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那(關大眠)

  禅那

  關大眠

  所謂禅那或曰四禅八境,在初禅亦即最低階段,心靈散漫無章,充滿“舍離”以及“喜樂”。到了二禅,放逸之思漸墜,代之以“定”亦即“叁摩地”(samadhi)以及高度的知覺感。叁禅中的喜樂由清淨所代替;而在四禅中,清淨亦讓位于稱之爲“不喜樂不苦”的境地。這些神秘體驗似乎已經超越了語言範疇,故此很難找到恰當的言詞來加以描繪。只不過還是可以清楚看到,禅境越高則益發精妙絕倫,宏偉無涯,對于大衆文化來說,也更富有情感,某些情感因子如激動狂喜之類,被更深刻更精致的定力所取代。如此這般地抵達一種境界稱之爲“一乘”,在這種境界之中,心靈超然物外,全神貫注于冥想之物上,有如聚焦的激光一般。

  到了四禅境界,修習者可以具備多種心靈力量,大抵與西方習見的超感官知覺(ESP)相類。其中包括察覺異地發生事物的能力(洞察力)、聽到遠處聲響動靜的超聽能力、可以回憶前生後事的能力(超常感知的回溯性知覺),以及了解別人心思的傳心感應術,乃至形形色色的特異功能,諸如飛天、遁地、分身、變形等等。這些能力的獲得跟佛教其實並無多大關聯,只是在印土傳統之中被認爲只要肯付出一定的時間精力都很容易獲得的東西。盡管據稱佛陀本人倒是具備這些能力的,但他卻時不時地嘲笑那些不遺余力企圖獲得這些能力的人,他指出,與其窮其畢生精力研習如何做到履水如地(取一葦渡江例),毋如雇請一位船夫!

  在禅定的高級階段,主要的身體功能逐漸減弱,呼吸幾近停止。研究表明此時大腦出現較多阿爾法波(a1phawaves),意味著一種松弛的創造性狀態。這時會出現許多異常感覺:通常有光感伴隨著四肢輕盈的漂浮感覺。在禅定的高級階段,據說通常由醒覺意識所屏蔽的心靈其自然純淨狀態終于顯露無遺。意識在這種狀態底下,就跟千錘百煉繞指柔的純金一樣,可以在能工巧匠的手中製作成爲奇珍異寶。這種情況下的能工巧匠其實就是修禅入定者本人,一旦進入意識的深層狀態,也就具備了完成重新塑造自己這一任務的能力。

  我根據文獻資料列出過一張四十種作爲禅定對象事物的清單。選擇正確的對象需要技巧和眼力,導師的作用因而無比之重要,尤其是可以評估學生的個性特點,從而爲他找到一個適合其個性和精神需要的恰當主題。舉例來說,某人若耽于食色淫樂,就會要求他冥想自己的身體是如何變化無常、如何無法逃脫生老病死又充滿不純不善的欲望,只有這樣才可以減弱對身體逸樂的依賴。另一方面,一個單純而虔敬的人則會被要求冥想佛陀和他的功德亦即所謂“佛門叁寶”(Three Jewels),即佛、法、僧。另外也有更爲可怕的主題,例如在火葬場見到烤成焦黑的甚至已經支離破碎的屍體之類。這種冥想的目的就是直面死亡,與此同時又可以認識到多麼迫切需要好好利用這些寶貴機會,這些機會是通過輪回轉生才獲得的。

  摘自《佛學》

✿ 继续阅读 ▪ 明師難遇(聖嚴)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