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空觀(明哲)

  空觀 

  明哲 

   “然茲叁惑、叁觀、叁智、叁德,非各別也,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諸法故。”

  叁觀即空觀、假觀、中道觀。這是斷惑證真。我已經講過,要真正認識到、體會到並不那麼容易。我很重視《始終心要》這部經典,很想讓你們徹底明了。這麼重要的法寶不要輕輕放過,要銘刻在心。它一字有無量義。

  空觀破見思惑證一切智;假觀破塵沙惑證道種智;中觀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

  一切智是什麼含義

   “一切智即無師智。”不用老師教,只要你下功夫,就明白這個道理。緣覺、獨覺就是五師智。無佛出世,隱居深山,與清風明月爲伴,悟緣起性空。羅漢證的也是無師智,這是修空觀,才能證取到的,是空觀般若。 《大乘止觀》即《摩诃止觀》講“謂無師智,了達十界一相不由他悟故。”指十法界差別相歸于一相,無差別相、悟平等相。就是悟了一切智即一智,一切智是多,是個人修空觀悟的,從差別相而悟平等相,悟了沒有差別。空觀就是空一切相,不是別人教的,而是自己體會到的,從個人自心真正認識到了。

  這個法講過了要修。晚上坐香時要放下來,一念不生,你有沒有做到

  你坐禅時是不是胡思亂想

  起了妄想怎麼對待

  不能停在文字般若上。如果你真正開悟了,就隨問隨解隨答,就把自心不由他悟的道理體會到了。一念不生,萬慮俱消,你修到這裏沒有

  念佛要一心不亂,你的心亂不亂,達到一心沒有

  要下功夫。空觀就是前不思,後不想,中間不住,就是金剛般若。有的人不知道什麼是法,總來問怎麼修

  明明告訴你了,你不修怨誰

  講般若重點在心,盤腿打坐是外在的形象,是方便。般若禅不拘形象,是心法。行住坐臥都在禅定中。

  “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

  不修空觀不能證取般若德。修空觀的開始就是般若,即因即果,你開發出來了是從意境上真正感覺到了。講的是恍恍惚惚,是名字上的解,叫知解。要有行解,行解是修空觀體會到的。知解是文字般若,而後要通過行解的觀照般若,才能達到實相般若。般若是活脫脫的,行住坐臥都不離本地風光。 《金剛經》講釋迦牟尼佛威儀的沙門形象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你看,穿袍搭衣,托缽乞食,吃飯洗腳,敷具而坐,這就是般若的本地風光,都在生活上體現。般若得力,行住坐臥不離個人般若智慧的觀照。

  你坐在那裏就叫禅嗎

  那就磨磚做鏡。

  唐朝開元年間,馬祖道一到了南嶽般若寺,不讀佛經也不向人求法,只是一個人獨坐。南嶽懷讓知道他不是一個平凡的人物,因而問他:大德如此坐禅,圖的是什麼

  馬祖說:圖作佛。懷讓也不多說,便找了一塊磚頭,在馬祖面前打磨起來。開始馬祖並不理睬,可是時間久了就覺得奇怪,便問:整天磨磚做什麼

  懷讓答:磨磚作鏡子。馬祖一愣說:磨磚豈能做鏡

  懷讓說:磨磚不能成鏡,坐禅怎能成佛

  這句話點化了他。如果只是枯坐沒有觀照,空觀般若起不來。觀照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昏沈瞌睡,是正念單提,明明曆曆。

  百丈禅師“靈光獨照,迥脫根塵”,觀照沒有第二個東西,內空身心,外空世界。前不思,後不想,中間不住,那才是修空觀呢!不要注意你那個氣,那不是觀照智慧,那是氣力,是妄念、妄想。你什麼都不想了,靈知沒有明明曆曆,那就是外道、空想。你又想又不想也不對,裏面有個我存在,有自我還不能成就阿羅漢,你沒有得到般若的力量。如果有“我修空觀”的念頭,就住到那個地方了,清淨心不可能現前。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人們都執著,修什麼著什麼,修空觀的著空,修念阿彌陀佛的著有,修非有非空的著非有非空。若這樣便不得解脫。

  空觀很重要,含義很多。如果你十年能融會了,也不枉這一生學佛,要下功夫!

  聞思修叁慧,你聞法了,可是你思慮、觀想了沒有

  不是讓你胡思亂想, 是讓你用“觀”,儒家講“知而後思,思而後慮,慮而後靜,靜而後定”。這個定要加個靜,是靜慮,是活動思想,靜是靜止不動的,慮就是觀照,不是空寂,純空的東西。空寂還有靈知,這句話畫龍點睛,只有空寂沒有靈知是不夠的。二個字,一個“寂”一個“惺”,修法上是一個“止”一個“觀”,止觀是統一的,修禅定必須有知慧,定慧雙融,如鳥二翼,如車雙輪。

  有人坐禅打瞌睡,因而感到很舒服,可是那樣能開悟嗎

  那完全是受無明的支配,是不行的。般若是妙智慧“靈光獨照”, “照”字是個人本性的光明,是智慧之光,是覺光。靈知靈覺是人的本能,修行就是悟這個本能。如果本能再受了參禅的汙染,蒙上一層黑影,受了無明的支配,那就是衆生世聞,凡夫的境界。必須回光返照,照到個人的本性上才行。這樣的修法才能夠成就,才能得解脫,證一切智。達到這個功夫就是羅漢,這是修空觀的成就。

  摘自《菩提道》2007年第4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