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境妙究竟——從《妙法蓮華經玄義》中看天臺智顗對真理的論述▪P6

  ..續本文上一頁l; 7. 圓 ¾¾¾¾¾¾¾¾¾¾¾ 通界內、外四種十二因緣生

   |

   | é 1. 藏 ù

   | | |¾¾¾¾¾¾¾ 思議十二因緣滅,無明滅乃至老死滅

   | | 2. 通 û

   | |

   ë真¾¾ | 3. 別入通 ù

  | 4. 圓入通 |

  | 5. 別 |¾¾¾¾¾¾¾ 界外不思議十二因緣滅,無明滅乃至老死滅

  | 6. 圓入別 |

  ë 7. 圓 û

  再其次是七種二谛合四種四谛。第一種實有二谛可以與生滅四谛合,因爲二者都屬于叁藏教對真理的認知水平。第二種幻有空二谛可以與生滅四谛合,因爲二者都屬于通教對真理的認知水平。在第叁種別入通二谛裏,俗谛的幻有空與無生滅四谛中的苦、集合,因爲二者都視存在爲幻有。真谛之幻有空不空與無量四谛中的道、滅合,因爲二者皆是別教主張菩薩入世度衆的觀點的反映。在第四種圓入通二谛裏,俗谛的幻有與無量四谛中的苦、集合,因爲二者皆持存在爲幻有的觀點。真谛之幻有即空不空可與無作四谛中的道、滅合,因爲二者皆表達了中道思想。在第五種別教二谛中,俗谛之幻有即空與無量四谛中的苦、集合,因爲二者都反映了別教之重視假有的存在。真谛之幻有非有非無與無量四谛中的道、滅合,因爲二者都旨在超越有、無兩邊,如此則即不執著于有,亦不執著于無。在第六種圓入通二谛中,俗谛之幻有即空與無量四谛中的苦、集合,因爲二者也是反映了別教之重視假有的存在。真谛之不有不空,一切法趣不有不空與無作四谛中的道、滅合,因爲二者都是中道思想涵蓋諸法,即空、即假的反映。在第七種圓教二谛中,俗谛之幻有即空與無作四谛中的苦、集合,因爲二者皆是對實相之理最究竟的認知。真谛之一切法趣有、趣空、趣不有不空與無作四谛中的道、滅合,因爲二者都揭示了中道實相的觀點,視諸法爲圓融無別的整體。茲表解“七種二谛合四種四谛”如下:

   七種二谛 四種四谛

  1. 實有二谛 ¾¾¾¾¾¾¾¾ 生滅四谛

  2. 幻有空二谛¾¾¾¾¾¾¾¾ 無生四谛

   é 俗 ¾¾¾¾¾ 無生苦集

   3. 別入通 ¾¾ |

   ë 真 ¾¾¾¾¾ 無量道滅

   4. 圓入通¾¾ é 俗 ¾¾¾¾¾ 無生苦集

   ë 真 ¾¾¾¾¾ 無作道滅

  

   é 俗 ¾¾¾¾¾ 無量苦集

   5. 別¾¾¾¾ ë 真 ¾¾¾¾¾ 無量道滅

   6. 圓入別¾¾ é 俗 ¾¾¾¾¾ 無量苦集

   ë 真 ¾¾¾¾¾ 無作道滅

  é 俗 ¾¾¾¾¾ 無作苦集

  7. 圓¾¾¾¾ ë 真 ¾¾¾¾¾ 無作道滅

  第四組在以上第叁組組合的基礎上擴展到叁谛境合十如是境、十二因緣境、四谛境、二谛境。 首先是五種叁谛合十如是。在別入通、圓入通叁谛中,俗谛之有漏與六道十如是合,因爲二者持諸法實有的觀點。在別、圓入別叁谛中,俗谛之即有又空,有邊與六道十如是合,空邊與二乘十如是合。在圓叁谛中,俗谛之即有又空與九法界十如是合,因爲前者包含諸法,後者爲諸法的特性。五種叁谛中的真谛與二乘十如是以及菩薩十如是合。因爲無漏之空和二乘十如是都表達空的概念,而非有非空和菩薩十如是則表達假有的概念。五種叁谛中的中道谛只與佛界十如是合,因爲中道思想即代表佛的境界。茲表解“五種叁谛合十如是”如下:

