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存與生活(金峰)

  生存與生活 

  金峰

  在一般人的眼裏,生存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生存,兩者是一回事。他們創造了日常的生活內容外,不知有其它事情存在。生活就是這麼回事:吃、喝、玩、樂。

  頭腦稍微有點知識的人,除了吃喝玩樂,還想學點東西,比如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然而,因爲他們只知豐富生活的內容,而對于生活內容的豐富是爲了什麼,卻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只朦胧地懂得學習的目的也是享樂。結果把好端端一個清醒理智有思想的人,變成了一只僅知感官享樂、沈湎于舒服享受的小洋犬。這無疑是人類的悲哀。

  現代社會很少有閑人。人們都在忙碌緊張的狀態下過日子。累、苦悶、壓抑、無奈是大部分人常有的感覺。很多人只感受到生活的負面,感覺不出生活的美好。這皆因人們只知生存發展之“道”,而不知生活之“道”,把原屬于自己的生活降格爲生存。這種心理狀態,當然談不上對這個世界有什麼美好的感覺,生活成了一種負擔和苦惱。

  人類的心靈像一池秋水,本來明清如鏡、甯靜無波,只因爲外界種種境象的沖擊和影響,吹起了陣陣波瀾,使原本投現于水中的山光秀色、明月青天變得支離破碎,完全走了模樣。故人們無法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現代人成天忙碌,完全處于水波蕩漾的狀態,加上在日常生活中生起的種種煩惱習氣、妄想執著,更使一池心靈的湖水變得渾濁異常、臭氣沖天。所以,大部分現代人覺得生活帶給他只有苦、累、壓抑、煩、空虛和無聊。

  佛教對于生活的诠釋是別具一格、引人注目的。它首先要人們了解生存是怎麼一回事,生活又是怎麼一回事

  生活的目的何在

  意義又何在

  在確立了生活的方向和目的地之後,一切事物才會變得明晰,才會消除迷茫感,無家可歸感。生活對于人類,才會變得美麗、可愛、富有情趣。

  要達到以上境地,首先要深入透徹地了解生活之“道”。生活的目的在于“求知”,樂趣也在于“求知”(“求知”即“求道”,即尋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在于過程,而不在于結果;在于質量,不在于數量;在于創造,不在于享用……

  要獲得“生活之道”,唯有學佛一途。佛教最講“安祥之道”、“安祥之美”。佛教中的“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就是通往“生活之道”的捷徑。它認爲,真正的快樂來自我們的內心,而不是外界任何人和事物所給予的。唯有培養出非凡的“定力”,使人們的心靈經常處在穩定的平衡狀態之中,我們才能感受到來自內心的喜悅,也才能照見美麗的山光月色,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唯有智慧之光的“覺照”和慈悲甘露的滋潤,人間才會變得更加有情趣,而生活才不會變成無聊的生存,真正兌現多姿多彩、如詩如畫的美好人生。

  摘自《人海燈》2004年第1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