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像緣何開光明(張輝)

  佛像緣何開光明

  張輝

  開光功德殊勝行 正知正覺在其中

  今緣得此開慧眼 明心見性正果成

  作爲佛之弟子,我有幸參加了幾次規模盛大的佛像開光大典活動,其榮幸之至不可言表,所得到的有關佛教知識及佛法更是浩如煙海。

  開光是佛教中量爲隆重的一種慶典活動儀式,一個寺院當廟宇殿堂佛像建成之後,必須選一良辰吉日,請諸山長老、衆多高僧大德各界人士,通過誦經及持咒語,奉請諸佛菩薩安坐,然後請高僧爲佛像開光說法。《禅林像器箋·垂說門》中說:“凡新造佛神大像者,請宗師家立地教語,作筆點式,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爲開眼佛事,又名開光明。”《黑谷燈語錄》中說:“開眼者,本是佛匠雕開眼,是事開眼,次僧家誦佛眼真言,誦大日真言,則爲成就佛一切功德,此爲開眼也。”所以它是爲佛像舉行的一種說法儀式。在佛教中,只有經過開光後的佛像才不是原來的木雕泥塑,而是具有宗教意義上的神聖性,才受到佛教信徒的頂禮膜拜。

  開光時,由于佛菩薩的願力不同,主法者所說的贊法方法也有所不同.並且主法者常常會提到爲佛像開六通,即眼通、耳通、彜通、舌通、身通,意通,這是讓佛像也像佛菩薩一樣具有六種神通。即點眼眼通,真見無所不見;點耳耳通,妙聞遍及十方;點鼻鼻通,普嗅法界諸香:點舌舌通,演說妙法無窮;點身身通,分身塵塵刹刹;點意意通,能鑒叁世群機。

  開光儀式一般是主法者先拿起新毛巾,在佛像前做擦拭佛像的動作,演說偈語贊頌佛菩薩的功德;其次再用鏡子向佛像正面對照,講述寺院佛像落成的因緣。然後主法者拿起來砂筆,宣說偈語,將朱砂筆向佛像眼的方向作一個點的動作,大喊一聲“開”,整個儀式就完成了。

  開光法會的儀規最早見于北宋大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so年)北印度烏填曩國傳法大師施護,在開封太平興國寺譯經院譯出的《佛說一切如來安像叁昧儀軌經》,該經指出:“佛像塑畫雕造完成後,就要舉行安像慶贊活動。”

  身著莊嚴如法的阿阇黎(受戒師)入佛堂安像,並同弟子們一心觀想如來—切圓滿之相,然後合掌作禮,瞻仰聖容,以淨水香花等獻于佛像前,入定心安,口中默念誦咒叁遍,恭請一切佛菩薩安住于此,受此香花、月果飲食等供養。複次安置佛像坐西向東,並用黃布覆蓋,阿阇黎作想佛菩薩如—聚火,如來真身諸相圓滿,然後以“唵”“阿”“吽”叁字安于佛身。“唵”字安于頂上,“阿”字安于口,“吽”字安于心。若是金銀銅石等佛像就要塗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幹淨,然後以歌舞伎樂贊頌,僧人複誦香贊、真言,再盛滿香水和五寶五藥,花果的淨瓶藻浴佛像,再令僧衆齊誦偈贊,並作歌舞伎樂。若是畫像或繡像,要用鏡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種碎水塗于鏡上,沐浴鏡中影像,再依次含誦“著衣真言”、“安手真言”、“安發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髭須真言”、“獻塗香真言”和“安莊嚴真言”等,然後依灌頂儀軌將佛像置于曼荼羅墜(曼荼羅即供奉像的殿堂),誦所供奉本尊真言叁遍,當一切供養儀式具足之後,開眼師用筆作點的姿式爲佛像開眼之光明,再誦“開眼光真言”叁遍,至此佛像即開光。

  在開光儀式中,行使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塵的動作,這是表示要拂去衆生心地上的垢塵;鏡子一照,表示垢除淨顯明心見性,真正見到諸法本來面日;用朱砂筆點向佛象眼,因爲眼睛代表智慧,是心靈的窗口,開佛像眼就是開發衆生內具的智慧,如果衆生沒有智慧,對諸法妄起分別,就如同眼睛有病一柞,見到空華,還執爲實有,所以要發掘原有的般若智慧,使之早成正果,與其說是給佛像開光,倒不如說是給自己的佛性開光爲恰當。

  一般地說,大德高僧在開光之際,都要給僧人或在家居土授戒、傳戒、開示等活動。如授五戒、菩薩戒等,同時還超度亡魂、祈禱國泰民安和風調雨順等。有的寺廟作幾天,甚至十幾天,故開光大典在佛教界乃至社會影響非常大,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祝願有緣人能夠參加此聖會。

  摘自《北方佛教》2005年第2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