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平常心不可無(君岡)

  平常心不可無

  君岡

  現在不論是口頭還是文字上,各方各界在遇有得失、勝負、成敗的事情時,常用“平常心”叁個宇,提醒自己或別人,而且往往很有用。

  “平常心是道”是唐代南泉昔願接化趙州從谂禅師的一段話,此後禅林中每以這話爲習慣用語。說的是平常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種種動作皆與道爲一體,凡事都應平常對待。今天的人能引用這個詞,說明曆史、生活教育了人,逐漸地明白生活的真谛原是很平常的。這也反映了佛教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早已在人們心裏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世界萬物都是自然而然,平等經常的。大樹不輕視小草,小草不羨慕鮮花;夜莺的啼鳴與烏鴉的叫聲,如無人去分別,也都相應而存。這才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淨土世界之淨全在無分別心。人本平常,因爲努力精進,種了善因,結了善果,受到人們尊敬,社會委以職位,給于榮譽亦屬正常,但萬萬不可因此失去平常心。不要以爲自己“功德無量”,有此念就是失去平常心的開始,接著便是不平、煩惱、失落、抑郁……

  平常心無造作,造作屬于故意造作之身、口、意業,凡人都難完全去除貪、嗔、癡,而有貪、嗔、癡之心便生造作。平常心也不生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聖。這便要求人隨緣而生,乃至達到萬緣放下的境界。可是生活在娑婆世界的衆生很難擺脫種種逆緣取得清淨之身。佛法告訴我們“道不用修,但莫汙染。”有分別心、造作趣皆是汙染。這都說明平常心難得,平常心難持啊!

  我因爲以往的愚昧,曾深受汙染之苦,總以爲“求上進” (不知何謂上進!),“爭榮譽”(不知榮譽爲何物! ),是“非同尋常”的大好之事。受到稱贊便忘乎所以,結果回首一看,自以爲的功德于己並未修功,于人並未施德,相反卻是難以挽回的遺憾,這時才明白“平常心是道”,“道不用修,但莫汙染”的真谛,可惜人已老矣!“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原來要精進修爲的就是平掌心。

  現今我已進入古稀之年,時時警惕自己千萬要注意,雖已晚了,終比不明白要強吧!我們都是凡夫,都生活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之中,且不說貪欲,即使執意求善,執意求法、求道,也都難以保持不受汙染。在有得失、成敗、勝負諸事面前時時提醒自己與衆人保持平常心很重要。

  經曆使我懂得沒有一件事情是自己自然明白的,若有一點明白,都該歸功于教我、告我之衆人。我也清楚沒有一件事情是自己能夠做成的。每一個步驟都有衆人的力量。個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無一不與衆人關聯。爲使自己古稀之後堅持不受汙染,一定要牢記這一點,這才能永保平常。人的歡樂應在平常之中。

  平常心,不可無,不可變,不可丟。

  摘自《報恩》2006年第2期

✿ 继续阅读 ▪ 萬物皆有默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