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7-021善護口業

  善護口業—一 海濤 輯

  1.在《龍舒增廣淨土文》中,有九種勸戒口業的譬喻:

  一、口誦佛名,如吐珠玉;二、口宣教化,如放光明;

  叁、口談無益,如嚼木屑;四、口好戲谑,如掉刀劍;

  五、口道穢語,如流蛆蟲;六、口說善事,如噴清香;

  七、口語誠實,如舒布帛;八、口言欺詐,如蒙陷阱;

  九、口稱惡事,如出臭氣。

  2.《分別業報略經》上雲:「麁言觸惱人,好發他陰私,剛強難調伏,生焰口餓鬼。」

  3.麁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無量壽經》

  4.或有餓鬼,先世惡口,好以麁言加彼衆生,衆生憎惡,見之如仇,以此罪故,墮餓鬼中。《大智度論》

  5.口癡而心剛,不柔無善言,常懷惡兩舌,不念人善利,所言不了了,藏惡在于心,如灰覆炭火,設蹑燒人足。《修行道地經》

  6.其語常柔和,順從言可人,言行而相副,心身不傷人,譬如好華樹,成實亦甘美,佛尊解說是,心口之謀相。《修行道地經》

  7.修習善語獲十種功德:得柔軟語、捷利語、合理語、美潤語、言必得中、直語、無畏語、不敢輕陵語、法語清辯、身壞命終得生善道。《大方等大集經》

  8.護四種口過,常說利益言,自過能發露,是故得上音。《無所有菩薩經》

  9.《四自侵經》說:「谛觀一切擾擾纭纭,但诤咽喉不急之事,禍從口出,千凶萬罪,還自纏繞。」因此,智者應舍離四種口過,常發正語。四種口過即:妄語、兩舌、惡口、绮語。

  10.《諸法集要經》雲:「若發虛妄言,則舍真實法,亦壞他世善,無惡而不作,爲他所嫌惡,長受輪回苦,無由生諸天。」

  11.《正法念處經》說:「太喜多語言,增貪令他畏,口過自誇誕,兩舌第一處。」

  善護口業—二 海濤 輯

  1.《優婆塞戒經》載,樂于妄語者,現世得「惡口惡色,人不信受,衆皆憎惡,不喜見之」等惡業之報;後世得「入于地獄,受大苦楚,饑渴熱惱」之報;受報之後,若生人中,則「口不具足,人不信受,見者不樂,雖說正法,人不樂聞,外物一切,資産減少」。

  2.《華手經》說:「惡口而兩舌,好出他人過,如是不善人,無惡而不造。」兩舌之罪能令衆生墮叁惡道,若生人中,亦得弊惡眷屬與不和眷屬之果報。

  3.《正報頌》雲:「兩舌鬥亂人,地獄被分裂,獄卒擘其口,焰刀割其舌。苦痛既如此,加之以饑渴,惡業不自由,還飲身中血。」

  4.《習報頌》:「讒毀害人深,固受叁塗苦,設使得人身,余報仍依怙,眷屬多弊惡,違逆恣瞋怒。」

  5.「言辭麁鄙,目之爲惡;惡從口生,故名惡口。」《大乘義章》

  6.「惡言加彼,令他受惱,名爲惡口。」《法界次第初門》

  7.《瑜伽師地論》載,绮語之別稱有非時語、非實語、非義語、非法語、非靜語、不思量語、不靜語、雜亂語、非有教語、非有喻語、非有法語等。此諸绮語無益自他,唯增放逸,長諸不善。死落叁塗,後生人時,所就正語,人亦不信。

  8.如《大智度論》說:「有墮餓鬼中,火焰從口出,四向發大聲,是爲口過報。雖得多聞見,在大衆說法,以不誠信業,人皆不信受。若欲廣多聞,爲人所信受,是故當至誠,不應作绮語。」

  9.《無量壽經》雲:「遠離麁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若是自己犯過,能心懷羞慚,發露忏悔,如此必能得廣名聞,得妙音聲。

  10.言必契理,言可承領,言則信用,言無可譏。《十善業道經》

  11.《諸法集要經》說:「常說利益言,令自他安樂。」又說:「常以柔軟語,愛念于群生。」

  12.《正法念處經》說:「若人無實語,小人中小人。實是法之階,明中第一明。實是解脫道,財中第一財,救中第一救,是智者所說。實爲第一藏,王等不能奪。若實說之人,行到第一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