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離國法舟輕(欣榮)

  離國法舟輕

  欣榮

  靈祐原是鑒真的入室大弟子,師徒情誼一向笃厚。當年鑒真發願東渡,靈祐自然是隨行者。在連年的往返奔波中,看到師父已屆高齡,在國內又是一方化主,不忍再讓師父冒鯨波之險。然而他又沒有改變師父決心的辯才與勇氣,故而出其下策:在天寶叁年赴福州上船的中途,向臺州黃岩縣衙告白,鑒真一行遂被阻攔。原委被鑒真弄清後,靈祐立即被斥退。現在鑒真不以前嫌爲念,慨然駕臨棲霞寺,靈祐自是寬慰。就在鑒真來棲霞寺的第叁天,全寺定更時分,靈祐悄悄叩動鑒真下榻的房門——

  “是靈祐麼,進來吧!”鑒真正在打坐,他知道靈祐一定會私下來見他的。

  靈祐在黑暗中聽到師父寬柔的聲音,立即屈膝在門檻之前,手腳並用,爬進房內。摸到鑒真所坐的蒲團,頭頂觸地,雙手撫摸著師父的雙腳,多年聚集在心底的感情都化作淚水,湧了出來:

  “師尊,師尊,九年前若沒有靈祐鑄成的大錯,師尊早登扶桑,何至于經過第五次東征的苦難……榮睿因此而夭折,師尊由此而失明,弟子每想至此,五內如焚……”  

  “靈祐,這都是過去的事了。其實,成全任何一件功德,都需要經過七災八難。佛祖爲此,舍身飼虎;先覺法顯、玄奘爲此萬裏跋涉,身遭千辛萬苦而終生不悔。想到這些,你我還有什麼得失俗念不可斬除呢!”

  “自從黃岩離開師尊,靈祐以爲終身無緣再仰見師尊,恭聆教誨了。師尊不棄頑劣,使弟子重就法範,真像已經熄滅的戒燈忽又重現光明,昏暗的人生又得到了慧炬的照耀。師尊此次又重整戒裝,六次東渡……”   

  “怎麼,你己知道我就要離開唐土麼?”   

  “是的,就是因爲知道,才鬥膽——”

  “好,你且說下去。”

  “早在天寶七年,弟子在揚州龍興寺時就蒙日本僧人誡明、得清等八師見訪,並贈我以日本聖德天子所撰之《勝經義疏》一卷、《法華經義疏》四卷。誦讀之後,我堅信佛教在日本是要興隆的。古代日本大德有言:二百年後,佛教必在日本大興。師尊此行,年份正與之吻合。竊以爲,師尊在此講經、證誡之後,即可帶領受戒僧衆移錫蘇州。對外,由我謊說這是遵奉佛意,有何關礙,自有弟子打通關節。”  

  “你可知道,你這般做,會給你的道業帶來什麼結果麼?”

  “弟子將破除師尊所授具足戒中的第叁大戒,今生今世難成正果。但只有這樣,才能贖前愆于萬一。師尊東渡成功,普濟彼方衆生,弟子就是在九世輪回中萬劫不複——”靈祐悲哽難抑,終于哭出聲來。鑒真將他扶起,用衣襟拭著他的淚痕:

  “我兒,我兒,勿出此言。我佛教義:“佛法在世間,不離人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兔求角。”佛陀光明正大,慈悲爲懷,自能憐汝。數十年來,妄爲爾師,以至于産生隔閡。你我分袂在即,請受我一拜。”

  靈祐誠惶誠恐,急忙扶住。這時,月影移上牆來,一輪圓月光照六合,那冷冷的光把世上所有物件都照得像鍍了白銀一般。師徒二人心契神會,精神似乎受到佛光的照射,二人禅悅于無上光明之境。鑒真起立,手扶窗棂歎道:

  “下月,你再見月亮圓時,即知我乘上船舶,離開生養我的故鄉故土。爾今爾後,你我將由它來互傳心魄……”言來不勝依依。

  “下月,月再圓時,弟子將起法會,誦《聖海龍王經》,以祈禱師尊一路順風。”

