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法印(明旸)

  叁法印 

  明旸 

  大乘和小乘是佛教的兩大宗派。小乘的教義,是以四阿含經爲依據,說的是叁法印:一、諸行無常;二、諸法無我;叁、涅槃寂靜。而無常無我的道理,就是佛教對于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的解釋,也可以說是世界一切諸法的總則。無常就是生滅相續的道理,它不但包括一刹那一刹那生滅不停的意思,而且也包括因果相續的道理。佛教說世界有成住壞空、衆生有生老病死,萬物有生住異滅,而且是時時刻刻在那裏新陳代謝,刹那刹那地在那裏變化遷移,這就叫做無常。什麼是無我呢

  無我也就是對于人生、宇宙、心身世界,一切諸法之中,沒有一個我,能夠主宰一切的道理。也找不到一個我可得,這就叫做諸法本無我。所以《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說明四相皆空,無我可得。衆生因有妄想執著的心,于諸法無常,執爲真常,于諸法無我,妄執有我,因此就産生了我見、我癡、我慢、我愛顛倒夢想的四種妄心,所以造業受報,依因感果,因果相續不斷,輪回六道之中。我們要解脫人生痛苦,要跳出六道輪回,那就要用無常無我的觀點,發心修道,斷苦惱因,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到了功行圓滿,就能夠了脫生死輪回,證得不生不滅寂靜安樂的偏真涅槃境界。斷見思煩惱惑,了分段生死苦。這是小乘聖人叁法印的道理。

  在這裏我講一個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舍全身而求半偈的故事。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以前,有一世做一個獨覺,在深山窮谷之中修學苦行。在靜坐用功的時候,忽然間聽到遠方傳來說話聲音。仔細地一聽,原來是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這位獨覺聽了以後,仔細想了一想,這二句話的道理,對于修行的人來說,真是非常重要。是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生滅之法,就象空中之華、夢中之境、幻化無常、生滅變易。他聽到這希有難得的法語,心中感到非常歡喜,但是認爲單是這二句話,其中道理只有一半,下面還有二句。就去尋找這位說話的人,可是找了好久找不到,後來就在深山大樹林中,看見一個暴牙赤目的鬼王,在那裏找東西吃。這位獨覺就問他:“鬼王,你剛才有沒有看見什麼人在這裏講話

  ”鬼王說:剛才念兩句偈子的就是我。獨覺說:我認爲你念的這二句道理不完整,只有一半,一定還有一半,能不能請你把下面二句再念給我聽聽

  鬼王說:你想再聽後面二句,哈哈!沒有那麼容易,你知道佛法是難聞的。你想再聽後面二句,那麼你就應該發供養心,我才說給你聽。獨覺爲了迫切要求再聽下面二句的真理,就對鬼王說:“深山之中,偏僻無人,我在這裏勤修苦行,吃的東西,什麼都沒有。你且暫等一下,我到山中去采些水果,來供養你吧!”鬼王說:我不吃水果,我要吃活血的動物。獨覺說:嗳!這太爲難我了,活血的動物,我不能找給你吃。如果將活血東西來供養你,我要犯了殺戒,這實在辦不到。鬼王說:你辦不到,還有二句最最主要的妙法,我也不說了。這位獨覺正在爲難情況之下,想了一想,這應怎麼辦呢

  爲了求法心切,只好不惜身命。于是對鬼王說:好吧!你要吃活血東西,你現在就說給我聽,等我聽了以後,把我的身體來供養你吃,既新鮮又活血,你可滿意了吧

  請你快說。鬼王又說:我不相信,你會把自己的身體給我吃,哪有這麼好的人!等我將下面二句佛法說了以後,你逃走了,我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獨覺說我是修道的人,言重如山,從來不打妄語,你說給我聽,我一定供養你。鬼王就把後面二句法語說了“生滅滅已,寂滅爲樂”。這位獨覺聽了以後,當即開了大悟,深明這首偈子的根本道理。是說修行的人,能夠覺悟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無我的,就可以用功修行,把生滅的妄想執著滅掉,即是生滅滅已,當下就證得不生不滅的寂滅涅槃的安樂境界。因此感到法喜充滿,得未曾有的殊勝法益。于是就請鬼王坐下,自己跪在地上,把頭伸了出來,請鬼王吃吧!頃刻之間,鬼王搖身一變,出現一個天人相,合掌恭敬地對獨覺說:“善哉,善哉。道人,你是善行菩薩之道,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這幾句贊歎的話講了以後,這位天人已不見了。但是他所說這幾句話,就是過去諸佛所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靜爲樂”的偈子,其中的奧理,就是佛教的根本真理,也正是叁法印的道理。

  什麼叫做涅槃寂靜呢

  涅槃意譯爲圓寂,是真無不圓,妄無不寂的意思;又譯爲滅度,滅了煩惱障和所知障二種惑障,了脫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二種的苦果。涅槃即是佛教修行的人所證到的道果,共有四種不同,第一自性清靜涅槃,人人具足,個個不無的清淨本然,不生不滅的自性,在佛、菩薩、辟支佛、羅漢的四種聖人方面,也不會增加一點,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的六道中,也不會減少一點。平等平等,沒有一點差別和不同的地方,這叫做自性的清靜涅槃。第二是有余依涅槃,我們修行,用智慧的火焰,來燒掉煩惱之薪。雖然已經斷了見思煩惱的束縛,但是那色身的束縛,仍然存在。因爲還有這個身體的軀殼存在,作分段生死的依靠,這就是有余依涅槃。第叁是無余依涅槃。我們修行,用智慧的利劍斬斷煩惱的毒蛇,把見思二種煩惱斬盡。無因不會感果,這個余依束縛的身體當然也是要消滅掉。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是衆苦的根本,身體沒有了還有誰來受苦

  二乘聖人能夠灰身泯智,滅色歸空。這是羅漢、辟支佛二乘聖人所證的涅槃,叫做無余依涅槃。第四是無住處涅槃。我們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一方面運用智慧,來斷塵沙煩惱,可是又不住于不生不滅的涅槃;另一方面運用慈悲來普度衆生,菩薩雖然經過在叁界六道中教化衆生,可是又不住于生死。這真是:“任運隨緣無挂礙,涅槃生死等空華”。這是菩薩所證的涅槃,稱爲無住處涅槃。小乘叁法印中涅槃寂靜的道理,就是指第二有余依涅槃與第叁無余依涅槃。

  摘自《華林通訊》2006年第8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