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地立名,普度群萌(魏磊)

  因地立名,普度群萌

  魏磊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是法藏菩薩無量劫來修因證果的悲智結晶,得來甚不易。據壽經記載:過去久遠無央數劫前,世饒王棄國捐王,行作沙門,高才勇哲,慈悲廣大,初詣世自在王佛所,即禀陳莊嚴佛刹度盡法界衆生的願心:“所有無邊世界中,輪回諸趣衆生類,速生我刹受快樂,不久俱成無上道。願我精進恒決定,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衆生,所發弘誓永不斷。”可見法藏菩薩初發願心,就以莊嚴刹土、平等普度法界衆生(尤其是劇苦衆生)爲主題。其五劫的思惟選擇肇願,無量劫的積功累德,即是兌現因地之願心主題。在肇立大願的過程中,法藏菩薩得預立一種能令九法界衆生悉得往生淨土的方法。法藏菩薩考察他方淨土,或以持戒清淨爲往生條件,或以禅定功深爲往生條件,或以般若慧觀爲往生條件,或以博聞廣見爲往生條件,或以供養修福爲往生條件……種種往生行業雖不無殊勝,然終局一隅,不能平等普使一切衆生往生。法藏菩薩考察甄別十方衆生的根機樂欲,寂爾醞釀,終于從同體大慈悲心中湧出一個守約而施博的方法。法藏菩薩自禀:“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法藏菩薩揀舍六度萬行種種往生行業(因所被根機狹而不廣故),最終選擇建立名號度衆生的方法。阿彌陀佛具有與諸佛如來度化衆生的共法,諸如顯現佛身相好、放光加持、講經說法、大顯神通等。于以上諸種共法外,阿彌陀佛特別建立以名號接引衆生的不共之法。稱名之法,不擇賢愚,不揀男女,若貧若富,若貴若賤,但凡有口能稱,有心能念,皆可修之。收機極廣,下手最易;如天普蓋,似地均擎,大造之中,不遺一物。如是方遂法藏菩薩平等普度一切衆生之願心。

  無量壽名號可內在地演繹爲南無阿彌陀佛。梵文阿彌陀佛,意爲無量覺,在佛的無量功德中有兩個核心功德,即無量壽與無量光。無量壽是豎窮叁際、湛寂常恒的心體,無量光是橫遍十方、靈明洞徹的妙用。舉無量壽即含攝無量光,光壽交融,寂照不二,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攝受調熟一切衆生,俾令十方衆生生起南無的信心。是故無量壽叁字展開即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有禮拜、恭敬、歸命等多義(多義不譯,故存梵音)。六字洪名中,從主格來看,南無表達念佛行人無我的全身心交托(歸命)的信心,阿彌陀佛是所交托的慈母。是故南無阿彌陀佛即是生佛互即、子母相逢的欣慰。從賓格來看,南無是衆生能感之機,阿彌陀佛是所應之法,是故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津渡衆生的船筏。

  法藏菩薩本據普度衆生的悲願,啓立無量壽(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是故六字洪名與十方衆生關聯甚密。吾輩凡夫本具無量光壽性德,只因煩惱執著的遮蔽,無由顯發。法藏菩薩從無量光壽性德興起修德,無量劫積功累德,斷惑證真,將本具的無量光壽性德圓滿彰顯,自致而成阿彌陀佛。繼而酬願,將果地無量光壽功德蘊攝在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中,經由音聲光明之媒介,投入吾輩凡夫衆生的心內,俾令光壽果覺引發吾人本具的光壽性德。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信願持名,往生淨土,圓成佛果。可見,六字洪名與吾人法身慧命具有深層次的耦合。蕅益大師開示:“當知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證知沒有凡夫衆生本具的無量光壽性德,便沒有阿彌陀佛名號的依托之所;而沒有阿彌陀佛名號,凡夫衆生無以彰顯本具的無量光壽之心。彌陀名號與衆生心性,相依並存。托彼名號,顯我自心;衆生度盡,名號方止。吾人信願持名時,阿彌陀佛的悲智願力即在心性中顯示,念佛人全攝佛功德爲自功德,香光莊嚴。由信願持名故,業力凡夫必定往生淨土;由彌陀正覺住持力故,諸往生者畢竟圓證無上菩提。阿彌陀佛因地立名普度群萌的願心,獲得真實不虛的兌現。

   十方諸佛見證到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是故伸廣長舌,贊歎證誠,殷勤勸勉衆生信受奉持,千經萬論,處處廣贊念佛功德。善導大師慧眼獨具,揭示淨土叁經不二之綱宗:“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十方恒沙諸佛證誠不虛也。又此經(指《觀經》——注)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善導大師對淨土叁經宗要綱領的把握,深契佛心。普門快捷,拯濟群萌,持名念佛乃淨宗諸經究竟結穴歸根處。大師注疏《觀經》,結雲:“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衆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善導大師的卓見亦得到印祖的贊許:“善導和尚專以平實事相法門接引末世凡夫,不用觀心約教等玄妙法門,其慈悲可謂至極無加矣。”祖師慧見,千裏同風;冥切佛心,妙贊持名。吾人應仰遵佛言祖語的教敕,堅信持名念佛超勝諸行,如是方不負彌陀古佛因地立名、果地酬願拯濟我等衆生的悲心。

  摘自《淨土宗教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