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漢、藏佛教的溝通 同源異流
桑周紮喜
摘自《法音》
漢藏佛教的溝通對于當今佛教界、佛學界以及廣大的寺院叢林都是非常需要、非常有益的。大乘佛教兩大語系的相互交流,可以使整體的大乘佛教得到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這將有力地促進佛教的發揚光大。在漢藏佛教的溝通方面,已經有人做了一些初步的工作,比如呂贗先生等支那內學院的一些人,但是做得還遠遠不夠,所以當今漢藏佛教的溝通工作實有必要大力開展起來。
怎樣溝通漢藏佛教呢?我覺得首先要把漢文和藏文兩個大藏、漢藏兩地高僧大德的注疏和論著互相介紹和逐步地翻譯,在這樣的基礎上漢藏佛教溝通的各方面工作就可以慢慢地開展起來。
漢藏佛教雖然同源于印度,但是在分別向漢地和藏地的流傳和以後的長期發展中,産生了一些差異,造成今天漢藏兩地的大藏經互有短長。藏文丹珠爾當中的多數內容爲漢地所無,而甘珠爾裏面也有好多漢地沒有譯出的經籍;反過來說,漢文大藏經中的很多內容也沒有譯成藏文。比如慈氏菩薩很重要的《現觀莊嚴頌》及大量注疏、功德光的《戒律本論》等在漢文大藏裏就沒有,而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無著菩薩的《顯揚聖教論》都是非常重要的經典,在藏文大藏裏也沒有。所以一開始可以先進行漢藏兩地所有版本佛教《大藏經》的對勘工作,先把藏文和漢文大藏經的總目錄互相對譯,然後再進行經目和具體內容的對勘,這對于漢藏佛教界全面了解佛教經籍在中國譯傳和發展的基本概況很有好處。
這一步之後,可以先選譯一些篇幅比較短小一點的、在整個大藏中屬于精華部分的、具有代表性的經籍。比如說像唐玄奘的《八識規矩頌》,一般認爲唯識宗是真正能夠代表印度正統佛教的一個宗派,所以應該先把《八識規矩頌》這樣高度濃縮性的名著譯成藏文。
漢藏兩個大藏當中,同一部經典兩地都有譯傳的也很多,我記得可能有5OO多種,可以把兩種譯本合訂起來,把經典中名相的藏漢譯語對照起來,漢、藏文的下面各自附上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對這部經這個名相的理解和注釋,那麼從中就可以相互了解漢、藏佛教各自對這部經典理解的異同,可以起到相互啓發和促進理解的作用。同時這樣的合訂本,對于漢傳佛教學者學習藏文和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學者學習漢文和漢傳佛教,都提供了一個比較便利的、帶有工具性質的讀本。
與此同時,還可以把這500多種漢藏譯佛典當中所出現的詞彙彙編在一起,再搜集補充一些其它資料,編成一部《藏漢佛教大辭典》。現在的《藏漢大辭典》中收錄的佛教詞彙,主要出自藏傳佛教高僧大德的著作,所以只是對于丹珠爾、特別是丹珠爾裏面有關五明學和顯密經論方面的學習比較有利,現在我們應該集中人力、物力,有計劃、有組織地編輯一部專門的《藏漢佛教大辭典》,這裏面所收錄的詞彙,我覺得應該直接來自甘珠爾和丹珠爾,使它成爲一部比較完備的、能夠表現整個藏傳佛教面貌的、以經律論叁藏、密教的四續部爲主、以曆代藏傳佛教高僧大德著作中的詞彙爲輔的《藏漢佛教大辭典》。
同時還可以編出一部《藏漢佛教法數大辭典》。藏地格魯巴的更卻晉美旺波曾經有過一個法數的小本,只編到14類,沒有編完,而且不帶任何注釋。我們可以在編輯《藏漢佛教大辭典》的同時積累資料,再加上漢譯佛教經典和漢傳佛教著作裏面的法數作爲補充,編輯一部大型的比較齊全的《藏漢佛教法數大辭典》,爲佛學界和廣大寺院叢林學習、研究提供方便。怎樣向漢傳佛教界和學術界介紹藏傳佛教呢?我覺得首先需要編輯一部《藏傳佛教大事年表》,其中要附《藏傳佛教學術年表》,給大家提供一個研究、學習藏傳佛教的比較全面、可靠的基礎資料。
藏傳佛教史上有衆多印、藏高僧大德從事佛典的藏譯工作,他們無論是在修行成就、佛法理論等方面都是一流的,其中有些人還是宗派祖師,他們對藏傳佛教的貢獻和影響不可估量。但藏傳佛教曆史上不大重視翻譯家資料的保存和整理,所以應該盡力搜集、整理現存資料,編成一部《藏傳佛教譯家傳略》,這樣可以使大家對藏傳佛教的譯傳和發展概況有更爲全面、深入的了解。
因爲藏文大藏經只編入翻譯過來的經論,所以藏外典籍,即各教派高僧重要著述的搜集、搶救是一項刻不容緩而又極其重要的工作,這對于整個藏傳佛教的繼承和弘揚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因爲各教派都有很多典籍,而今只有其中很少一部分在流傳,其中還有大量的孤本、手寫本等,一旦損失便無可挽回。第一步可以先整理出一個總目錄,以布達拉宮、紮什倫布寺和德格這叁大印經院以及桑耶寺、薩迦寺、塔爾寺、昌都寺、八邦寺、拉蔔楞寺、佐慶寺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寺廟道場的典籍目錄爲主,再加上國家各級圖書館的藏書目錄和一些地方藏書,客觀、公正地按內容(如經律論叁藏的注疏、綜合解說的立宗、判教的教典等)、時期、宗派等分門別類編輯到一塊兒,然後把它譯成漢文,再附以各典籍簡短的內容提要,這樣就可以使世界對藏傳佛教典籍的總貌有個大略的了解。
