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淨土法門
編者按今年十一月二十日是正果法師圓寂叁周年忌辰。爲緬懷老法師的遺德,重溫老法師的遺教,特發表此文,以資紀念。
今天因爲時間晚了,簡單說說念佛法門。分叁點來談:一、爲什麼念佛,二、修叁福業,叁、念佛的方法。
一、淨土法門的重要經典是叁經一論,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往生論》。在《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其中第十八願是“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在《觀無量壽經》中,講淨土十六觀法,修因得果。再次是《阿彌陀經》,此經較前二經扼要簡明,便于誦持,所以列爲修淨土的日課。信、願、行是念佛法門的總綱,不論拜佛、看經、念佛,只要達到一心不亂,就都有成就。爲達到一心不亂,要都攝六根、修叁福業。修行有二種,一者難行門,二者易行門。居士林提倡念佛淨土法門,是叁根普被、利鈍全收的法門。只要念阿彌陀佛聖號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行要斷煩惱、證菩提,而淨土法門可以帶業往生,因爲阿彌陀佛有願力,所以也叫他力法門。帶業往生是說必須停止過去所作惡業,不再造惡業,一心念阿彌陀佛才能往生。如果不停止惡業,就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二、凡修淨土,都要修叁福業,叁福業是淨土正因。叁福業出在《觀無量壽經》,原文如下:“欲生佛國者,當修叁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叁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叁事,名爲淨業。”前二業偏重戒學,第叁福業,戒定慧叁學圓具。每個學佛的人都要發菩提心,佛說菩薩和衆生的關系如魚和水、如樹與大地;要深信因果,“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業果的決定,必須與自己的身口意叁業結合起來觀察,要增長善業,斷除惡業。
叁、持名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蓮池大師指出有叁種修持方法,一默念,二高聲念,叁金剛念。默念容易昏沈,乃至睡覺;大聲念精神振奮,但費力氣,消耗精神;金剛念綿綿密密,自己念佛的聲音只能自己聽清楚,既不昏沈,也不費神,所以我覺得,以金剛念爲主,但叁法隨時可以互換用功。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五日
(在廣濟寺大雄寶殿開示弟子陳維博紀錄)
正果法師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