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學當量力而行
蔣鑫
作爲一個學佛的人,我們要更加有智慧與積極的面對生活與工作,不能讓沒有信佛學佛的人看起我們來像是個另類。
若進行如法怡到好處的修學,那麼就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調整適合自身的修學方法,一個不能促進自己學習的方法,反而會讓自己誤入其途。
佛法的修學當量力而行,別人的修學方法看似非常的精進與殊勝,但若放在自己身上不一定能適合自己,這時就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
下面我就自己多年學佛的淺見,主要針對初學來說一說關于學佛當中量力而行的幾個方法。
受戒
要想成爲一個正式的佛弟子,首先就是叁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麼接下來,做爲一個在家的居士可以選擇不同程度的受持戒律,例如五戒、八關齋戒、在家菩薩戒。五戒可以選受一戒、二戒乃至五戒。八關齋戒即一日一夜受持八條戒律。在家菩薩戒漢傳常見爲兩種戒本,一種爲根據瑜伽師地論集結出的戒本,另一爲根據梵網經而集結出的戒本。說到受戒,絕非任憑一時的沖動而盲目的受持,受戒功德殊勝無比,但受前必須要冷靜思考,我若受戒能否受持不犯?若犯戒律一樣會墮落的,並非一經受戒便萬事大吉。受戒絕不能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加以選擇,否則便失去受戒的意義所在。例如有些人由于工作或者所處的生活環境的關系,不可能受持五戒,那麼就可以有選擇性的任受若幹條。不然受戒之後又會犯戒,這樣如此一來,會讓自己生起諸多煩惱。等以後因緣具足,可重新加受若幹條戒律。
日課
製訂日課要根據自己的生活作息時間來做相應的規劃,不可一昧效仿他人。因爲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日課在修學中的地位不容忽視,製訂合理的日課,可使道業日增。在佛法修學的不同階段,可以調整相應的日課,例如初學,沒有很大的耐心,若把日課製訂的過爲繁雜,這樣也會退初心。若是老參,就需要相應的適量增加課誦內容與深度。再者就是根據工作或學習的時間安排,學佛是用智慧來觀照生活,不要因爲學佛而耽誤了正常生活,這樣佛法就變爲消極離世 的宗教了。日課要注重質量與堅持,適合自己的日課不能保證質量,每一節課誦下來都有不同的體悟。
持午
持午爲八關齋戒的重要內容之一。持午在醫學角度與養生角度來說,對人體都是非常好的。因爲一般來說,晚上人體不需要太多的能量來消耗,除非一些晚間工作量大的工作以外。持午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來量力而行,持午一事,固然殊勝,但不要過于強求,否則因此而受病,這樣就得不償失了。例如,有的人身體虛弱,若每日兩餐不能保證身體正常所需的營養,這樣長期一來會導致貧血、營養不良、胃病等。若真發心持午,可選擇在每月的幾天當中來受持,即六齋日或十齋日,這樣也不失爲一種好的過渡,待適應之後可以長年持午。佛教有句話叫做“借暇修真”,意思是說借助我們這個暇滿人 身來修習佛法,因爲人身修習佛法是最殊勝的,而要保護好身體,飲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持午當量力而行。
布施
布施爲六波羅蜜之一,是大乘菩薩行者重要修習內容。針對布施的修習,我們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能盲目跟從,因爲每人的經濟收入不同,若因爲牽強布施影響正確的經濟生活,這樣無論從功德與修學方面來講,都是收獲甚微的。
修布施者,不一定非要拿出多麼貴重的物品與金錢,關鍵在于發心。佛法最主要就是講究發心。一個人的布施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不是全部。對于一個富豪來說,拿出一萬元錢可能就是九牛一毛,但對于一個低保護來說,可能已接近他財産的全部,同樣的金錢,但意義可能完全不同。
菩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修行佛道的過程是漫長的,願諸位行者在學修過程中,道業日增,法喜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