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論金喬覺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論金喬覺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真禅

  古新羅國(今韓國)王族金喬覺來中國九華山弘化,人們稱他是地藏菩薩的應化身,尊爲金地藏。從此,中國的地藏菩薩與金喬覺的名字聯系在一起,中韓兩國佛教徒之間的友誼進一步得到加強,九華山也成爲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薩的信仰更加深入人心。

  一、 中韓兩國佛教徒之間的友誼

  中韓兩國佛教徒之間的友誼,源遠流長。韓國的佛教,是由中國傳去的。早在叁韓(高句麗、新羅、百濟)時代,即公元四世紀時,前秦苻堅即于建元八年(372)派遣使者及僧人順道送佛像及佛經至高句麗,高句麗王也派遣使者答謝。兩年後,中國僧人阿道又去高句麗,高句麗即建造肖門寺和伊弗蘭寺供順道和阿道居住。他們兩人即在高句麗弘傳佛法,是爲佛教正式傳入叁韓之始。

  到了新羅王朝統一叁國後,中韓兩國佛教徒之間的交往已經十分頻繁,友誼更爲深厚。其間有新羅國僧人來中國學法、弘法的,也有中國僧人到新羅去傳教的。其中前來中國的僧人比較著名的有:神肪、圓測、勝莊、道證、順憬等先後入唐從玄奘一系受學,回國後弘傳唯識之學。

  義湘入唐從智俨受學,回國後在太白山創浮石寺,被尊爲海東華嚴宗初祖。

  慈藏來唐學法,回國時赍回藏經一部及佛像等,是爲叁韓有《大藏經》之始。

  道義來唐學習禅法,回國後成爲海東迦智山第一祖,慧(哲)禅師回國後,爲海東實相山第一祖;無染禅師歸國後,成立聖住山派;順支(一作順之)禅師得法歸國後,爲新羅沩仰宗的初傳。

  明朗入唐學習雜部密法,回國後創立金光寺,成爲海東神印宗的開祖。

  特別令人矚目的是前來中國的新羅僧人中,有一些原是新羅國王子和王族。如沙門無相,原爲新羅國王子,來唐後受到玄宗召見,後被迎入內殿供禮。沙門無漏,原來亦爲新羅國王子,來唐後至于田,後到賀蘭山結茅棲止。金喬覺,原爲新羅國王族,來唐後在九華山晏坐修行,被稱爲是地藏菩薩示現。

  高麗王朝時期,中韓佛教文化交流方面最有意義的是高麗王朝所刻的《高麗藏》。這部《大藏經》後來流傳到日本,日本佛教界于1957年將其縮印爲書冊式精裝本發行。全藏分爲639函,其收入經律論1522部,6558卷,這部《大藏經》對保存我國古代佛教文化有很大的貢獻。因爲它是根據我國最早刊刻的藏經《開寶藏》複刻的,其後全部版本雖毀于戰火,但不久又據印本複刻。《開寶藏》在我國早已佚失,現僅存數卷殘卷。而據《開寶藏》複刻的《高麗藏》至今仍有印本流傳。由于是我國最早的藏經版本,因而文獻價值極高。同時錯訛也較少,對研究佛教特別是校勘佛典有很高的價值。

  從上所述,可以看出中韓兩國佛教徒之間的友誼是源遠流長的。

  二、 金喬覺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與作用

  中韓兩國佛教關系是最密切的,特別是對中國佛教發展有較大影響的,應該是新羅王族金喬覺來中國九華山弘揚佛法。因爲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地藏菩薩的信仰普及全國,地藏法門廣傳後世;才使九華山成爲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他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與作用,很少加以論述。本文想在這方面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使地藏菩薩的信仰深入人心,普及到全國

