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手經》輯要 一 海濤 輯
1.佛告舍利弗:「應以叁事驗菩薩心。何謂爲叁?
一者,能舍一切所有而不望報,當知是爲真菩薩心;
二者,求法無所貪惜,甯失身命而不舍法,是則名爲真菩薩心;
叁者,不逆甚深之法,以信解力于佛菩提不生疑惑,是亦名爲真菩薩心。以是叁心驗諸菩薩。」
2.舍利弗!有四救法。何謂爲四?怖畏衆生,如來能救;入邪徑者,聖道能救;諸惡業者,念處能救;在八難者,菩薩能救。是名爲四。
3.舍利弗!有四安法。何謂爲四?生得值佛,名爲大安;得無難處,名爲大安;能信佛法,名爲大安;具聖正見,名爲大安。是名爲四。
4.菩薩有四法,終不退轉無上菩提;舍身當爲轉輪聖王,得隨意福,得大身力,如那羅延;作轉輪王,舍四天下而行出家;既出家已,能得自在,修四梵行;命終當得生梵世上,作大梵天。何謂爲四?
一、菩薩若見塔廟毀壞,當加修飾,乃至一塊、若一搏泥,是爲初法,乃至得作大梵天王。
二、菩薩若于四衢道中多人觀處,起佛塔廟,造立形像,爲作念佛善福之緣,若轉*輪及出家相、若坐道場、若壞魔軍、若現神力、若般涅槃、若從天上來下之相,是第二法,乃至得作大梵天王。
叁、菩薩若見比丘僧壞爲二部衆,诤訟瞋恚,互相過惡,菩薩爾時勤求方便,令其和合,是第叁法,乃至得作大梵天王。
四、菩薩若見佛法欲壞,能讀誦說乃至一偈,令法不絕,勤行修集,爲護法故,敬養法師,專心護法,不惜身命,是第四法。
5.菩薩若成是四法者,世世轉身作轉輪王,得大身力,如那羅延,舍四天下而行出家。既出家已,能得隨意修四梵行,命終當得生梵世上,作大梵王。
《華手經》輯要 二 海濤 輯
1.舍利弗!有四法能成事業。何謂爲四?
一、四大調和,令身得安;二、正見能生質直淨心;
叁、見佛得信,爲衆樂因;四、發無上心,能滅無量無數衆生諸煩惱病。是爲四法能成事業。
2.舍利弗!世有四願。何謂爲四?
一、諸病瘦者,願欲得活;二、饑渴所逼,願得食飲;
叁、苦惱所切,願欲得樂;四、行崄路者,願得安隱。是爲四
願。
3.舍利弗!世界凡有四貪著處,以貪著故當墮惡道。何謂爲四?
一者、貪身;二、貪壽命;
叁、利財産;四、耽愛欲。是名爲四。
4.舍利弗!若欲疾得無上菩提,當修四法。何爲謂四?
一、菩薩應當隨善知識,善知識者謂諸佛是。
二、若聲聞人能令菩薩住深法藏諸波羅蜜,亦是菩薩善知識也,應當親近、供給、禮敬。
叁、菩薩應當親近出家,亦應親近阿蘭若法,離女色故。
四、菩薩應當親近修習大空正見,離邪見故。舍利弗!若諸菩薩欲疾逮得無上菩提,應當親近如是四法。
5.舍利弗!菩薩摩诃薩複有四法,世世轉身,不失正念,能如說行,于諸法中得決定心,得無礙辯、利辯、深辯,及無等辯,諸佛知已,加其神力,當于後世擁護法城。何謂爲四?
一、常樂出家,世世修習是出家法,爲衆生故,求法無厭,說法無惓,習無依定,壞諸法相,常勤修習念佛叁昧,于諸緣中而無淨相,是名初法不失正念。
二、菩薩摩诃薩自求佛道,兼化衆生,令住其中,常樂稱贊諸佛神德,是第二法不失正念。
叁、菩薩摩诃薩能成甚深無生法忍,是第叁法不失正念。
四、菩薩摩诃薩于命終時,心不散亂,常念諸佛及甚深法,以是深忍不失正念。
《華手經》輯要 叁 海濤 輯
1.舍利弗!菩薩有四法能護佛道。何謂爲四?
