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精神與上海佛教

  普賢精神與上海佛教

  上海玉佛禅寺 真禅

  四川峨眉山,爲普賢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此說起源于何時已不可考。據《峨眉山志》記載,早在魏晉時代,僧肇大師就曾在峨眉山創建黑水寺,後即被稱爲峨眉祖堂。但是,此時尚未提到有供奉普賢菩薩等事迹。晉代開始建立普賢寺,應該說這是峨眉山寺院供奉普賢菩薩像的開始。如果說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恐怕從這時就可以算起。當然,與山西五臺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並稱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那是後來的事。

  普賢爲我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也是毗盧遮那佛的右脅侍,專司理、定、行。它和文殊共爲一切菩薩之上首,常常助成宣揚如來之教法,以化導衆生、利益衆生。因爲此菩薩普遍于一切時、一切處廣修十大行願,其功德已臨近于佛,故稱爲“普賢”。

  普賢之所以受到廣大佛教徒的普遍信仰,主要是由于他的十大行願。此十大行願,我把它稱之爲普賢精神。我們上海佛教徒,就是在這種普賢精神的鼓舞下不停地前進的。

  (一)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精神,是我們上海佛教徒修行的宏大目標和前進的動力

  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在《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中講得十分清楚,這就是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衆生、普皆回向。這十大行願,我們上海佛教徒把它看成是自己的修行目標。當然,我們也深深懂得,我們這些凡夫衆生,現在就要完全依照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去修行,還不大可能。因爲我們還沒像普賢菩薩那樣的智慧,能夠在十方叁世、一切刹土、所有極微塵中,見一切世間微塵數佛,沒有心力能緣這樣深遠廣大的境界。可這卻又是我們佛教徒修行所要努力奮鬥的一個目標。我們現在應該發這樣的宏大誓願,並依我們現在所有的心力,能夠達到什麼程度,即能夠見到佛像就加以禮敬。稱贊其美德。以最上品的物品、鮮花供養。對由于自己貪、瞠、癡而生的身、口、意十惡業,都要悉心忏悔滅除。要常常隨喜一切諸佛、菩薩、二乘(聲聞、緣覺)乃至六趣(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所有之功德。要常常學習佛教經典中的教義。對于十方世界的種種衆生,都隨順其意而轉,作種種事奉和供養。最後將以上功德普遍@向于一切衆生,以完成佛果之願。

  在以上的種種行願中,除了禮敬、稱贊、供養諸佛外,要數“隨順衆生”這一行願對我們這些凡夫衆生的佛教徒關系最爲密切了。因爲據我個人的體會,“隨順衆生”這一行願,也就是利樂有情、普利人群的意思。《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教導我們:對于一切衆生,不論是依什麼而生的,依什麼而住的,也無論是什麼生類,包括了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我們都要平等而沒有差異地給予種種事奉和供養。好像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阿羅漢和佛一樣。對于一切衆生,有病苦的,要作良醫爲之醫療;對于失其正道的,要指示其正路;在黑暗中的衆生,要給以光明;對于貧窮的,要使他得到埋伏于土中的寶藏。·菩薩就是這樣平等地給一切衆生以極大的利益的。我們上海的佛教徒,常常牢記普賢菩薩的這些教導,要“恒順衆生”,即普利人群。

  我們上海玉佛寺的僧衆和居士,把“恒順衆生”即普利人群的這一宏大誓願,化作爲關心和贊助社會福利事業和公益事業方面,幾年來做了一定的努力。從1985年起到1990年4月止,我們先後向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上海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上海市兒童福利院、上海市傷殘兒童康複中心、上海兒童世界基金會、中國福利會托兒所等社會福利團體和其他單位,共捐獻了人民幣60余萬元。其間,我曾于1988年建立“真禅殘疾兒童福利基金”,以10萬元爲基金,以後每年捐贈一二次,每次2萬元至6萬元不等。1991年夏天,安徽、江蘇地區發生百年未有的大水災,上海市佛教徒向災區人民捐贈了100余萬元,其中玉佛寺捐贈了70余萬元,棉被1000條,支援災區人民重建家園。今年七月,在上海市普陀區東亞運動會集資捐贈儀式上,我們玉佛寺向東亞運動會捐贈了五萬元,作爲支持東亞運動會的一次實際行動。

  以上這一切,我把它看作是依普賢十大行願修行的一種實踐。雖然做得還不很夠,但可以說已有了一個好的開始。總之,我們上海佛教徒,要把普賢十大行願中自己力所及的那一部分,作爲修行的宏大目標,作爲使我們前進的一種動力。

  (二)上海佛教界弘揚普賢精神的優良傳統

  上海佛教界弘揚普賢精神,有著優良的傳統。早在1914年,月霞法師就在上海哈同花園創辦華嚴大學,專弘《華嚴經》,把《普賢行願品》作爲學僧必須修習的課程之一。

  後來,華嚴大學因故遷至杭州海潮寺續辦,但弘揚普賢精神卻傳承不絕。近代華嚴宗大德應慈法師,先是協助月霞法師在上海辦華嚴大學,其後又獨立地在上海以弘揚《華嚴》爲己任,講演叁譯《華嚴經》全部多遍,因而自號“華嚴座主”。他在上海講演八十卷、四十卷、六十卷叁譯《華嚴經》時,總是將經中的《普賢行願品》作爲重點,有時還單獨開講《普賢行願品》。平時也諄諄教導弟子們要努力發揚普賢精神。因而上海的佛弟子中,有許多人經常誦習《普賢行願品》。我作爲應慈法師的人室弟子,牢記著應慈法師的教導,也以弘揚《華嚴》、發揚普賢精神爲自己的職責。近年來,我每年都在上海玉佛寺和靜安寺等處開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二至二遍。有時還應各地之請,到一些寺院講演。聽過我講演《普賢行願品》的僧俗弟子及善信,已不計其數。爲使更多的弟子能夠誦習此《普賢行願品》,我還將1991年在安徽迎江寺講演《普賢行願品》的講稿,修改補充,整理成文,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淺釋》,印行一萬冊,分別贈送給前來聽經的佛弟子,使普賢精神廣爲流傳。

  我們上海佛教界在發揚普賢精神方面,作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正如《普賢行願品》中所講的那樣,修行普賢十大行願,應該是無有窮盡的,一直要到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們修行普賢十大行願才能窮盡。而事實上,衆生界、衆生業、衆生煩惱是不可能窮盡的,所以我們修行普賢十大行願也永無窮盡之日。爲此,我們上海佛教徒將繼續不斷地弘揚普賢精神,千秋萬代,永不疲厭,永不停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