藏傳佛教有別于世界其它各地佛教的,我覺得有兩大特點,第一大特點是藏傳佛教的密教,第二大特點是藏傳佛教的五明學說。因爲藏傳佛教的密教,是在印度晚期佛教發展到最高峰之後流傳到藏地的,所以藏傳佛教密教所有的特征,爲全世界各地的佛教所無,有它特殊的地位和特點。在了解和介紹密教的初期階段,應該編寫一部《密教教法史》。我們現在看到的藏傳佛教布頓大師的《布頓佛教史》也好,多羅那他的《印度佛教史》也好,還有《安多政教史》前面列舉了6OO多種佛教史和活佛、高僧傳記的名稱,這些多數都是顯教方面的一些教法史和活佛、高僧的傳記,密教方面的教法史就相應的少一些,這方面的很多曆史還鮮爲人知,所以應當在了解密教教理之前先有一部介紹概況的《密教教法史》。也可以把這方面現有的著作先行翻譯和介紹,比如說多羅那他的《大威德源流》,嘉木樣·協巴多吉的《怖畏金剛源流》,或者是布頓大師的《勝樂教法史》、《香巴拉教法史》,這些都是密教的教法史,也就是敘述古印度釋迦牟尼佛怎樣轉密教法門,往後的大乘又怎樣修行密教、成就密法,密法在印度是如何流傳、在藏地又是如何流傳的。把它們翻譯出來對于掌握密教教法的輪廓是非常有必要的。
藏傳密教的經典,通常的分類法是四續部。四續部中的道次第是循序漸進、由下而上的。四續部在藏傳佛教的甘珠爾裏面有2O多函經典,丹珠爾裏面就更多,這些多數是新密的密典。那麼舊密呢?根據甯瑪派持明法師、吉美嶺巴他們編的目錄,和當今藏地流通的密典,總共是25函。可以先從中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比如說事部的、行部的、瑜伽部的、無上瑜伽部的重要經典譯成漢文,一開始也可以先把其中的一些重要章節節譯出來。比如說最著名的事部密典《秘密共續》、《妙善成續》、《妙臂請問續》(有漢譯,叫《妙臂菩薩請問經》),還有《禅定後續》,這些都是事部的很有代表性的密典。再比如《毗盧遮那神變經》是行部的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密典,雖有漢譯,也可以再從藏譯。瑜伽部的重要典籍,比如說本續《攝真實經》,還有釋續《金剛頂續》。無上瑜伽部方面有父續《密集》、《大威德續》,母續《喜金剛續》、《勝樂本續》,無二續《時輪本續》、《時輪攝略續》等等,這些代表性的密典可以逐步地介紹,先做題解,對重要的名詞進行注解,然後把反映中心思想的章節選譯出來,以至最後全譯。
本尊的修法方面,也應該翻譯一些作品。比如說丹珠爾裏面的《百種修法》、《寶生百種修法》、薩迦洛疊旺波的《修法遍集》等等。密教有很多的本尊,有些是護持佛法的,有些是佛菩薩爲了教化衆生而顯現的不同身份。密教首先是以本尊爲主,我們修習本尊的身口意,是爲了自身將來成佛、成本尊,是藏傳密教特別強調的一項修行。所以,知道有哪些本尊、怎樣修習、怎樣成就,對于佛門四衆弟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有一本《百種本尊源流》,講每一個本尊在他的因地和本位由初發菩提心、然後修習佛法、最後成就佛法、成爲護法或者佛菩薩的過程,也可以把它選譯或者全譯出來。
再一個需要盡早翻譯的,就是多羅那他的《密咒集》。因爲密咒是要念誦十萬遍以至于千百萬遍的,密咒對于密教來說是一個根本、核心和精髓,一些佛菩薩因地的本願、功德,成佛之後的一些神通、智慧、教化衆生的善巧方便都包括在他的密咒的名號裏面,所以念誦密咒是非常有利益的。在藏傳丹珠爾裏面有兩函《密咒集》,翻譯這個也可以。另外覺囊派的高僧多羅那他專門彙集了一個《密咒集》,基本上把藏文大藏經裏所有的密咒都彙集在一起了,非常好,也可以把它譯成漢文。
藏傳佛教的丹珠爾裏面保存了五明學完整的面貌,不但使大量的經籍流傳下來,而且得到繼續的發展,藏傳佛教五明方面的學說、經籍文獻是非常豐富的。爲了彌補世界其它語系佛教典籍在五明方面的不足,可以把藏傳佛教五明學的典籍分層次、分批地彙集起來,然後逐步地譯成漢文。開始階段需要編輯一部《藏傳佛教五明學發展史》,先把輪廓顯示出來,以便于向世界佛學界和學術界介紹藏傳佛教五明學。同時可以編出一部《藏傳佛教五明要典簡介》,把藏傳佛教五明學重要典籍的概況、要義介紹給大家。近代的第叁世章嘉活佛若必多吉曾編了一部《智者之源》的五明學辭典,這是一部五明學的百科全書。但這部書只羅列了詞彙,沒有注解,我們可以此爲基礎,再參考《大分解辭彙》或稱《翻譯名義集》(這是西藏的,不是宋代法雲所編的),隆朵喇嘛全書中也有五明法類詞彙,這樣盡量把五明學的所有詞彙彙集起來,然後加上藏傳佛教對于這些詞彙的解釋…
《談談漢、藏佛教的溝通 同源異流(桑周紮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