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真理(寬嚴)

  真理

  寬嚴

  我要談的“真理”問題,本是普遍在宇宙間的,不過由于吾人未體悟,所以不知真理的常在。因此,世上許多智人,許多宗教家及學者,都有他們所說的真理,但總沒有一個豎窮叁際,橫遍十方唯一如是的真理。

  佛陀所說“緣起”,以佛教的術語說,是“因緣和合而起”之義。以現代語說是“種種條件集合,”之義。我們試看:世間有那種東西不是由種種條件組合起來的?細加分析,宇宙間萬有諸法沒有一樣不是“緣起”的。

  以吾人的生命自體說,這個生命體從表面看來好像是完整的、統一的、獨立的。實際他是由種種條件組織而成的。科學家說由七十幾種原素組成這生命自體。佛教說由色、受、想、行、識五大要素組成這生命自體。五大要素如再綜合說:色是屬物質的要素,受想行識則是屬精神的活動。最低限度,每個有情的生命自體都是由精神、物質兩大要素組合而成,絕沒有純物質或純精神的生命出現,因此,佛教說人類的生命是緣起的。

  緣起,是萬有諸法(即宇宙間種種現象)的實相,亦即普遍常在真理,釋迦牟尼佛體悟它,只是發現了真理,而不是創造了真理,真理不是任何人所能創造的。如有誰說能創造真理,或能創造世間的萬事萬物,佛法是要否定它而不予以承認的。所以佛陀在菩提樹下發現“緣起”真理以後,曾公開向世人宣示說:“此非佛作,亦非馀人作;法性法爾,法界常住。”由此,可知真理是遍一切處而無所不在的。問題在于吾人能不能發現而已。能發現真理的即會“體解大道”,就是聖者。不能發現真理的即迷障重重,就是我們凡夫。

  同時,我們還要知道萬有諸法,既是由種種條件種種因素配合而成的,又時時刻刻在變化不停,所以佛說:諸法無常性,這是針對衆生的執常而闡析的。因爲衆生妄執常法,所以因執而生煩惱,時而追求這個,時而追求那個,求而不得,就又生起無限苦惱。同時,我們這個現實的生命自體在無常演化過程中,須受時間的推移,疾病的磨折,內心的煎熬,外境的襲擊,終至無法自拔,所以佛說無常故苦。苦,是我們每個人所感受到的。雖說有自然界的痛苦,社會界的痛苦,但主要的還在身心界的痛苦。而身心界的痛苦乃從無常演化而來。佛說無常故苦,是要警惕衆生不可執常爲樂,執常而妄起追求,造諸惡業,應悟無常,棄諸貪執,積極爲善,具足智慧功德力,始能跳出這無常苦的包圍,以獲得生命的自由解脫。

  我們既然明白一切事物都無常性而是刹那在變化,所以由于無常的演化而最終歸于滅無,這就是緣起性空的意義。又每一事物的形成或每一現象的産生,並不是單獨存在或突如其來的;而是由于衆緣集合而成以及有其前因後果的關系,畢竟找不出一個單獨存在的東西,所以說緣起無我。

  上述從緣起的空寂、緣起的無我、緣起的無常說明了佛教的叁大理性,亦即顯示了佛教的叁大真理;而這所謂的叁大真理不是各自獨立的有叁條不同真理的路向;而是叁者都統一于緣起性空的真理中的。換言之,無常爲即空的無常,無我爲即空的無我,寂滅爲即空的寂滅。叁者均依一“空性”中展開來的。所以,我們所說佛教的真理,是指這闡釋宇宙萬有的原理。“緣起性空”的總法則,觀之古今而不易,放之四海而皆准。諸佛由于體悟了這真理,才會興無緣大慈、起同體大悲心,來度化一切衆生,可見這“緣起性空”的真理,是學佛聞法的關鍵。佛在《阿含經》中曾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真理是每個有智慧的人所追求的,但佛陀告訴我們:欲求真理,須向現實的緣起法中去求,離開了現實緣起諸法,另外去求真理,真理是不可得的。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就是以圓融的智慧,觀照諸法的實相,不是一元論者的唯心,也不是唯物論者的唯物,更不是由什麼神或梵天之所主宰。而是一切法(事物現象)乃因緣所生。佛陀認爲內而身心,外而器界,每一法都有它生起的因緣,而因緣的本身還是由因緣所生。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假相。當因緣合聚的時候,我們見其生與住,因緣離散的時候,我們見其變異與死滅。生、住、異、滅是因緣生法所必有的過程。由于一切法的起滅無不恃諸因緣,所以雖有法的生起,而沒有實在自體之生;雖見法的死滅,而沒有實在自體之滅。所以雖生而不是實生,雖滅而不是實滅。佛經所雲“不生不滅”,就是這個道理。但我們衆生不了解諸法因緣生滅的幻妄不實,而于其中執我執法,執生執滅,執有執無,由執實故,所以起諸煩惱,造諸惡業枉受生死,六趣輪回,這就是佛法中所說的“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人,六人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的十二有支。與此相反,倘若我們知道生死惑業因緣之所生起,從此截其源,斷其流,不起惑,即不造業;不造業,即不再受生死輪回了。流轉生死的因緣被截斷了,那麼,還滅清淨的因緣便出生起來。這就是:“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佛陀在經裏說明生死流轉的法則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同樣的道理,還滅的法則是:“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一切法都是在“此故彼”的關系法則中生成或壞滅。所以說:“未嘗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這確是諸法生成壞滅最易爲人所理解的,我們稍加體察就會了然其中的真谛。因此,佛法不主張有一最後的實在,因爲作爲一切法的最後實在者,它必須是自有自成的,並且是獨立常在而沒有變化的,世人謂造物主創造萬物,主宰一切或說萬物是心,或說一切唯物;而不知緣起性空的法則,都不免走入這條狹窄而閉塞的路途!我們如果細心觀察種種事物,所謂自生自成,獨立而常在的東西,古今中外根本就找不到,由此佛法肯定世間一切法爲因緣所生,因爲是因緣所生法,所以一切法受因緣的變遷而不是常住的。既不是常住,所以說一切法沒有自性(即無我);沒有自性,即是其法本自性空。佛法講各種妙谛,都是從因緣所生法的基礎上演繹出來的。因此,佛法自始至終,都是不同于世間任何宗教哲學的。這是佛教最基本的特質。我們把握這一點去探討整個佛法,以這種中道不偏于空不偏于有的立場,認識並解決世間紛纭的現象與問題,才不致目炫五色而被迷失正路,陷于迷離邪曲的歧途!

  “一切法因緣生”,在科學發達的現時代,已經證明它的正確性與真實性。佛教的真理今後應該日益騰達,我們可以預觀其遠景。我希望佛教徒同仁能本著佛陀的啓示,宣揚正法,使佛教真理之光早日普耀于全世界。

  摘自《學佛與正見》

✿ 继续阅读 ▪ 出家尊貴(靈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