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塵
方杞
佛殿裏的磬聲方歇,“咚咚咚咚”的鼓聲即綿密響起,近百名新出家的戒子整整齊齊排成五列,合聲頌唱:
往昔所造諸業障,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洪亮的唱聲像海潮一樣卷過來、漾過去……大乘慧果禅師望著眼前滿殿黑壓壓的人頭,歎了口氣,有一絲細細的哀傷滲進空中——唉!勞勞塵世幾時醒
這些披剃出家的僧人裏,有多少人心中不染塵
貪,是塵;嗔,是塵;癡與傲慢、驕矜、功名利祿、成敗得失,都是世間的飛塵,刮傷了人的眼,蒙蔽了人的心,幾人能不受汙染
慧果禅師一揚眉,從虛空中殺進去:
“大衆,要撥除心靈的塵垢,直接見到自己的佛心!”
立刻有信徒舉手發問:“請告訴我們,撥塵見佛是怎麼回事
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有什麼利益
只要有利益有好處,我們立刻遵行不違。”
白芒草在山坡上翻滾,幾十雙熾熱的眼睛望著大乘慧果禅師,等待他的答複,空氣中凝結著一股燥熱。大乘慧果搖搖頭,眼光黯淡了:
“貪圖利益奢求好處的心靈塵垢,怎麼撥都是錯,要連根剜除。妄想模仿佛陀的心性行爲也是錯的,邯鄲學步有什麼用
心如果是黑的,漂白了也是錯。”
“那麼,”信徒們困惑了,“不問利益,不求好處地去撥除心靈塵垢,不刻意學習佛陀的知見,總可以算是修行了吧!”
“錯!”大乘慧果搖搖頭,“這是消極退步!”
“該怎麼走出正確的修行路呢
”
“寬心的地方修寬心,狹窄的地方修狹窄,從好環境裏培養氣度,從壞環境裏修行戒慎。”
“走過修行路的人是什麼樣子
”
“苦中能忍苦,樂中能悅樂。如同耐寒掃雪的人,愈冷愈能掃;又像冒熱滅火的人,愈熱愈滅火。”
“修行人和佛的境界相差多遠
”
“盲目修行模仿的人,和佛差了十萬八千裏。”
人群裏起了一陣微微的騷動,有些人交頭接耳悄悄說話,從衆人中傳出一股聲音:“什麼是修行成佛的境界
”
“心中完全沒有塵世汙垢,如同天晴陽光普照。”
“喔,還有呢
”
“凡事不貪不求,如同雨後滿地泥濘,而泥濘不沾身。”
摘自《人生禅·自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