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饑來吃飯困來眠

  饑來吃飯困來眠 

  釋迦常教 

  《五燈會元》中說,大珠慧海禅師初學經教,即對佛之究竟見地有所領悟,後行腳至馬祖道一禅師處,聽其“我這裏一物也無,求什麼佛法

  自家寶藏不顧,抛家散走作麼”之語,當下歇去馳求之心,認取本具佛性。此後隨侍馬祖十六年,見地日益透徹,著《頓悟入道要門論》一卷,被其師贊歎爲:“越州有大珠,圓明光透,自在無遮障。”從此“大珠”之名不胫而走,弘法因緣日盛。

  慧海禅師直說見地,開始總開示學僧:“我不會禅,並無一法可示于人。不勞久立,且自歇去!”然而後學不能當下認可,事不得已,他只得隨機問答。禅門中著名話頭“饑來吃飯,困來眠”,即出于慧海。

  有一位源律師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嗎

  ”

  大珠慧海回答:“用功。”

  問:“如何用功

  ”

  答:“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問:“所有人都是這樣,他們跟你的用功一樣嗎

  ”

  答:“不一樣,他們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一樣。”

  修行人無論明了與否都會用功,但是方式不同。未明了者以分別意識聽聞、思維名相文句,因之解義而漸入實修,再因實修歇卻馳求之心,明了佛之見地,如此一來一往,方才契入本心。這相對于世俗人攀援外境、執著物欲,可以說爲“用功”,但以明了者的眼光來看,不過是用功之前的准備。而明了者用功辦道,是不假聞思、不依禅修的,只在確認佛之見地後,做個隨緣人、無事人即可。若有擬議,有精進,有修有證,反而是騎馬找馬、頭上安頭。佛門中所謂“無功用道”,即是指此。

  大珠慧海也曾說:“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若是“解道者,行住坐臥,無非是道;悟法者,縱橫自在,無非是法”。因此,只要隨緣任性度日即是用功,即是無修之修。其“饑來吃飯,困來即眠”之語,即源于此理。

  已明了者也是餓了吃,困了睡,在外相表現上與常人無異,但因對佛之見地確認堅固,心總安住于當下,再無馳求,對外境之違順便能不拒不迎,自然隨緣。如此饑來吃飯困來眠,與佛道合,才是用功。常人心思總在造作分別,不能停歇,于諸境上百種追求,千般計較。遇順境者,則千方百計留之戀之;遇逆緣時,則費盡心機除之去之。若圖謀不成,則憂上添憂,怖上加怖,乃至惶惶然不可終日。至此境地,食不甘味,寢不成眠,雖求“饑來吃飯,困來即眠”,亦不可得。

  在明了後,無論吃飯睡覺,乃至日常生活中種種行爲,皆爲修行,皆成功德,皆是隨緣度化。但萬不能倒果爲因,將吃飯、睡覺、世俗生活本身作爲明了之因,在尚未明了時,便行世俗事,以爲是修行!若行世間法是修行,是明了的原因,釋迦佛陀何必抛棄王位,入雪山實修

  

  當今有些人,對佛之見地尚未契入,對禅宗所談“自性”只具相似知見,一聽“衆生本來是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等大乘極則之理,全然不顧此乃明了後之結果,反將之當作沈溺于世間名色財利的幌子,又廣爲宣揚,自誤誤他,且美其名曰:“恒順衆生,弘法度人。”

  若對法不明了,如何能指示別人而度之

  既不能度,恒順衆生時,能不隨之陷入世俗之人我是非否

  業障現前時,能不生煩惱,對生死有絕對把握否

  若不能,縱然講得經書千本,著得文章萬卷,亦不是弘法度生,而是憨山老人所謂“能解不依空費力,日誦萬卷也徒然”,亦是義玄祖師诃爲“不識好惡禿奴”,“如把屎塊子向口裏含了,吐過與別人,猶如俗人打傳口令相似”。

  更可憐者,旁人若好意提醒,此類糊塗漢不僅無反省之意,反而常以“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禅”,“不要著相”、“不要執著”、“一切隨緣”等語掩飾搪塞。

  持戒、修禅是爲心平、行直,若心已平、行已直,自然不必再糾纏于持戒、修禅之相,而且此時雖說不持戒、修禅,亦能從心所欲而合于戒、禅。若自己心尚未平,行尚未直,煩惱習氣仍舊熾盛,便不能單在“何勞持戒”、“何用修禅”字面上著眼!更不能以之爲毀禁戒、廢實修、棄經文、貶聖賢,種種肆意妄爲的借口!

  若說“不要著相、不要執著”,著相與否只在心念,而無關行爲。除非能了知他人心念,否則如何判定持戒、修禅者內心有無執著

  另外,如果說持戒、修禅爲“執著”,難道不持戒、不修禅便是“不執著”嗎

  即便真執著于持戒、修禅,然所執是解脫相、修行相,最終雖是契入心性之障礙,但對獎誘鈍根初機登堂入室仍有益處,遠比未明了者行“不持戒”、“不修禅”之世俗相有益。再者,若真是不執著者,又何必一定要現“在世間”、“在生活中學禅”等相

  何不如世尊一般,現“雪山苦行”之相,“樹下結座”之相,“托缽乞食”之相!說到底,還是放不下世間享受,不願修行用功而已。

  若說一切隨緣,卻爲何在因緣現起時,只選取適合己意者隨之,卻從不抛開一己私欲而依佛製

  反以“佛當年雖如何如何,但現在世異時移,已經難以實行,所以也只好隨緣”爲借口,放縱欺騙自己

  正因這類渾人的“一切隨緣”,佛陀的正法才會被淡化、歪曲,形成了今日的末法!

  持以上諸類托辭者雖一時騙得過旁人,卻騙不過自己;即便連自己都騙過,亦騙不過因果。待業報成熟之時,必“入地獄吞熱鐵有日在”!不如一念誠心反省,放下世俗享樂,抛卻邪見而入實修。

  摘自《臨濟棒喝》2006年第1期

✿ 继续阅读 ▪ 如何揀擇(星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