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世盡緣
惟賢
佛陀到處弘法四十余年,廣收出家、在家弟子無數,現在已經八十高齡,色身垂垂老矣。
他知道應世的因緣快要盡了,便要選擇一個最適宜圓寂的地方。因爲佛陀人滅是一件大事,不應倉卒忙亂,便于一天,告訴近侍弟子阿難:“我今欲往俱屍那城弘法。”
阿難是佛陀的大弟子,侍奉于老師的左右,有多聞第一之稱,,聽到吩咐,便恭敬地侍候世尊前往。
途中,佛陀接受了一名鐵匠供養的蘑菇爲食。因爲磨菇有毒,便以此因緣,使老朽的色身生起病來。
佛陀腹背疼痛,遂命阿難把所攜的袈裟鋪地,然後臥于其上,稍作休息。又命阿難到河邊取水,洗淨足面,除去汙垢。靜休一會兒後,佛陀便起而作跏趺座,禅定思惟,觀察人滅之事。
一名朝中大臣路過,見佛陀于座中儀容端正,令人樂見,心生敬重,便即上前供奉黃金色布帛一匹,在佛陀接受後,才歡喜地離去。
佛陀對阿難說:“我欲穿用此大臣供奉的布帛,請把它剪裁成合身的袈裟給我吧!”
阿難便依佛陀之言,把布帛剪成合適袈裟侍奉老師穿上。
但是,耀眼的黃金色袈裟披于佛陀身上,卻比不上佛身發出的靈光,因而頓失光澤。
阿難心裏奇怪,便向佛陀道:“我隨世尊學道二十多年,從未見佛身發如是光明,亦未見世尊容顔如是光耀煥發。不知是何因緣,世尊現如此威光
”
佛陀回答說:“有二因緣,如來現此光芒,異于常日。一是作爲一位修行的菩薩,他將于即夜,得無上正覺,成就佛果。二是如來將棄色身,人無余大涅 槃。”
佛陀繼對阿難說:“我將于是夜,在俱屍那城娑羅林中人滅,你應在兩樹之間爲我安設臥具。我將北首而臥,中夜必人涅 槃。”
阿難聽到佛陀這番說話,知道跟隨多年的導師,色身即夜便要相舍,而自己尚未證道,不能在佛人滅後,以禅定力相隨,心中雖生大懊惱,卻不得不強忍愁哀,爲導師盡心辦好這最後一件事。
是夜,阿難與諸弟子侍奉佛陀休息後,便悄悄地走到他背後,在他覺察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哭泣起來,心裏想著:“爲什麼待我們恩深如海、情如父子的人天導師,那麼快便要入無余涅 槃,令我們失去估恃呢
況且還有那麼多同門的師兄弟尚未趕到,世尊卻不待他們來臨便要圓寂,不讓他們見最後一面,這不是會令他們覺得很遺憾嗎
”
佛陀休息了一會,精神好了一點,有事要找阿難,在身邊看不到他,便問其他的比丘:“你們的阿難師兄在哪裏呢
”
衆比丘們說:“阿難師兄知道世尊快要入滅,正在躲著悲恸哭泣哩!”
佛陀于是呼喚阿難到跟前,慈祥地對他說:“阿難!我不是說過,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總有一天要敗壞離散的嗎
所有可愛稱意的事,亦皆一樣終歸于無常的。實沒有一法,能夠例外。”
“如來已斷了所有惑業,不須再受色身的羁絆了。如來入滅後,雖五色身可見,但是法身遍于宇宙一切虛空,能時刻與你們感應相通。這樣,你又何必如是哀傷呢
”
“況且,世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是我數十年所傳之教,是宇宙的原理和本質。就是佛陀有無限神通,也只能隨順,卻不應違逆。否則,便令衆生執著虛妄爲真實 ,自毀自己所傳之教了。”
“若是如來于高齡仍不入滅,便是鼓勵衆生執著假合之色身,閉塞解脫之道,不能示涅槃的寂靜解脫,反使有情迷失于世間的假象,永無出離之日。”
“阿難,就是這緣故,一切佛陀,應世緣盡,便要入滅,住于離色身的無余大涅槃。待因緣和合時,再下生應化,或以化身,現于各處。因此,你是不應對如來有形相的色身,作任何執著,否則,便如無知的俗人一樣,不能得到解脫。”
“阿難,能生于佛生之世,爲佛的弟子,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如今你難遇能遇,已是極大的福氣。雖是緣盡在即,亦應視此殊遇爲快樂的事,不應再生悲恸啊!”
摘自《佛法一解脫的原理與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