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談談漢、藏佛教的溝通 同源異流(桑周紮喜)▪P2

  ..續本文上一頁,可以編成一部大型的《藏傳佛教五明學辭典》。

   藏傳佛教在曆史上曾經出現過2O多個大小宗派或學派,現在基本上只剩下五個教派,這就是甯瑪、薩迦、噶舉、格魯,再加上影響較小的覺囊派。這些藏傳佛教宗派裏出現了很多高僧大德,在學修兩個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他們的著述也是非常豐富和博大精深的,所以我覺得應該從中選譯一些能夠真正代表整體藏傳佛教的教典。在這方面,藏傳佛教史上成就最大的,我認爲有五位著名的佛教大師:薩班貢噶堅贊的五明之學,米拉日巴的即身成就,隆欽繞降的絕高境界,宗喀巴大師的顯密善說,貢珠·元丹嘉措的佛法總彙。可以先翻譯他們的主要著作,比如薩班的《叁律儀論說》、《教派理論正解》、因明學著作《量理寶藏論》;米拉日巴的道歌雖已有張澄基的翻譯,但這個譯本有些地方是節譯,有些方面對于原文原意可能理解上也有些可以糾正的地方,所以應該重新作一個全面的高質量的而且帶有簡單解釋的翻譯;隆欽繞降《七寶藏論》、《叁蘇息論》、《叁自解脫論》;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和其它一些重要著作,法尊法師已經有翻譯,我們今天進行重譯的話,我覺得可以采用“今譯”的形式,即用現代語言翻譯成帶注解的白話文。宗喀巴大師還有一些篇幅比較短小、但又非常重要的著作,比如說《末那識及阿賴耶識難釋善說之海》、《止觀難釋》、《二十僧伽難釋》等,另外篇幅比較大一點的就是《中論廣釋》、《入中論明顯意趣釋》等等,這些也是闡發如來教法第二時、第叁時*輪重要意趣的要典,非常有必要翻譯出來;貢珠活佛平生編輯了五大藏,這五大藏是藏傳佛教所有宗派、所有教法一個大的彙總,總共有9O多函,包括“寶庫藏”、“教誡和經傳密咒藏”、“所知藏”、“不共秘密藏”和“秘籍藏”。我們可以首先把它的總目錄譯成漢文,這樣佛教界和學術界對于藏傳佛教各宗各派教法就可以有一個總體的、輪廓性的認識,同時我們也可以象古代的《閱藏知津》一樣,寫一些經解、要義來補充解說,然後先從一些篇幅小一點的、具有代表性的著述入手,逐步地把五大藏譯成漢文。

   關于如何向廣大藏地僧俗介紹漢傳佛教方面,希望漢地的僧俗大衆和學術界多發表意見。我的想法也是先要把漢文大藏經的總目錄、索引,以及傳譯年代、譯者等譯成藏文,這方面可以先翻譯呂贗先生編輯的《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就可以使藏地的僧俗大概地了知漢文、藏文大藏經之間的短長,漢文大藏經中經籍的概況、流傳的情況等等。

   在藏地一般是通過工布查布的《漢地佛教史》和《土觀教法源流》這兩部書來了解漢傳佛教,現在看來這兩部書裏頭都有一些錯誤,還不能算是比較完整的信史。比如以往藏傳佛教修史的方法,往往偏于以作者一方的觀點來組織材料,但修史應該是平等客觀地敘述各個宗派。我們可以在這兩本書的基礎上,收集一些其它的資料,把漢傳佛教的教法史重編一下,用藏文重寫一部簡明扼要的《漢地佛教源流史》。也可以先翻譯現成的本子,比如說黃忏華的《中國佛教史》等。

   隨著以上工作的開展,就可以逐步地把漢傳佛教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教典翻譯成藏文,比如說“俱舍叁大部”、叁論宗的《叁論玄義》、天臺宗的《摩诃止觀》、律宗的《四分律刪繁補阙行事鈔》、淨土宗的《觀念法門》、法相宗的《成唯識論》、華嚴宗的《華嚴五教章》、禅宗的《六祖壇經》等等,由選譯乃至于全譯,逐步地介紹給藏地僧俗和藏學界廣大朋友們。

