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淺談頓教之修法(世炫)

  淺談頓教之修法

  世炫

  所言頓者,即爲超越之義,以凡夫之因地頓入如來果位,即直指心性,頓悟成佛,若見自性,便名成佛,不于心外求之。

  此頓教修行方法,不執一切,無論是垢是淨之處,或鬧或寂之中,皆爲修行道場。就是著農吃飯,打坐睡覺,吟詩讀誦,寫字作文,待人接物等,做一切事情均爲用功辦道。于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不離自性。此門以觀照之力,知萬法本空,真如無相,根塵如幻,生佛平等。如此,則知我心即是真如,融萬法爲一體,無內外大小,上下長短,無頭尾方圓,亦無中隅厚薄,無形無相,唯一真如,明了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磐,平等無二,不可分別。了知一切法皆是圓覺之影象。如此則無能執所執,此心自然安定寂寞,自在無礙。以智慧觀之萬法,唯有假相,如幻如化,如露如電,虛妄不實,由此觀察,就是在塵勞之中,也成爲清淨之處,自然無染,純潔無暇。這樣,自心自然潔淨,自然明朗,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無所不鑒,無處不明,通達無礙,法法圓融,法界一體如如不動。如此自然進入佛之境界,證佛正智也。是即不修而修,修而無修;即是時時行善,而時時無善可行;處處止惡,而處處無惡可止;願願度衆生,而無衆生可度;乃至念佛、拜佛、誦經、禮忏,均不見有能作之心,有所證之法,也不用勉強求證之。若勉強求之,便被法所縛,自起煩惱,不得解脫。因吾人之心本來自淨,故不用求淨也。但知當體即空,自心本淨,萬緣放下,自見自性之佛,是故不執一法,才能達到身心寂靜,若有執著,便生障礙,增加自心負擔,變益煩惱,焉有安定之時,解脫之日耶?此教之修法,全在放下萬緣,一切空寂,無論是世間法,或是出世間法,皆要放下,自心自淨,自在解脫,名入佛之境。此解脫之境也不可執著,也要放下,連放下之念也不起,空空寂寂,自然而然,方爲自在。故《金剛經》雲:“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此就說明無論是正法或者非法皆不可得,而心也不可存一念,方是真正自在解脫。

  此頓教之法門,對外境不分別,內心不妄動起念。內外俱寂,不取不舍才是真實功夫,若以分別之心除煩惱,則煩惱永不可除,若知煩惱本空,則不除而自除。唯空心色兩法,了我法二執,不起分別,圓融一切,方爲真正究竟也。

  總之,頓修之法,只要一心放下,一了百了,一斷百斷,單刀直入,頓悟成佛,決無猶豫之心方能證之。同時既無外境可見,也無內心可求,內外一體,事理一如。即不取亦不舍,時時行方便自在,通達無礙,乃爲頓教之妙法也。

  摘自《上海佛教》2000年第3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