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濟公活佛聖訓

  濟公活佛聖訓

  濟公活佛聖訓,每句都以“什麼”作結,不知于貪癡者是否有啓迪?且摘幾句與讀者共參。

  “兄弟姐妹皆同氣,爭什麼?”

  每見有爲分父母遺産,弄得兄弟姐妹,反目成仇,有的甚至打官司、上法庭,攪得天翻地覆,此則同氣連枝,你推我讓,還爭什麼?

  “兒孫自有兒孫福,憂什麼?”

  中國人的習慣觀念,一切都爲了下一代。尤其是現在提倡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不管兒子還是女兒,都是獨養,這就是乖乖,不得了。孩子小小的,父母就爲小他、小她做牛做馬,自己省吃儉用,把個小乖乖養得白白胖胖,嬌氣十足;更有甚者,人參蜂王漿補品亂加,弄得小寶貝不是肥胖症,就是性早熟。不僅如此,孩子長大後,弄房子,辦婚禮,還都得父母省吃儉用,一手包辦,鞠躬盡瘁,嗚呼哀哉。更有想不開的,不僅抱了兒子,還要再抱孫子,以權謀私,莫此爲甚。到頭來,害兒害孫何苦來?

  “補破遮寒暖即休,擺什麼?

  過緊日子的觀念,如今除了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對于下一輩子來說早已子虛烏有。而今上街,再也難逢穿上打補釘衣褲者了。這說明,隨著改革開放,人民物質生活有了不斷的改善,然而,對于那些出手闊綽,滿身羅绮者來說,是否也可多一點“暖即休,擺什麼?”的觀念呢?若能果真這樣作退一步想,便就眼明心亮,頓時豁然了。

  “得便宜處失便宜,貪什麼?”

  古代老子說:“聖人不積,既以爲人,已愈有;既已與人,已愈多。”又說:“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以退爲進,以“無私”來達到有私的算盤,也可說是一種智慧吧?否則處處欲占便宜,反而失去便宜。“我爲人人,人人爲我。”在現階段,我們還是應該大力提倡這種精神的。《聖訓》中還有其他,如:

  “才過叁寸成何物,饞什麼?”

  “死後一文帶不去,悭什麼?”

  “榮華富貴眼前花,做什麼?”

  “治家勤儉勝求人,奢什麼?”

  “冤冤相報幾時休,結什麼?”

  “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麼?”

  “聰明反被聰明誤,巧什麼?”

  “虛言折盡平生福,謊什麼?”

  “是非到底見分明,辯什麼?”

  “誰能保得常無事,诮什麼?”

  “穴在人心不在山,謀什麼?”

  “欺人是禍饒人福,蔔什麼?”

  “一旦無常萬事休,忙什麼?”

  《聖訓》語言樸素,但卻深具哲理,古人有雲:“道有尿屎。”有時,極普通的語言裏,往往蘊含著極大的智慧和能量,難道不正是這樣?

  摘自《營口佛教弘法通訊》1997年第1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