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源大定
何建明
提起近代中國禅佛教,很自然地會使人想起金山寺的密源大定。因爲禅佛教最重視的就是禅定,而就近代中國撣佛教而言,密源大定是公認的“禅定第一”。正是這位近代中國“禅定第一”的密源大定,出身于湖北的黃陂,出家于隨州,受戒于襄陽,後來弘法于江蘇金山,並影響全國,成爲一代禅門宗匠。
密源大定禅師,諱大定,名密源。俗姓鄧,湖北黃陂人,1923年出生。他天性純厚,從小就吃齋茹素.有出家之志。父親去世後.他到隨州仁聖,禮本分師出家。
在仁聖寺時,同門師兄大千法師,深覺大定爲佛門道器,不僅多加關照,也時善誘導。大定雖身爲沙彌,精進勇猛,堅持不倒單。1855年,大定在師父本分和師兄大幹的支持下,從襄陽淨信寺映月律師曼具足戒。當時正遇社會之難,盜賊橫行,剛受具的大定多次被盜賊所擄,幸而每次都得以脫難。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得不四處躲避禍難,居無定所。次年,他慕名來到成都的寶光寺,妻拜妙香和尚。因因緣不備,乃離蓉而遍參南北名山道場。終南山、五臺山、九華山。普陀山和揚州的高曼寺、常州的天甯寺,行腳所至,即潛心參禅問道。
大定于1865年(乙醜)來到江甯禅門名刹金山江天禅寺。據釋秋崖《續金山志》記載,當時觀心顯慧禅師接主金山法席,得到同門靜波、惟章、寶悟、渾容、寶月、本根諸師的贊襄。而慧禅師積極提攜後學,“十方聞風翕然”。大定正是在這個時候與朗潤、惟清、朗輝等,來到金山。他們“每參叩師,(觀心顯慧)皆以本分接人”。大定也因此與慧禅師日益投契。密源大定本名“大頂”,而不是“大定”。初見觀心墾慧禅師時,慧律師問他叫什麼名字,密源告知曰“大頂”,慧禅師誤以爲“大定”,便更詢之曰:既名爲大定,一定多少時
密源回答:“不墮諸數。”慧禅師笑說:“可謂大定矣。”自此,密源便更名爲“大定”。一日,慧禅師令大定參“念佛是誰”之話頭,有省,頃命大定爲僧衆領袖。
密源大定雖深得觀心慧禅師器重,並爲僧衆領袖,但他問道安禅,心無挂礙,對寺中事務,盡心竭力,無所外求。1874年,觀心慧禅師圓寂,時大定已回湖北,在漢陽歸元寺安禅。按常理,應由顯慧的法弟子常靜禅師接掌叢林法席。可是,常靜樣師謙遜不如密源大定,力薦大定繼任金山法席,又擔心大定椎辭不就。因此,常靜禅師親往漢陽迎請大定回金山,絕口不談及請爲住持事。當常靜禅師護侍密源大定一踏進方丈室,首座惟公即與叢林衆職事請爲繼席。大定堅辭不允,惟公、常靜率全體職事僧環跪不起,堅請大定主持金山法席。不得已,大定遂爲惟公拈香嗣其法。密源大定生性恬淡,主持金山法席兩年,即退席讓位于常靜禅師。
密源大定退院後,仍然領衆禅誦不倦。他律己甚嚴,雖年老,但不設侍者,縫補漿洗.躬自爲之。只要略失威儀,即跪佛前,痛自責勵.同參後學者,常爲之感泣。他的靜室中唯有一張禅床,常坐不臥,一日如彈指頃,還自雲“有走漏,愧對古人”。I903年,大定世壽八十,金山兩序請開壽戒,登壇求戒者五百多人,極一時之盛。1906年夏,大定偶患痢疾,住持印修和尚延醫診療,大定笑說:“我本無病,奚用藥爲?”入秋泊然而寂,世壽八十叁,僧臘五十五,常坐不倒單五十一夏,被譽爲近代“禅定第一”。
摘自《正信》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