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山水說(周訊)

  山水說

  周訊

   “仁者喜山,智者喜水。”我不知道這一“定義”是否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一人之好惡而判定其心志和情趣,這在心理學乃至察顔觀色上還是頗有說服力的。

   山有其高、深、博、大,水有其靈、動、柔、變,所以各有其性格特征,人以此爲鑒,自然可以略窺其心性了,不過,這並不能說明這是絕對的規律。小山包豈可比大海之博大?淺灘又如何能望泰山之項背,還是駱賓王說的好:“山靈響似應,水淨望如空。”

   山固然以“窈窕入遠山,憑崖攬八股”的泰山爲範例,但許多無名山峰同樣不乏魅力。更有不少“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去處,樹木蔥茏,怪石疊出,珍奇偶現,這般靈性的峰谷,正如劉禹錫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什麼是“仙”?我以爲有靈性便爲“仙”,我曾在江西采風,一日徑入苗寨,被那四周並不險峻的山峰迷住,一起一伏,古木參天的小山溝簡直給人如入寶山的感覺。徘徊于山間林道,心爲舒緩和澄淨。至今我仍不知山的名字,在記憶裏,它卻生動地存在著。

   登高遠望,或山谷尋幽,這是山的誘人之處。林間透月,竹喧鳥歸,就更是山之動人、迷人的所在了。

   多年以前,我時常只身一人靜坐于洞庭湖畔,看潮起潮落,就曾思謀著水的奧妙,有月光瀉下時,湖水仿佛在與月對話,輕言細語,情意無涯。雲漆黑時,閉眼靜聽,恍如大地渾圓,高下莫辨,極神秘莫測。當時便想,這世界假如沒有水,人活著也就絕無色彩了,這還不說水與生命的必然聯系。

   當我在飛機上俯視南中國海,更強烈的感覺是宇宙的偉大和人之渺小,倘人的胸懷有一點大海的風度,這世界該清靜、和平多了。

   水又是千古情還的聚集地,唐人所謂“潇湘月浸千年色,夢澤煙含萬古愁”。寫的便是水的一大特點。江河湖泊溪流深潭,無不迸發著大地清濁及人的七情六欲。元稹曾爲嘉陵水賦詩:“爾是無心水,東流有恨無;我心無說處,也共爾何殊。”元老先生以水爲友,傾訴心聲,可謂狀水有神。

   說山道水,不過是寄托一點平凡的情思,祈求此生更多地與青山綠水交融,彙入那永恒而美麗的生命。多少人間煩苦事,只消一點便清涼。

  摘自《禅露》2000年.春

✿ 继续阅读 ▪ 祖師勸念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