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辯疑(大運)

  念佛辯疑

  大運

  念佛法門,佛陀數數宣說爲難信之法。而就末法衆生而言,其中應首先解決的問題即是西方極樂世界是否實有。雖爲久修,也不乏刹那生起疑惑。信根不穩,難得一心。尤其依《金剛經》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行人會問:“西方淨土,即是有相,當屬虛妄,即非實有,如何往生

  ”爲此更增疑惑,遂礙修持。

  《金剛經》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從般若上著眼,顯發法性光明,圓融無礙,不著于色。而《佛說阿彌陀經》所言西方極樂世界,是從相上,從福德因緣上著眼,顯發阿彌陀佛報身圓滿,所建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二者一爲真空,一爲妙有。譬如明鏡,《金剛經》說其鏡體,光明通徹;而《佛說阿彌陀經》說其顯像,黃金爲地,萬種莊嚴。真空與妙有兩不相礙,從來一體,並不矛盾。

  西方極樂世界爲釋迦世尊金口所宣,池流花樹,樓臺樂音,處處莊嚴;彌陀金身,光明悅意,普照大千,並非虛言。此極樂界,系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力所成就,也是因緣所生之法。正由于是因緣願力所生,所以從相上說爲有。此妙有本性亦爲真空,雖真空而不礙妙有。因彌陀徹證真空,方顯妙有之淨土。

  如仍有疑惑,進而言之,即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以及我們自身,系由多生累劫業力所感,因緣和合所成。娑婆極樂的區別不過是一爲、比力所感之堪忍穢土,苦不堪言;一爲願力所感之報身淨土,勝妙難表。因此,應深信佛陀所宣,堅固信心,發願行持,轉業力爲願力,親證西方,得不退轉。

  以上所說之西方極樂世界實有,即是從相上宣說。如從性上說,所顯之相,有亦幻有,性體本空。娑婆世界以及衆生身相,也同樣如此。恰如鏡中之像,影來而現,影去像無,均爲因緣所生。也正因爲是因緣所生,不得視爲空無、沒有。只要我們老老實實,按照佛陀所指授的方法直心念下去,念至一心不亂,契人佛心,因緣成熟,既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既生淨土,因阿彌陀佛的願力宏深故,勝緣具足,不退修持,則必會徹見自心,了悟無我無生之理。至此方知,真空妙有,本來不二,娑婆極樂,原在一心。

  不論娑婆或是極樂,皆爲因緣所生,有亦幻有。更進一步的,不論娑婆或是極樂,均從心生,不出自性。謂萬法唯一心,故心外無佛,亦無淨土,彌陀即己身中之彌陀,淨土即心內之淨土。因此,如了達自性,即見彌陀,徹見本心,當下淨土。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既然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爲何還指方立相,定須往生西方呢

  如上根利智之人,可達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外無土,土外無心,心佛不二,心土一如的見地。真正確立此見地者,方可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誠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言:“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叁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能如是明了,則當下即是西方,生與不生,不一不異;念與無念,無有差別。

  但我們身處五濁惡世,業障深重,如果高標勝境,直接令衆生現見法性,當下成佛,而衆生根器陋劣,狐疑難信,無法承當,反而不能受益。世尊悲愍,立相而說阿彌陀佛,指方而明西方極樂.以漸人易行之法,令衆生攝繁雜之亂心而成一心,令衆生執持名號,久而久之,煩惱業識,漸漸消融,生死無明,泯滅殆盡。直至晝夜六時,只有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曆曆分明,自心融入佛心,佛心即是自心。到此地步,方可見彌陀之外,別無自性,西方淨土,不出寸心。可見,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其理透徹,並無錯誤;但佛陀指授往生西方,恰恰是應衆生之根器,以漸行法接引衆生,念佛修行,最終可明了自性即彌陀、唯心即淨土的見地。如果衆生以此爲借口,妄言生西徒勞,謬說往生無益,執理而廢事,放逸散亂,廢棄修持,則成妄見,一無可取。

  以上僅涉及淨土宗巨海之一滴,挂一而漏萬,且簡述的觀點、引證等,因筆者自身的修行所限,不一定透徹,有失當之處,誠心忏悔,願聆教誨。

  摘自《臨濟棒喝》2006年第1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