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同宗派法門應持怎樣的態度
淨空
六祖大師當年證道的時候(也就是開悟,明心見性的時候),向他的老師五祖弘忍大師提出他的心得報告,這在《壇經》上有記載。他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具足”就是沒有一樣欠缺的,樣樣都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大,恒河沙世界;小,微塵毛孔,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禅家講“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佛法是心法,讓我們明心見性。禅家叫明心見性,淨土宗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禅家的明心見性,兩個宗派用的名詞不相同,教下叫大開圓解。諸位要知道,不管它是怎麼說都是說的一樁事情,這個我們不可以不知道。
知道之後才曉得佛家所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就真正理解,真正地認識了;不致于生起誤會,甚至于無謂的毀謗。學禅的人毀謗修淨土的,修淨土的人毀謗學禅的,這都是造很重的罪業。禅宗乃至于密宗都是佛傳下來的,你毀謗它,就是毀謗叁寶,這個就犯戒。菩薩戒裏頭“自贊毀他”,自己贊歎自己,誹謗別人,這是重戒。在梵網戒裏面是輕戒;在瑜伽戒本裏面是重戒,是列在第一條重戒,這個是絕對不許可的。就好像一個大學一樣,大學裏面有許許多多科系,我學我這個科系特別贊歎,不同科系的人我都毀謗他,這個可以嗎?這個不可以呀!所以要認清楚佛家的宗派法門,就像學校的科系、院系不相同是一樣的道理,任何一個科系都能夠圓滿成佛,只是他所修行的方法、手段不相同,方向、目標是不變的,這是大家要好好的記住,要認識清楚。不要一面學佛,一面在毀謗叁寶,你所修的功德跟你造的罪業抵消掉,甚至于還抵不過;我們修的功德少,造的罪業太重,抵不過!抵不過,將來的果報都在叁途,這非常可怕。往往自己造極重之罪,自己並不覺得,並不知道;知道你就不會造了。
那麼應該用什麼態度對不同的宗派法門呢?要贊歎。你看看《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五十叁位菩薩,每一個人修學的法門不一樣。善財童子去參訪,這一些善知識接見,對于自己修學的法門非常謙虛,都贊歎別人,都是說我自己善根淺薄,能力薄弱,我只知道修學這一個法門,我比不上他們那一些大菩薩們,他們智慧、德能都超過我。這是自己謙虛,贊歎別人,尤其是在不同的道場參學。佛門有一句俗話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大家互相贊歎,佛法就興旺了。彼此互相毀謗,這個不但是不能興佛法,實在是滅佛法,讓社會大衆對佛法猜疑,對于佛法輕視,甚至于對佛法不敢接觸。甲毀謗乙,乙毀謗甲,旁邊的人在那裏聽到,我到底學哪一個好呢?這一想,你們都不是好東西,算了,我都不學了。這是破壞衆生的法身慧命,造這個重業,往往自己不知道。
一九七七年,香港大嶼山寶蓮寺的聖一法師,曾請我到他的道場跟同修們講開示。他的道場是禅宗道場,每一天都還坐香參禅,有四十多個人,完全是男衆。我這一生當中所看到頗具規模,是我看到第一個禅宗道場,我對他非常尊敬,非常佩服。我是一個修淨土,念阿彌陀佛的,我到他那個道場去如果贊歎念佛好,參禅恐怕沒有把握;如果我要是這樣說法,那就破壞人家道場,那就造業了。俗話常講“甯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我們到那個地方去,是要贊歎人的,是要禮贊的。所以我在他那個道場,不但是在講臺上說話,就是私下談話,我對于淨土念佛法門是一字不提;偏贊禅宗,贊歎他的道場,贊歎他的老師。這是聖一法師領導的,我們是外面來的客人,對他的師父這一贊歎,他們自己的同修信心就增長了——我這個老師不錯啊!修行成就實在沒有別的,就是對老師的恭敬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贊歎這個道場,他覺得這個道場是真正修行的道場,自己歎爲稀有,信心增長,信心堅固,領導的老師是真正的善知識,這才幫助他們成就。別人道場請我們去講開示,要知道這種態度,絕對不能說自己。當然我這樣贊歎,也有人來問我,他說:“法師,禅這麼好,你爲什麼念佛呢?”我就告訴他:“我的根性很劣,不如你們,我參禅不能成就,念佛能帶業往生,我就很滿意了。”他們聽了也歡喜。所以許許多多道場願意請我去講開示!爲什麼呢?我絕對不會去破壞他們的道場,絕對不會去擡高我修學的法門。
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師也許很多人都認識,他在新加坡二十七年了,他老人家修的是彌勒淨土,我修的是彌陀淨土,不一樣啊!他求生兜率內院,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到新加坡,這位老人來找我了,找我到他的道場上去結結法緣,跟大家講講開示。那麼我去了也一樣,我知道他修彌勒淨土,我這個彌陀淨土,一字不提,偏贊彌勒淨土;彌勒淨土的東西我看得很少,說什麼呢?我過去讀《華嚴》,善財童子五十叁參,最後參訪的是彌勒菩薩彌勒樓閣。所以我就用華嚴教義特別贊歎彌勒菩薩,希望同修們認真地跟老法師學習,接受老法師的教導,依教奉行,這樣才有成就啊!他們在那裏修了二十多年的彌勒淨土了,我們決定不能說那個法門不好,那個法門不容易成就,這是大忌諱。那麼現在有一些少數的年輕的法師,不明了這個道理,往往到一個道場,他沒有顧忌,偏贊自己所修行的;不顧這個道場,這些同修們他們過去學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往往使聽衆聽了之後,信心動搖,無所適從,這就是過失,這就錯了。這是說到參學必須要知道的禮節,必須要曉得僧贊僧,道場興旺,佛法興旺,是我們四衆同修每個人都有這個責任。
摘自《淨業叁福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