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習彌勒菩薩的“留惑潤生”精神(達亮法師)

  學習彌勒菩薩的“留惑潤生”精神

  達亮法師

   真的到了末法時代,換句話說也就是“留惑潤生”的時代,你若不信,要麼你放眼四望這個娑婆世界:美國“九一一”驚天動地,數千人頃刻間死于非命,對世界的影響和陰影,至今難以消除。華航空難,一百多人無一生返。旅遊聖地的印尼巴裏島,一聲爆炸,善良而無辜的遊客二百多人炸得屍橫遍地,令人慘不忍睹。接二連叁菲律賓的大爆炸,傷害的都是無辜百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那裏也是天天在上演自殺式爆炸、襲擊。

   最近駭人聽聞的莫斯科劫持人質事件,這就是最近發生在國外的殘不忍睹之事件。其實特點,一是手段凶狠,非死即傷;二是損人不利己,害己害人害衆生。真的是人類社會失序及人的安全感出了問題,人心惶惶不可終日。我們寄望的美好的二十一世紀才剛剛開始,就如此“亂來”,這不能不引起世界的關注,引起我們的思考了。如今社會爲何留下那麼多令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惑境?人類自身出了問題嗎?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彌勒菩薩爲什麼要留下迷惑之境來憬悟滋潤生死輪回的衆生,若要追溯本源,這就需要我們關注《彌勒菩薩的尊貴與淨土法門的殊勝》之書。

   首先我們需了解彌勒菩薩,再作了解彌勒之法門。彌勒,是梵語Maitreya音譯,是一個人的姓,譯爲中文即“慈氏”。祂名“阿逸多”,中文是“無能勝”之意。據說彌勒生下來後就不食肉,而且母親自從懷孕,性格脾氣都變得慈善溫和了,故號“慈氏”。“阿逸多”,意指菩薩慈心利生,而沒有勝過他的。後依佛出家,蒙佛授記,成爲佛的大弟子。按佛經記載,釋迦世尊選祂爲今後娑婆世界的候補佛,所以大家稱祂爲“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是否只有末法時期當弘彌勒法門?其實未然。據曆史記載,彌勒菩薩曾二次在大陸現身。第一次是在南朝的齊、梁、陳之際。出生于浙江義烏,姓傅名翕,後人稱傅大士,曾向梁武帝說過法。第二次是在唐末,化現于福建莆田,留下不少傳奇的故事。第叁次是在五代的梁朝,法名契此,俗名長汀子,居明州奉化,這就是家喻戶曉的“布袋和尚”。傳說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見物就乞,出語無定。身體胖乎乎,背一只布袋。別人供養的東西,統統放進布袋,卻從來沒有人見他把東西倒出來,但那布袋又永遠是空空的。

   假如有人向他請問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還不懂他的意思,繼續再問,他就立刻提起布袋,頭也不回地走去。人家還是不理會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至于中國佛寺山門所塑的大肚彌勒像,是五代布袋和尚的形象。他的形象,一千年來,中國甚至日本、韓國的各個佛教寺院,都有天王殿、彌勒殿,進門就見一尊面容慈祥、笑口常開、手中提一只布袋、袒胸露腹的菩薩,而且成爲進寺院所見的第一尊笑佛。他在後梁貞明叁年(九一七年)圓寂,留有辭世偈:“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時人,時人不自識。”之所以“時時示時人,時人不自識”,是因爲他“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衆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年年坐冷山門,接待張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什麼來由?”〔廣東南華寺、福建湧泉寺──清·王廷诤〕由此可見,彌勒文化的底蘊何其厚重,及其法門的弘揚的重要性。

   留惑潤生,惑即迷惑之境,也就是末法時期的迷惑之境;潤生就是滋潤迷途顛倒的衆生或令衆生轉迷成悟,由逆境、惑境轉爲增上緣,更能使其發菩提之道心。彌勒菩薩的留惑潤生于末法時期,是因爲他要留下迷惑之境來滋潤生死輪回的衆生,也是因爲末法時期衆生有無盡的煩惱,需要佛菩薩指引去斷,有必要再來下生,幫助衆生斷惑證真,完成釋迦世尊留下的任務。

   彌勒雖然比釋尊早四十一劫發心,而且曾是同修道友,但卻要晚九十一劫成佛,而這期間,他住在兜率淨土等待時機,下生人間度化衆生,因此祂須把某些“惑境”留下來,也是因爲“凡是于釋迦佛世時錯過因緣而應度未度、應得未得、應證未證之弟子,或佛滅度後修禅、習密、學顯、研教,乃至叁皈依、一禮佛、一稱名、一抟之食施衆生者,皆得上生兜率,共赴龍華證果。”故彌勒菩薩言:“無願尚不舍,何況念願。”

   西元前二百年到西元二百,印度的彌勒信仰,普遍盛行。法顯、玄奘兩法師的西行記中都有記載。魏晉以來,彌勒菩薩兜率淨土的信仰,在中國也大爲盛行。晉代道安大師和他的弟子法遇,南北朝時的竺法護、鸠摩羅什、沮渠京聲都虔誠信奉彌勒。唐代玄奘大師及其弟子窺基,都信奉彌勒,弘揚彌勒。可見在當時彌勒信仰在佛教內仍占有一席之地,只是在唐以後才逐漸衰落的。

   雖然彌勒淨土信仰後來被彌陀淨土信仰所替,但隋唐以後的曆代農民起義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彌勒降生”的谶言爲號召,如宋元後的“白蓮教”就以“明王”(即阿彌陀佛)出世和彌勒下生的谶言鼓動群衆,産生極大的影響。還有中國著名石刻大佛如四川樂山大佛與浙江新昌的“東南第一大佛”都是彌勒的坐佛,可見彌勒信仰仍深入人心。佛陀也說:“法法平等,無有高下。”所以彌勒法門皆是與極樂法門並無抵觸,因爲佛佛道同,世尊所說的一切法門皆是解脫生死的神聖大法,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皆須平等宣揚以利益不同根性之衆生。

   學習彌勒菩薩的“留惑潤生”精神,對當前開展弘法利生工作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同時,我們不必等待彌勒下生,而應從自己做起,從零開始,人人爲“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貢獻一分光和熱。但願人人修此法門,淨化人間成淨土,是爲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