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心求道
王書瑞
講經說法,談仁義道德,引經據典並不難;最難的是如何講得契機契理,正確而實用,合符聽衆的根器和環境,使他們知道如何在日常起心動念處,在行住坐臥的一言一行中實踐佛陀的教導,盡此一報身,橫出叁界,了脫生死。不必空談般若心性,應多講如何“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要勸大衆“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涓涓細流若不堵塞,可以泛爲汪洋大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裏且就個人耳濡目染的一些人間瑣事來說明這個道理。
例一:我初到加拿大來研究教育學的時候,爲了找間既經濟又便利的住所而經常搬家。一日,和一位來自亞洲國家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的某君談天,我提起租房間的經驗,有時找到略爲滿意的住處,就必須立刻交上訂金,結果過幾天又看到更理想的地方,又有點後悔。某君立刻教我一道錦囊妙計:他每次都以支票來繳訂金,如果又找到更好的住處,再以支票交訂金,同時立刻到銀行去將第一張支票作廢,對方就無法兌現了。其實這妙計有時也是行不通的,因爲有些高明的房東只接受現款作訂金。作爲一位老師,又遠渡重洋來深造教育學,某君將來回國一定是國家社會的教育界領袖,面對這區區數十元的訂金,見利忘義,損人利己,怎不令人感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呢
例二:假期回家省親時,也約了一些老同學相聚。其中有位舊同學中小學都受中文教育,大學專攻中文,得了中文系榮譽學位,在中學擔任國文老師,又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爲人和善而樂於助人,頗有儒者君子風度。當我提起要到某幾間書局去購買一些書籍時,他立刻拿出一張某報讀者優待卡片給我,告訴我用這卡片購書可以得到八折的優待,我謝絕了他的好意。朋友在急於行善助人的時候,忘了考慮其中所牽涉的道德原則。優待卡片是某報社爲了吸引訂戶而設的商業方法,讀者訂閱了某報就自然享有這項利益,卡片上注明不可轉讓,這是報社和讀者所同意的合約。如果讀者讓他人使用這卡片, 一則失信於報社,二則損害報社的利益,破壞了他們製定優待卡的目的。如果我當時借用這卡片來買書, 一則犯了妄語欺騙罪,因爲我冒充爲卡片擁有者去欺騙書局;二者犯了偷竊罪,因爲我不應得那八折的優待。若爲利而起貪心,是非善惡不分,則難免處處犯了十惡罪業而不知道!
摘自《萬佛城》總第2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