  靈祐何以知道鑒真准備作第六次東渡?這要問思托。憑著他的聰慧,創造了一個機緣,使決裂多年的師父師兄重歸于好,且巧妙地擺脫了揚州對師父的羁絆。思托少年時文思敏捷,辭章華美,鑒真以爲他風流有余,嚴實不足,將來最多能成就一個學問僧。思托跟師父經過十數年的顛簸磨難,在沈穩中又有他機靈的一面:由于在鑒真身邊寢饋日深,得大智慧,終于揮灑出這神來之筆。  

  鑒真在靈祐的安排下,做完了講經、授戒功德,順利到達蘇州,旋即來到揚子江邊的黃泗浦。兩國僧俗交相默契,工作缜密,隨同鑒真出國的僧人、技師共二十叁名,及所攜佛經具、卷、字畫、儀器、食糧、雜品、行裝等,也都水陸並用,先後到達。僧人中除思托、法迸外,還有揚州興雲寺的義靜、衢州靈耀寺的法載、窦州開元寺的法成、揚州白塔寺的惠雲、婺州僧仁幹、藤州通善寺女尼智首等。技師中有揚州佛徒潘仙童、胡國(西域)安如寶,昆侖國(泰國境內)軍法力、瞻波國(柬埔寨)善聽等。

  天寶十二年(日本天平勝寶五年、公元752年)十一月,揚子江邊沼澤地裏蘆葦蕭瑟,燦白的蘆花在晴朗的大氣中,隨風作著散漫的旅行。一間草庵的外面,經幡飄動,佛號飛揚,以鑒真、靈祐、思托爲首,共十位有德望的僧人,叁傳七證,爲二十四名中國佛徒作著授戒儀式。這是鑒真最後一次在祖國的土地上執行神聖莊嚴的職責了。他感到自己的靈魂已溶化在晴明清冷的太空之中。與其恰成對照,江岸臨時駁運碼頭,一片忙碌景象,五六只木船在向江心的“四條船”駁運著箱籠、行李,熙來攘往,日語、漢語交相混雜。在離臨時碼頭不遠的寮棚裏,晁衡與藤原在爭論著什麼,藤原鎖著眉峰道:

  “人員過多,物品大多,四條船會超重的!”

  “那就把糧食、淡水放掉一些。”

  “兒戲!每船都要備足叁個月的糧食,淡水點滴不能少!”

  “自有辦法。且把部分糧水放到木駁上拖著,海上如遇風險,放掉不遲。”

  藤原棱著眼朝晁衡瞥了一下,用鼻孔嗤了一聲,兀自埋頭圈點他的名單、帳冊,不予理睬。晁衡喝道:“鑒真一行是世上難得的精英,所攜佛具、經卷、器物俱是稀世之珍,所帶人員、技師都是一代高手,你不是也要日本國強盛麼!你不是也要日本成爲文明禮儀之邦麼!好好!爲不使船舶超重,我甘願放棄歸國,快把我的箱籠卸下來吧!快把我的隨員喚下來吧!”

  藤原把筆管從右手移到左手,又從左手移到右手。這個武士般的漢子,眼中熱辣辣的。他歎了口氣,說聲“再想沒法,再想沒法”,便走了出去。   

  這時,鑒真的衣缽僧走進寮棚,問晁衡道:“大和尚動問,明州的普照師可有消息麼?”“沒有,沒有!藤原大使也爲此事心神不定……”晁衡送走衣缽僧,順路走上堤岸,他在焦急地向著南方明州方向眺望。

  在藤原與二位副使的統籌擘劃下,鑒真被安排在第一船,與晁衡、藤原同舟。思托以下各僧俗分開乘坐,所攜物件亦分放四船。這樣做是出自多少年來的航海經驗教訓。那時日本與大唐的海上交通常是“十不一返”的。

  晁衡對叁位使臣的安排極爲滿意。航行中雖不乏驚濤駭浪、暈頭轉向的日子,但也有風平浪靜、順風順水的時候。這樣,自己就能同大和尚談論王維的繪畫,李憑的音樂,李白、儲光羲的詩歌,趙晔、包佶的書法,借以消除大和尚離國的惆怅。鑒真對于晁衡倒沒有把他看成當今禦前的隆臣、未來的日本國太宰。他是以自己的心映照晁衡的。自己帶有王右軍真迹一帖,王獻之真迹行書叁帖,還有在嶺南所得鍾紹京親贈的《靈飛經小楷》一帖,正可與他在船上披玩……  