  我國自唐代以來,崇尚地藏菩薩的信仰極爲盛行。地藏菩薩那種"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思想,在廣大佛教徒中廣爲流傳。這當然也與唐實叉難陀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和玄奘所譯《地藏十輪經》等流行于世有關。但是,這與金喬覺之被看成是地藏菩薩的應世教化衆生,關系更爲密切一些。相傳金喬覺來到中國的九華山以後,常棲居岩洞,以白土觀音土 摻糧煮飯而食,進行苦修,因而感動了當地士紳及廣大信徒。同時又以地藏菩薩的願行,募得家財甚富的闵讓和之九華山地全部,修建了弘法的大道場。並使闵讓和先是令其兒子出家,後來自己又舍俗離塵,兩人一起跟隨金喬覺學法修道。寺院建成後,又以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帶領徒衆苦修,從而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在他99歲圓寂後,其弟子們認他是地藏菩薩應世,尊其爲金地藏後影響更大。從此,地藏菩薩的信仰更加深入人心,普及全國。九華山的香火日益旺盛,且不去說它,就是一般的寺廟,每逢農曆七月叁十日,都要舉行地藏法會,以紀念地藏菩薩應化中國的成道日。這一天在民間,江南一帶幾乎家家都燒地藏香,紀念地藏菩薩。這可以說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我認爲中國佛教中對于地藏菩薩的虔誠信仰,是與金喬覺被說成是地藏菩薩的應化身分不開的。

  (二)使地藏成爲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使九華山成爲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

  自從金喬覺被看成是地藏菩薩的應化身以後,地藏就由印度的菩薩一變而爲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其他叁位菩薩是文殊、普賢和觀音)。地藏菩薩成了中國佛教自己的菩薩,自然就格外親切。在廣大佛教徒和善男信女的心目中,這個地藏菩薩離自己更近了,自己的願望實現起來也更有希望了。因此,信仰的人就更多,信仰的程度也更爲虔誠。同時,由于金喬覺成爲地藏菩薩在九華山的應化身,使得九華山也成了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其他叁大名山是峨眉山、五臺山、普陀山)。據佛教史書記載,九華山早在魏晉時代就建有寺廟。東晉隆安五年(401),有僧人杯渡在九華山芙蓉嶺下結茅爲庵,念經拜佛。但當時的寺院十分簡陋,僧人也很少,燒香拜佛者更是廖廖無幾。直到金喬覺在九華山修建寺廟後,僧人才漸漸增多起來。自金喬覺圓寂後被尊爲金地藏起,山中僧徒雲集,廟宇驟增,香火日旺。每年七月叁十日,上山燒香禮拜的,更是成千上萬。這樣,九華山就成爲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後來,九華山在宋、元、明、清各代,又繼續大規模地建築寺廟,鼎盛時期達到300余座,僧衆4000余人(一說5000余人),香煙缭繞,經年不絕,有"蓮花佛國"、"佛國仙城"等美稱。因此,九華山之所以成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與金喬覺之被說成是地藏菩薩的應化身分不開的。

  這裏還應該指出,我國佛教發展到了隋唐時代,出現了不少高僧大德,他們撰述著作,弘揚佛教義理,廣收門徒,建立佛教宗派,從而使佛教趨于鼎盛。這是中國佛教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所有《中國佛教史》寫到隋唐時,無一不寫中國佛教的八宗或十宗,寫他們的創宗者和學說傳承系統。金喬覺在九華山弘法75年,既沒有創立宗派,也沒有著述流傳于世。因此,在佛教史書中,除了宋《高僧傳》和《九華山志》載有他一些簡要的生平事迹外,很少提到他對于中國佛教的貢獻。在我看來,金喬覺雖然沒有創立宗派,也沒有著作傳世,但他卻使地藏菩薩的信仰深入人心,普及全國,使地藏成爲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使九華山成爲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隋唐時期建立的一些宗派,宋元以後大都趨向衰落。特別是盛極一時的法相宗,數傳以後即衰微,最後簡直被人們遺忘了。僅有禅、淨二宗,仍能延綿不絕。與此相反,由于金喬覺的關系而興起的地藏菩薩信仰,卻沿襲不衰。九華山作爲中國佛教的名山,至今仍然寺廟林立,香火旺盛,並成爲國內外佛教徒和遊人朝拜、遊覽的場所。因此,我認爲金喬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一種特殊的地位,他對中國佛教的發展,起著一種非常重要的作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