   我覺得做了這些工作之後,漢藏佛教溝通的初步工作就算有了一個頭緒。在此基礎上,就可以進一步相互翻譯更加全面、深刻的教法理論經典,比如可以先翻譯藏漢佛教各派所宗的經籍,使人能夠得其樞紐。翻譯要打破古典方式的束縛,要淺顯易懂,形式上要現代化,比如使用現代語言和標點符號等。所譯經籍要多所參考,在所有注疏中選擇最精當者隨文附注來幫助理解。進一步可以相互翻譯漢地佛教主要宗派的大論、藏地佛教各宗派共同尊奉的五大論、四續部的一些教典,還有各宗各派所尊奉的重要經典,比如說格魯巴的《菩提道次第論》,噶舉巴的《恒河大手印》(此書法尊法師也有翻譯),塔波拉傑的《莊嚴解脫道論》,以及八世不動金剛的教典、白蓮祖師的教法、布頓大師的一些教典等等。另外還有薩迦派的薩班·貢噶堅贊和郭然巴·索南僧格的論典,以薩迦派爲主的一些比較主要的講述;覺囊派笃蔔巴·喜饒堅贊的《了義海》、《第四次結集》、《佛教總釋》等;甯瑪派隆欽繞降以《七藏》爲主的著作;米旁南江嘉措的《如來藏釋》、《承許他空師子吼論》,還有吉美嶺巴的《功德藏》等。通過這些,就可以比較深入地了解到漢、藏佛教的教法理論。

   另外,藏傳佛教在前弘期的赤松德贊時期已經特別注重宗輪的研究。什麼是宗輪呢?就是各宗派的觀點、佛教義理隱顯的比較,分析它們之間的最終差異在什麼地方。這就需要把藏傳佛教各教派高僧有代表性的宗輪著述系統地翻譯,較著名的如《章嘉教派論》和隆欽《宗輪藏》等。同樣,漢傳佛教各宗派大德的著述,也需要系統地組織翻譯,從中我們就可以詳細地了解到整個漢傳佛教的流傳情況及其教法、理論等。

   還可以利用藏漢佛教溝通而形成的優勢整理、編輯一些更全面、更准確的新書,比如可以重新用通俗文字編寫一本《佛本生大集》。因爲現在藏漢兩地所有的佛本生傳,雖然對佛的多數本生內容有所敘述,比如兩地都有的《佛所行贊》裏有34個本生故事,噶mb·自然金剛依此增爲《佛百生傳》,漢地也有幾種各有所長的佛本生集,然而細看兩地的大藏經,覺得還有必要再從藏漢文的經律論中搜集、增加一些新的本生故事,總彙成一冊,使人能夠一覽無余。

   我們佛門弟子的修行,首先就是要知道佛陀教誨的內容是什麼,所以佛教內部主要派別之間的溝通和相互學習意義重大。所謂“聞、思、修”的修行次第,就是在聞的基礎上進而思、修,就可以逐步成就佛道。將存世的所有佛教經典相互交流和總彙起來,這是我們對于弘法利生事業應盡的責任,我們作爲佛門弟子,無論是出家人也好,還是在家信奉佛教的居士也好,這樣也就是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覺得這項事業非常重要。

   藏漢佛教的互相了解和溝通,對于整體佛教弘法利生事業的繼承和發展,對于廣大僧俗弟子自身的學習修行、消除業障、增長福慧以至成就佛道都有無邊的功德和利益。所以這項工作既責無旁貸,又刻不容緩,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做的工作。我覺得中國佛教協會應該負責組織,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也有責任和義務把這些工作逐步開展起來。當然具體怎樣組織,怎樣有效開展工作,還需要廣大藏漢僧俗朋友們進一步探討和深入研究。這是我個人對于溝通藏漢佛教的一個初步建議,希望能夠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討論,共同籌劃和完成這項既很重要又非常艱巨的工程。

  

《談談漢、藏佛教的溝通 同源異流(桑周紮喜)》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隨業(林清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