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真正見解
大悟
臨濟義玄祖師說:“今時學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見解。若得真正見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勝,殊勝自至。”
真修行人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真正見解。若沒有真正見解,縱然如梁武帝一般大建廟宇,廣設齋會,供養僧衆,乃至遍讀佛典,說法放光動地,畢竟總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跟究竟解脫毫不相幹!見地至爲關鍵,所以八正道中立正見爲第一,正見如眼;佛陀出世大事因緣,唯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法華經》說:“唯此一事實,余二則非真。”《大般涅 槃經》亦雲:“大智慧者,名正知見。得知見故,于生死中而生悔心,生悔心故不生歡樂,不生歡樂故能破貪心,破貪心故修八聖道,修八聖道故得無生死,無生死故名得解脫。如火不遇薪,名之爲滅,滅生死故,名爲滅度。”如果說皈依與否是區分內、外道的關鍵,發菩提心與否是區分二乘與大乘的關鍵,那麼對于無上見地能否明了,則是能否究竟解脫的關鍵。
禅宗極爲重視見地,直接從見地入手。若對佛之見地當下明了,確認無疑,永不退轉,則與叁世諸佛把手共行,大事已畢。反之,若無見地,即便打坐參禅千百年,只會隨波逐浪,流轉生死。故義玄祖師說:“若是真正學道人,不求世間過,切急要求真正見解。若達真正見解圓明,方始了畢。”
既然無上見地對學佛行人如此的重要,那麼,什麼是無上見地
什麼是真正見解
下文引述諸大祖師菩薩有關真正見解的開示,以作啓發學人心地的文字方便。
臨濟義玄:“爾但一切入凡入聖,入染入淨,入諸佛國土,入彌勒樓閣,入毗盧遮那法界,處處皆現國土成住壞空。佛出于世,轉大*輪,卻入涅 槃,不見有去來相貌,求其生死,了不可得,便入無生法界,處處遊履國土,入華藏世界,盡見諸法空相,皆無實法,唯有聽法無依道人,是諸佛之母,所以佛從無依生。若悟無依,佛亦無得。若如是見得者,是真正見解。”“爾要與祖佛不別,但莫外求。爾一念心上清淨光,是爾屋裏法身佛;爾一念心上無分別光,是爾屋裏報身佛;爾一念心上無差別光,是爾屋裏化身佛。此叁種身,是爾即今目前聽法底人。”
初祖達摩:“理入道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爲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也舍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爲。”
二祖慧可:“備觀來意皆如實,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真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愍此二見之徒輩,申辭措筆作斯書;觀身與佛不差別,何須更覓彼無余。”
叁祖僧璨:“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四祖道信:“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叁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阙少,與佛何殊
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嗔,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爲佛。”
六祖惠能:“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叁昧。般若叁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
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爲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于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叁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永嘉真覺:“絕學無爲真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馬祖道一:“道不用修,但莫汙染。何爲汙染
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汙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
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聖。經雲:“非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
百丈懷海:“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大珠慧海:“布施卻有無性、愛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淨不淨性,一切悉皆施卻,即得二性空。若得二性空時,亦不得作二性空想,亦不得作念有施想,即是真行檀波羅蜜,名萬緣俱絕。萬緣俱絕者,即一切法性空是也。法性空者,即一切處無心是。若得一切處無心時,即無有一相可得。何以故
爲自性空故,無一相可得。無一相可得者,即是實相。實相者,即是如來妙色身相也。《金剛經》雲:“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黃檗希運:“即心是佛,無心是道。但無生心動念、有無長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虛空,所以雲:“佛真法身猶若虛空。”不用別求,有求皆苦。設使恒沙劫行六度萬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
爲屬因緣造作故。因緣若盡,還歸無常。所以雲: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但識自心,無我無人,本來是佛。”
高麗國普照禅師:“汝除卻將迷待悟之心,聽我言說,諸法如夢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諸法皆空之處,靈知不昧。即此空寂靈知之心,是汝本來面目,亦是叁世諸佛、曆代祖師、天下善知識密密相傳底法印也。”
蓮花生大士:“因果業報,須信非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先尋擇金剛喇嘛,以爲依止。虔頌四皈依,誓心不退。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嚴持淨戒,以立根機。常觀十二支因緣,明生死本。次習禅定,內觀自心,本來清淨。修深般若波羅蜜,了知諸法,猶如夢幻。心不執著,身隨所安。妄念起時,勿隨勿製。緣境違順,塵影好醜,不起愛憎。唯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見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密勒日巴尊者:“外顯諸境皆是心,心即明顯之體性,明體無相無可執,此叁見訣應受持。妄念解脫于法身,明空任運自安樂,無整寬坦舒松定,此叁修訣應受持。十善法性力中增,十惡法爾自性盡,明空無需諸對治,此叁行訣應受持。無有輪回之可斷,無有涅 槃之可證,自心本來原是佛,此叁果訣應受持。此即法性本來空,唯師能令悟此要,叁要攝內成一要,繁行多求終無益,悟卻俱生即到家。我適所說諸訣要,實爲修行之法寶,由我證境所流出,汝等珍重善受持。”
從以上諸錄可知,所謂真正見解,別無奇特,亦無玄妙,只是明了本心,生起定解,確認無疑!古德雲:“安心者安此,究心者究此,悟心者悟此,調心者調此,入聖者入此,利人者利此,乃至諸祖顯喻、機用、綱宗、示辯,並圓頓諸經論,皆不離心別有所指也。”初行人如能明了本心,安住本性,不向外求,亦不著內,在行住坐臥之中不染汙,不退轉,即爲禅宗的真正見解,即爲真開眼人;以此真正見解貫穿于日常生活之中,隨緣任運,無有希望,亦無恐懼,對任何境界無有任何實執,即爲真修行人、真道人;乃至究竟徹證本心,即可現證法、報、化叁身,圓滿無上佛果。
摘自《臨濟棒喝》2006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