一、自行持戒,深發善心,安住戒中;
二、博聞正典,不雜邪論;
叁、聞佛經法,能勤讀誦;
四、常樂獨處,順遠離行。菩薩若成如是四法,能護佛道。
2.舍利弗!菩薩若行四法,則壞諸佛無上菩提。何謂爲四?
一、離于善友,屬惡知識,隨其所學毀壞大乘,是名初法。
二、菩薩有所得見深計我心,聞甚深經便大驚畏,當墜大坑,是第二法。
叁、菩薩雜學外道經書,巧于诤論,多人所敬,是人不能自調伏心,亦複不能調伏諸法,不調伏故不行大乘,是第叁法。
四、菩薩毀禁不能隨順佛所製戒,聞是深空、淨妙戒法,心不了達,不能信樂,違逆不受,是第四法。菩薩有是四法不能信受,毀壞菩提。
3.阿難!菩薩有四法,轉身當作善來比丘,終不受胎,蓮華化生,即于現身續增壽命。何謂爲四?
一、自樂出家,亦勸他人令行出家,亦爲佐助出家因緣,既出家已,爲之說法,示、教、利、喜,是名初法。
二、菩薩自能勤行︵精進︶求諸佛法,亦化他人勤行求法,是第二法。
叁、菩薩自行和忍,亦化他人令住忍中,是第叁法。
四、菩薩自能習行方便,深發大願,亦化他人,令行方便及發大願,是第四法。
4.複次阿難!菩薩若成四法,終不退失無上菩提。何謂爲四?
一、菩薩堅固深發無上菩提之心;二、常樂見佛;
叁、聽法無厭;四、常行實語,不樂欺诳。阿難!菩薩若成是四法者,于無上菩提終不退轉。
5.菩薩摩诃薩深心求法,隨逐法師,則能成就一切佛法。
《華手經》輯要 四 海濤 輯
1.菩薩摩诃薩若成四法,終不忘失無上菩提,諸天、龍、神皆來勸助;常不離于衆聖福田;若無諸聖,便于衆會自爲福田。何謂爲四?
一、菩薩摩诃薩勤行不懈,教化衆生,令發無上菩提之心;
二、勤行不懈,供奉如來,爲求法故;
叁、以尊敬心供奉法師;
四、若見衆生恐畏苦惱,施以無畏。阿難!菩薩若成是四法者,世世不失菩提之念。
2.菩薩有四法,聞所說法達其意趣,能得智慧,得堪受法,得堅固念,具足義法。何謂爲四?
一、發勤修行,求如是等甚深經法;
二、得是法已,如所說住;
叁、自住于法,亦能勸導,令多衆生入是法中;
四、入法中已,能爲解說示、教、利、喜。
3.菩薩摩诃薩若求法時,不取法師惡視、噸蹙、輕賤、傲慢如是諸過,恒如所應,一心求法。
4.阿難!菩薩雲何如應求法?若諸師長如法教授,安住其中,爲具足法勤加修行,以諸衣服、飲食、臥具、湯藥所須而供奉之,是名菩薩如應求法。
5.堅意!若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供給、嚴飾如來塔廟,則得具足四大淨願。何謂爲四?
一、能得第一淨妙色身;
二、能得常生離諸難處,亦能堅心受持善法;
叁、能見諸佛,得不壞信;
四、漸當逮得無上菩提,轉妙*輪。是名爲四。
6.堅意!若善男子、善女人發大乘心,若佛現在、若滅度後,衆華、璎珞、若上華香以爲供養。以是緣故,得八具足福:
一、身色具足,二、財物具足,叁、眷屬具足,四、持戒具足,
五、禅定具足,六、多聞具足,七、智慧具足,八、所願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