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出家
白水
很多人不理解出家人爲什麼要出家,他們常常會說:“嗨,家多好啊!”在中國人固有的傳統中,似乎也總是把出家當成一種迫不得已或者無可奈何的事情。
《紅樓夢》裏,賈寶玉惹了林黛玉生氣,前去勸慰時,林黛玉賭氣說要“回家”去,寶玉說也要跟去,黛玉道:“我死了!”寶玉聞言:“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一聽此語,登時將臉放下來,嗔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說些什麼
”寶玉自知說得造次了,後悔下來。登時臉上紅漲起來,低著頭不敢則一聲。
林黛玉同襲人戲言,如果她要是死了,不管別人怎樣,她是會哭死的,寶玉接話:“你死了,我做和尚去。”襲人立刻責道:“你老實些吧,何苦還說這些!”
賈政被寶玉氣惱至極之時,喝道:“今日再有人勸我,我把這冠帶家私一應交與他與寶玉過去!我免不得做個罪人,把這幾根煩惱鬓毛剃去,尋個幹淨去處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可見,在一般人的眼中,出家與死是相等的一件事,仿佛只有在走投無路和心灰意冷的前提下才可出家,常人非但不可以出家,就是談一談也是一種造次,也是越軌的行爲。不然寶玉怎麼會“紅漲了臉,低頭不敢則一聲”呢?不然賈政怎麼說“免不得做個罪人”呢?
其實,這都是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出家非但不是消極的行爲,相反還是一種積極的表現、上進的人生。
我們都以爲家是溫暖的。家是和樂的,家是安全的,家是珍貴的。殊不知:家,給人間帶來多少恩愛情仇;家,給人們帶來多少怨惱是非;家,讓多少熱血男兒身陷溫柔,喪失大志;家,羁糜了多少豪情青年,使他們壯志難酬;家,使多少人一輩子蝸居鬥室,坐井觀天,不知道天多高,不知道海多遠;家,柴米油鹽醬茶茶,吃喝拉撒玩睡花,多少珍貴的生命在這裏消磨漸瘦,乃至香消玉殒;家,還使許多人侵公肥私,殺搶劫盜,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
所以,《四十二章經》說:“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于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毗婆沙論》說:“家者,是煩惱因緣。”真的,家其實很可怕!
佛經又雲:“是日已過,命已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人命無常,過于山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明白無常無我法則的人知道家的脆弱,家的困惑,家的無常,家的可怕。故此,他們會選擇出家。出家就是爲了滅除垢累,遠離煩惱,出家就是將小家換大家,將天下爲己家;出家就是將有限的生命無限地延伸,奉獻更大。
擺脫了家的束縛,人就能夠得到身的超拔;擺脫了家的束縛,人就能夠得到心的解脫;擺脫了家的束縛,人就會綻放新的生命之花!
此時,你是否已經理解了出家?
摘自《白鹿銜花》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