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生的“叁大件”(方淮)

  人生的“叁大件”

  方淮

  人生最重要的“叁大件”是什麼?這是個當今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談到這個問題,很多青年人會脫口而出:“那還不知道,人生的叁大件便是票子、房子和車子嘛!”也有人認爲人生應有“五大件”,那便是上面叁件,再加上妻子、兒子,合共爲五。

  以上觀點似是而非。很多東西人們未獲得時,總以爲獲得了,一切問題也就解決了,其實不然,當今人們正逐步走向小康、富裕,擁有上面所說“叁大件”或“五大件”,乃更多東西的人比比皆是,但這些人真的就過得充實,快樂和自在了嗎?事實上並非如此,實際上絕大部分人是生活在一種極度煩悶、苦惱,空虛和無聊之中,他們用享樂、縱欲、熱鬧、狂歡、娛樂來麻醉自己的身心,來耗費掉如金子般珍貴的時間,但當聚會退去、樂聲結束之後,剩在他們內心深處的仍是抹不去的空虛、無聊和苦惱。

  這說明世人所認爲最重要的“叁大件”或“五大件”,並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和永恒的快樂,並不能真正解決人生的各種問題。那麼,真正能解決人生各種重大問題的途徑在哪裏?作爲人,應追求什麼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呢?

  我想,任何一個較爲完善的人,首先應該具備下列“叁大件”:

  信仰,人格和理想。

  人格是指一個人應具備的高尚人格。具體一點是應具有曆史使命感和家庭責任感,充滿正義正氣,光明磊落,高風亮節,嫉惡如仇,要具有深層次的善良心地(不是一般的好人好心),對愛情、對家庭忠誠專一,細心呵護。要敢于抛棄小我自我,積極做利益世人的事,在國家民族危難關頭敢于挺身而出,勇敢獻身,舍生取義。

  理想是指一個人應具備的人生方向和目標,並爲達到這個目標作不懈努力,理想有善有惡,有小有大。但總的來說,有理想比無好,大比小好,高層次比低層次好。一個人沒有理想,渾渾噩噩地生活一輩子,活著僅爲了吃喝享受娛樂消遣消磨時間,那跟動物何異?很多世俗人立志要當富翁、要當政界領袖、要當科學家……,這便是一種理想。這種理想比很多人毫無目標糊塗混日子要好。但如果爲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棄社會道德于不顧,那便不好。

  從根本意義上來說,世人的理想,無非是名利的爭逐、聲色享樂的沈醉。仍然跳不出爲生活而生活的範疇。一個人活著,總應該有一個目的吧!金錢、名聲、財富、愛情、享受(如娛樂、消遣、旅遊、聚餐、好的食物衣服、好的生活環境……等等)。所有這些,都無非爲了生活得更舒適、愉快而已。世俗也有“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造福社會的說法,但仍然屬于爲別人的生活而努力而已。不管爲別人或爲自己的生活做努力,仍然是爲生活而生活,仍然是無目的的生活。生活的目的,應在生活這個範疇之外去尋找!那麼,生而爲人,生命究竟有何意義和價值?生活的真正目的又在哪裏呢?爲什麼會有得失窮通、悲歡離合、富貴貧賤、平坦坎坷的種種差別?人生際遇的好壞變化,這其中遵循著什麼規律運行?有什麼辦法可以使人們改善命運,離苦得樂呢?這些問題沒弄清楚,活著等于白活,生活的目的、人生的意義也就找不到,千古以來,能夠將這些問題徹底回答清楚的唯有佛教,這是佛教的偉大處和殊勝處。

  佛教告訴我們,人生是短暫無常的,人應該珍惜這個短暫有限的人生,尋求人生真理真相,並進一步做自利利人工作。所以,人生的真正意義和目的在于“求道”,“求覺悟”,然後再將得到的“道”介紹給其他衆生,幫助他們解脫人生苦惱,同得解脫,同成佛道。所以,人生的真正理想是“自覺覺他、自度度人”,“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這種以解脫天下蒼生、人間苦難爲己任的理想,比世俗爲一己之私、一己之利而爭逐的理想要崇高千萬倍,簡直是天淵之別。所以學佛是人世間最崇高的追求和理想,而對如此崇高偉大的佛教,怎能不讓人五體投地,向佛皈依呢,

  第叁談信仰。很多人認爲,一個人有了高尚的人格和理想,人生不就足夠了嗎?其實不然。除了人格和理想,人生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內容常爲世人所忽略,那就是信仰。信仰對人生的重要,簡直無法比擬,打個比方說,信仰是長江之源,人格、理想及良好的道德規範等等皆是長江之水。沒有信仰這個“源”,便沒有滔滔長江水。高尚的人格、崇高的理想、良好的道德完全取決于崇高堅定的信仰。信仰是長夜明燈,能夠把漫漫人生長夜照亮。信仰是苦海慈航,能載我們渡過波濤洶湧的業海,駛向幸福的彼岸。信仰是航標燈,教我們如何避惡灘、繞險灘,逢凶化吉。信仰是遠方美好的家園,召喚著飄泊的遊子。我們心中有了對家園的向往,才會百折不撓,自覺建設優秀的人格、理想,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修心立行,向故鄉邁進。所以,沒有信仰,人格、理想、情操根本無從談起。崇高堅定的信仰是人格、理想、道德情操的重要來源和保證。

  在人格、理想、信仰叁者中,何者最重要?首先應該是崇高正確堅定的信仰,其次是人格,叁是理想,信仰對人生無法估量的巨大作用早已爲中外名人學者所承認。正因爲如此,才會有李嘉誠、董建華、邵逸夫、安子介、譚詠麟等一大批信仰佛教的人。所以信仰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瑰寶。如果空有理想,但無人格,不擇手段坑人害人,那麼這種理想便無價值,所以人格比理想重要。但有了信仰、人格,而不去確定具體目標,不實實在在地去做、去落實。那麼,信仰、人格便成紙上談兵,成爲理論上的東西。所以,理想及爲實現理想所做的努力同樣重要,叁者缺一不可,是任何一個健全的男人女人所不可缺的“叁大件”,是優秀的男人女人的“活生生的靈魂”。試想:如果一個人缺乏了這“叁大件”或“叁大件”不全,那他(她)就是一個再有錢、再有地位、外表再漂亮、再會玩、再會娛樂消遣享受的人,那給人的感覺又何異于一個行屍走肉、一只優悠的豬呢?所以,信仰、人格、理想永遠是人生不可缺的“叁大件”,是人類區別于低級動物的標志,是人生的最重要瑰寶。

  摘自《人海燈》2000年第1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