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 無我”與“當下”的語境(張堅心)

  “ 無我”與“當下”的語境 

  張堅心

  佛教常言“無我”和“當下”二詞。

  查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無我”的解釋如下: “術語,梵語AnaLman,又雲非我。常一之體,有主宰之用者爲我,于人身執有此,謂之人我,于法執有此,謂之法我,于自己執有此,謂之自我,于他執有此,謂之他我。然人身者五蘊之假和合,無常一之我體,法者總爲因緣生,亦無常一之我體,既無人我,無法我,則無自我他我,不待言矣。如此畢竟無有我,是究竟之真理也。”“當下”簡單地說指即時即刻,就是眼下這一時刻。

  把這兩個詞放在一起,並不想對這其中的教理法相作深入的探討。個人認爲,這是佛教中最精華的部分之一,正確的理解這兩個詞的內涵,可以對我們人生有重要的幫助,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使我們走上充滿光明的人生之路。其二,這兩個概念看似矛盾,實際不悖,只要能深刻地理解它們,完全可以融會貫通,渾然一體,作用于我們的健康人生。

  “無我”的博大。

  “無我”一詞,絕大多數人只認其字,卻並不知其真正的內涵。無我乃究竟之真理,恰恰包含著正確人生不可或缺的意義。對它沒有深刻的認識,就會不知人之所以爲人的道理,人生也就會迷失在一些虛幻的表相上。

  每個人都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骨肉的人,怎麼會有“無我”一說呢

  這要從對客觀事物本質的認識上來理解。從根本上來說,宇宙萬物包括日月星辰、地球人類,所有的物質世界都是由微粒子,經過地水火風這幾種元素和合構成。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因緣和合的道理,任何事物都將經由成住壞空四個階段,最終“緣滅”。這就是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規律,有生有滅。同樣,人當然也就有生、有死,這已不足爲怪。

  人有生死,萬物無常。“無我”的深刻體現在哪裏呢

  我們不同的人對此都會有著不同的感悟。感悟“無我”的真實,弄清事物的真相,在我看來,小到個人,大至國家世界,都會受益匪淺。

  我們生而爲人,不僅僅是爲求生存,而僅僅謀物質財富,而是有別于其他動物的,有崇高的精神性的。

  因爲我們有別于動物,就不能像動物,只爲謀己生存,一切以自我爲中心。

  無我是一種境界。

  沒有了自我這個中心,也就沒有了小我自私的概念。我們才會舒展出作爲人的靈性,生發出具有人性的光輝,也就是佛教所說的衆生同體,大慈大悲的情懷。

  放眼我們現在的世界,人與人之間,政黨與政黨之間,國與國之間,都圍繞著自我爲中心,像螞蟻似得汲汲奔走,團團轉。像野獸似的霍霍爭奪,尋擴張,貪婪得想攫取一切。結果私心泛濫,物欲橫流,把人與人賴以生存的環境敗壞,把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糟蹋地災難重重,千孔百瘡。人們在一些冠冕堂皇的詞語的掩飾下,一步步走向滅頂之災。這決不是危言聳聽!這是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能感覺到的浮世真相!

  面對這一切,只有無我的境界,才能拯救人類,也才能拯救那些忙碌的快要趴下的人。

  無我是這樣一種境界:作爲個人的自我存在是渺小局限的,人類全體人性向上向善升華的精神傳遞才是神聖偉大的。我們每個人只有承擔起了這樣的使命,才能顯現出人的價值,也就是將小我融入進人類的大我,這就是無我的遼闊境界。

  “當下”的清明。

  “當下”是一個瞬間,因爲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來,當下這一刻才是真實的存在。但是當下又轉瞬即逝,立即又變成過去,不過,當下這刻畢竟是一個真實的存在。

  也就是說,每一個當下一刻才構成存在,然後一切又成過眼雲煙,逝水如流了。換句話說,我們也只有留意關注好每一個當下的時刻,我們才能擁有了一個真實的存在。反之,我們不留意,不關注每一個當下,也就是空無一物了。更擁有不了一切。鐵面無情就是這個道理。

  這時候,我們才領悟到佛教所一再告誡“活在當下”的清明了。

  綜觀當今世間:幼小的兒童,就已開始爲今後的長大謀生而緊張的忙于學習各種技能,各種五花八門的少兒學習班便應運而生。少年、青年、甚至老年人都在爲明天的美好生活而拼命奔波。“財富說英雄”、“愛拼才會贏”之類更使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成爲了必然。

  一切都爲了明天。當下呢

  沒人在意。

  可是我們只有實實在在的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也就過好了一生,做好了一生的事。人生的實質只在于每一天、每一刻的當下,如何度過這一過程。而決不是爲期待結果而放棄了每一個當下的真實,誰又能夠保證給你一個美好的明天呢

  美好在哪裏

  明天在哪裏

  請仔細想一想。最終能有什麼結果呢

  沒有一個人的結果會是兩樣的。

  這就是人作爲人的靈魂的迷失之處,這才是人間無奈的窮途末路!

   摘自《顯慶佛學》2007年2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