  鑒真同自己的衣缽僧被安頓在中艙一間整潔的鬥室裏,與晁衡是隔壁。唯一使鑒真遺憾的是普照還未趕到。晁衡勸慰道:

  “普照的事,藤原大使己同新羅(朝鮮)商人商妥,若趕不上船,讓他明年夏天在明州搭乘新羅商船……”

  是夜酉時,天光忽明互暗,“知乘船事”在頭船後梢板上點燃起信號火炬,四條船趁著長江口返湧的潮水同時啓碇、揚帆。雲縫開時,一輪明月照得大江南北清明如晝,忽見一個黑影擦著船桅“嘎嘎”而過。舵師看得真切,立即向其它叁船發了停船信號。原來這是一只在蘆蕩裏驚夜的雉雞。照日本船家規矩,這是海上的金毗羅神給顯示不祥之兆。就這樣,四條船又收篷抛錨,原地泊了下來。

  第二天早晨又增一變故。從洛陽大福光寺來的日本僧人業行,從副使吉備真備的第二條船上下來,乘著小船氣喘噓噓地爬上第一船。他氣急敗壞地奔到中艙尋找藤原清河。鑒真聽得真切:

  “我求求您,我求求您。”“起來,起來,你到底有什麼事?”“我手抄的幾十箱經卷,是我四十年心血所聚,我要放在這條船上……”“你一路折騰的還不夠麼?不行,你快回去!”“這些沒有半點脫漏的抄本,要匡正國內那些訛本,只有放到這條近江打造的船上,我才放心。”“胡說!”“求求您……”

  鑒真猶豫了一下,站起來,命衣缽僧把藤原大使請入自己房間。外面仍傳來業行苦苦哀求的聲音,爲了這些經卷,他已變成瘋瘋顛顛的老頭子了。   

  “大使閣下,我願同業行師的船位對調一下,請您成全了吧。”鑒真說。

  “大和尚,怎能這樣!再說晁衡卿也不會同意的。”

  “這樣不獨成全了業行,也成全了我,這是符合佛陀本懷的。”

  鑒真搬到第二船後,晁衡又特地登船拜候。分別時,晁衡將那串木難念珠遞到鑒真手上:

  “可惜我一路上不能親候大和尚左右,有這串念珠,就象榮睿在您身邊一樣……”

  次日夜間酉時,月色溶溶,水波不興,四條船緩緩啓航。鑒真在朦胧中聽得一個熟稔的聲音在遙遙呼喚,愈來愈加真切:“師尊,師尊……”鑒真睜開眼睛,好象看到舷窗外水天一淨的月色。錯覺!他迅速撚動起手中的木難念珠。

  經過前甲板上時,一陣人語。響動之後,一個身影闖進房間,象半截樹樁子似地栽倒在鑒真的面前,地板上立即形成水窪:

  “師尊,師尊,是弟子普照來了……”

  “照,照啊……”鑒真伸出骨節突出的大手,摩挲著普照的頭,頭發已有兩寸多長了。普照的臉頰濕漉漉的,不知是淚還是汗。“照,照哇,都上船了,包括你的師兄榮睿。……”鑒真激動地撚著木難珠串。

  “可是您,爲東渡弘法,啓迪正覺,跋涉叁萬裏,費時十二年。弟子在韶州開元寺與師尊分別時,您已經雙目失明,可是您還是瞞著我,瞞著我……”

  “您聽,是晁衡先生在唱呢!”

  江面上果然傳來頭船的蕭鼓之聲,其歌日:

  舉目望長天,遊子思故園;

  春日神社月,光照叁笠山。

  鑒真和之曰:  

  浮天滄海靜,離國法舟輕。

  水月通禅寂,萬裏眼中明。

  次年二月,鑒真登上日本國土。他再不能見到晁衡了,晁衡與藤原所乘的第一船出長江口後就失去控製,被風吹到安南,他們四年後輾轉回到長安,客死唐土。

  摘自《佛教文化》2000年第5、6期

  

《離國法舟輕(欣榮)》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