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谛

  四谛

  任傑

  四谛即苦集滅道四谛,谛謂真實不虛,如來親證。佛成道後,至鹿野苑爲五賢者始說此法,是爲佛轉*輪之初,故稱初*輪,如《法華經·譬喻品》:“佛昔于波羅柰,初轉四谛*輪。”初轉*輪叁說四谛,第一說:此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此是教示四谛四相。第二說:苦當知,集當斷,滅當證,道當修。此是教勸修行四谛。第叁說:苦者我已知,集者我已斷,滅者我已證,道者我已修。此是佛舉自己證得四谛,合爲“叁轉十二行相”之義。但此四谛唯聖者所知,非凡夫能知,如《涅槃經》卷十四:昔我與汝愚無智慧,不能如實見四真谛,是故流轉,久處生死,沒大苦海,“若能見四谛,則得斷生死”。由于聖者所證,故稱四聖谛,或四真谛。

  苦谛:苦即叁界輪回生死逼惱之義,凡是有爲有漏之法莫不皆含苦性,故佛經中說有無量衆苦,但就身心順逆緣境,總有叁苦、八苦。叁苦,從其逆緣逼惱,正受苦時,從苦生苦,名苦苦;從其順緣,安樂離壞時而生苦惱,名壞苦;生老病死刹那變異而生苦惱,即名行苦。八苦即: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和五盛陰苦。外有寒熱饑渴等逼惱之身苦,內有煩惱之心苦,所有諸苦皆歸苦谛所攝。

  集谛:集謂積聚二十五有苦果之因,一切衆生,無始以來,由貪嗔癡等煩惱,造積善惡業因,能招感叁界生死等苦果。

  滅谛:又名盡谛,滅謂滅二十五有,寂滅涅槃,盡叁界結業煩惱,永無生死患累。

  道谛:道謂修戒定慧通向涅槃之道,總有七科:一、四念處,二、四正斷或四正勤,叁、四神足或四如意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覺支或七菩提分,七、八聖道或八正道。此爲叁十七菩提助道品法。

  四谛有兩重因果,苦爲果,集是因,由苦集二谛成爲世間生死因果;滅是果,道是因,滅道二谛爲出世因果。即由造積有漏業因而感有漏苦果,由修有漏道因而證滅谛涅槃。如《涅槃經》卷十二:“有漏果者則名苦,有漏因者則名爲集,無漏果者名爲滅,無漏因者則名爲道。”此即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之義。

  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佛教大小乘各宗共修、必修之法。佛說四谛是要衆生了知四谛的真理,斷煩惱證涅槃,若專修四谛以求涅槃者,一般稱其爲小乘聲聞人。

✿ 继续阅读 ▪ 中觀破迷執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