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何修行
圓瑛
“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菩薩衆,及爲末世一切衆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雲何修行
” ——《圓覺經》
此就機請修。大悲世尊,解見前章。前章佛答文殊,已顯頓悟法門,悟必依智,故以文殊表智。此章悟後請修,修假立行,故以普賢表行。此經以二菩薩居前者,正以智行相資,得入圓覺故。
普賢因聞佛答文殊: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此;不假修行,亦無方便,非上上根人,莫能領荷。現在未來,此等根器衆生不多,若不假修行,必難悟人,若不假方便,不能造修。故願爲此會諸菩薩衆,及爲末世一切衆生,凡修大乘者,聞此因地法行,雲何依解修行
先問修行,後問方便漸次。聞此圓覺清淨境界者:即文殊所問,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佛答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此乃頓悟頓了之境界,纖塵不立,無事修證矣。
然宗門悟修,亦不一概。有頓悟漸修,如日出冰消。頓悟,如朝曦忽出,大光普照;漸修如暖氣所熏,堅冰漸化,此爲解悟。有頓修漸悟,如學射中鹄。頓修如射箭,一發即發;漸悟如中鹄,久習方中。有漸修頓悟,如起程人都。漸修,如每日行路;頓悟,如一旦人都。有漸修漸悟,如登高遠眺。漸修,如步步登高;漸悟.如所鑒漸遠。此叁爲證語。更有頓悟頓修,此是上上根器,如以刀斬繩。此通叁義:一、先悟後修:先悟則豁然貫通,頓了一切;後修則不著不證,任運合道,此爲解悟。二、先修後悟;先修則如人服藥;後悟如病除愈,此爲證悟。叁、悟修同時;如發電話,隨發隨到,此通解證。若雲本具一切佛法爲悟(如飲大海水),一念萬行爲修(自得百川味),亦通解證。此“圓覺經”,如上悟修諸義皆具,細研自知。《文殊章》圓照清淨覺相,是頓修,知是空華,即無輪轉,是頓悟。余章隨文研究,不難明了。
摘自《華林通訊》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