  五種叁谛 俗谛 真谛 中谛

  1. 別入通 ù ù 二 ù

   2. 圓入通 û 六道十如 | 乘| 佛

   | 菩 | 界

   3. 別 ù é 有邊:六道十如 | 薩 | 十

   |¾¾| | 等| 如

  4. 圓入別 û ë 無邊:二乘十如 | 十|

   | 如 |

  5. 圓 ¾¾¾¾¾¾¾¾ 通九界 û û

  其次是五種叁谛合四種十二因緣。五種叁谛中的俗谛與思議十二因緣皆是表述現象世界之有,故相合。五種叁谛中的真谛即與思議十二因緣滅合,又與不思議十二因緣滅合。因爲二者都反映了可思議之空的觀點,以及不可思議之非有非空的觀點。五種叁谛中的中道谛與不思議十二因緣滅合,因爲二者都是別教和圓教對真理殊勝的認識。茲表解“五種叁谛合四種十二因緣”如下:

   五種叁谛 俗谛 真谛 中谛

  1. 別入通 ù

   | ¾¾¾¾¾¾¾ 六道思議十二因緣 ù 不 ù 不

   2. 圓入通 û | 思 思 | 思

   | 議 議 | 議

   3. 別 ù é 有邊:思議六道十二因緣生 | 十 十 | 十

   |¾¾ | | 因 因 | 因

   4. 圓入別 û ë 無邊:思議六道十二因緣滅 | 緣 緣 | 緣

   | 滅 滅 | 滅

  5. 圓 ¾¾¾¾¾¾¾義通兩種思議¾¾¾¾¾ û û

  其次是五種叁谛合四種四谛。智者將五種叁谛中的俗谛分爲兩類。在別入通、圓入通叁谛中的俗谛與無生滅四谛中的苦、集皆是有關存在的現象,故合。別、圓入別、圓叁谛中的俗谛與無生滅四谛中的苦、集合(因前者之有邊與後者皆是有關存在的現象),亦與無生滅四谛中的道、滅合(因前者之空邊與後者皆是有關諸法之空),亦與無量四谛中的苦、集合(因二者都有有關諸法不空的思想)。智者將五種叁谛中的真谛分爲叁類。在別入通、圓入通叁谛中的真谛與無生滅四谛中的道、滅合,因二者都表達空的觀念。別、圓入別叁谛中的真谛之假有的世界非有非空與無生滅四谛中的道、滅合(因前者之非有與後者皆持空的觀點),亦與無量四谛中的苦、集合(因前者之非空與後者都持非空的觀點)。圓叁谛中的真谛包含俗谛和中道谛的觀點,可與無生滅四谛中的道、滅合(因前者之非有與後者都是有關空的思想),亦可與無量四谛中的苦、集合(因前者之非無與後者都是有關不空的思想),亦與無作四谛中的苦、集合(因二者都屬于中道觀)。至于五種叁谛中的中道,智者分別將之作了探討。別入通叁谛之中道的非有非空與無量四谛中的道、滅合,因二者皆持諸法不空的觀點。圓入通叁谛之中道的具一切法與無作四谛中的道、滅合,因爲二者皆認爲現實是由空和假組成。別教叁谛之中道的非有非空與無量四谛中的道、滅合,因二者皆持超越空、有兩邊的觀點。圓入別叁谛之中道的具足佛法與無作四谛中的道、滅合,因二者都是對現實世界具有空、有二邊的肯定。圓教叁谛之中道的具足佛法與無作四谛中的道、滅合,因爲二者皆表達了真理具有涵蓋一切的特征,諸法是圓融而無分別的。茲表解“五種叁谛合四種四谛”如下:

  五…

《境妙究竟——從《妙法蓮華經玄義》中看天臺智顗對真理的論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