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自念聞自性(大安)

  自念聞自性 

  大安

  諸佛如來出興于世,因順衆生的根機,隨緣施設教化。或有佛刹,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或有佛刹,以佛菩提樹而作佛事;或有佛刹,但以衆香作佛事;乃至或以園林臺觀、虛空等作佛事。娑婆衆生耳根偏利,與眼鼻舌身意五根相比,耳根功德最全,是故釋尊以音聲作佛事,講經說法,不疲不厭。

  《楞嚴經》中文殊菩薩選根偈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叁摩提,實以聞中人。”在首楞嚴會二十五圓通中,觀音的耳根圓通與勢至的根大圓通超出常格地置于末後,表明觀音菩薩修行法門被明選,勢至法門被暗選。觀音的反聞聞自性,人流亡所,破六結,證叁空,上根利智或有可能;勢至的都攝六根,系念佛號,如子憶母,從事持達理執,卻是利鈍全收的勝異方便。在稱念佛名的行持中,將耳根圓通與根大圓通善巧整合而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殊勝法益。

  勢至念佛圓通從根大修證,唯攝一精明,不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緣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由是六識不起,六根自然而攝。在念佛行持中,以念佛之心,專注于佛名號,即攝意根;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明明白白,即攝耳根。此叁根攝于佛號,則眼絕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垂簾,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撮矣。身須恭敬端肅,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不緣五欲六塵,唯佛是念,方爲淨念。若能都攝六根而念,是名淨念相繼。淨念相繼能引發八識田中的佛種子,由之顯現佛界勝境,臨終任運往生淨土。能常淨念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念佛叁昧,均可漸得。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真實不虛。

  觀音耳根圓通從耳根聞性入手,旋轉往昔馳骛聲塵的顛倒聞機,回光反聞能聞之性,不循聲出流而入本聞妙性之流,次第解結,使證真性,契人圓通。在念佛行持中,聞佛名號,稱念佛名,即念反觀,體察究審,鞫其根源。體究之極,于自本心,忽然契合。能念心外,無有佛爲我所念;所念佛外,無有心能念于佛。能所情消,有無見盡,清淨本然之體朗然現前,可謂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耳根圓通即波究水,就路還家,反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性成無上道,契機妙法,頓超直入,誠可謂十方薄伽梵,—路涅槃門。

  稱念佛名,自念自聽,即是觀音、勢至二種四通方法的奇妙融合。由心啓音,耳根收音,回複內心,如是循環不已,朋從往來一句佛號。佛是本覺,念是始覺,以念啓聞,以聞修念,有念必聞。心光音聲,融成一片,啓動彰顯圓通常之聞性。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漸次轉換,由穢而淨,從凡臻聖。神丹妙訣,潛移默運。淨業行人宜將觀音、勢至的悲智涵泳于胸,以都攝六根的方法修反聞自性的功夫。取法于上,精進勇猛,當生或可契證圓通。守住底線,仗佛慈力,亦可帶業往生,華開見佛,悟證圓通。阿彌陀佛二大脅士引導吾輩淨業行人的修持,可謂周詳缜密,婆心切切。

  摘自《邢臺佛教》2009年第2期

✿ 继续阅读 ▪ 常行叁昧(心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