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7-047佛經偈語選輯

  佛經偈語選輯—一 海濤 輯

  

  1.當發行慈心 念怨如善友 展轉在生死 悉曾爲親族

   譬如樹生華 轉成果無異 父母妻子友 宗親亦如是

  

  2.其有從瞋恚 怨害向他人 後生墮蛇虺 或作殘賊獸

   譬如竹樹劈 芭蕉騾懷妊 還害亦如是 故當發慈心

  

  3.其行慈心者 等意無憎愛 不問于遠近 乃應爲大慈

   等心行大哀 及至叁界人 行慈如是者 其德踰梵天

   《修行道地經》

  

  4.廣集仁慈心 功德無邊際 身口無過惡 愛敬由之生

   《一百五十贊佛頌》

  

  5.若人欲得見,現在諸佛者,彼須常喜樂,爲修于菩提;

   若人起慈意,欲遍諸衆生,須生是欲心,爲佛菩提故;

   若欲于衆生,令脫諸苦者,數數當須學,彼無上智慧;

   若欲與衆生,無量無邊樂,彼須發是欲,求勝佛菩提。

   《諸法最上王經》

  

  6.若欲自利益,莫令侵惱他,生貪來世報,錢財資五家;

   若不修慈悲,能行瞋害心,雖行諸善行,死入于泥犁。

  

  7.若王及王子,慈悲心太過,長賊多欺诳,民怖王命危;

   王應思此過,籌量行慈悲,念世間受苦,舍離太過心。

   《大薩遮尼幹子所說經》

  

  8.若于一衆生,不生瞋恚心,而願與彼樂,是名爲慈善。

   一切衆生中,若起于悲心,是名聖種性,得福報無量。

   如來爲一切,常作慈父母,當知諸衆生,皆是如來子。

   《大般涅槃經•梵行品》

  

  9.慈悲真梵行,攝一切衆生,自利複利他,皆令得解脫。

   《大集會正法經》

  

  10.在家多怒,出家多慈;在家負擔,出家舍擔。《大寶積經》

  

  11.視一切如身,若父母愛子,常持大慈意,煦育諸人民;若有起恨心,則覺隨而滅,已解了于空,能爲第一忍。《須真天子經》

  

  12.慈心除瞋害,以除瞋害故,能獲善果報。《大莊嚴論經》

  

  13.瞋恚之惡失大利,失慈心者障礙佛道。《五門禅經要用法》

  

  佛經偈語選輯—二 海濤 輯

  

  1.除于二邊說爲中道,佛以慈爲首。《大莊嚴論經》

  

  2.如來教門,大慈爲本。《止觀輔行傳弘決》

  

  3.智者恒住悲,住慈與喜合,常舍一切有,修定證菩提。

  

  4.莫生瞋怒意,當起慈悲心,若見彼過咎,不對說其愆。

  

  5.少欲知足住林間,懷慈愍心猶如劍;隨喜獨一無侶者,處林猶如刀入匣。《月燈叁昧經》

  

  6.常當行慈悲,定心修諸善,不當懷惡意,侵害于一切。《大智度論》

  

  7.若多淫欲愛亂心,是時不應行慈等;淫人行慈益癡悶,如人冷病服冷藥。

  

  8.淫人心亂觀不淨,谛觀不淨心得定;行法如是相應故,如人冷病服熱藥。《坐禅叁昧經》

  

  9.成就救濟者,飲大悲甘露,菩薩行此行,永除悭病老《大丈夫論》

  

  10.甯當然身破眼目 不忍行殺食衆生 

   諸佛所說慈悲經 彼經中說行慈者

   甯破骨髓出頭腦 不忍啖肉食衆生 

   如佛所說食肉者 此人行慈不滿足

   當受多病短命身 迷沒生死不成佛《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11.大悲所起施 意願成菩提 如是知見人 能成一切施

   如是一切施 終成一味智 大悲心爲體 能起種種施

   種種救衆生 得到于智處 能除諸愛結 及以無明垢

   能令一切衆 悉皆得安樂 如是悲心施 誰不生愛樂

   大悲心所起 功德之施利 不能生愛樂 背離于救濟

   是人爲愛系 菩提甚難得 諸欲求佛者 愛樂施甘味

   智人喜惠施 甘樂菩提味 深見叁有過 涅槃味甚樂

   速疾欲遠離 一念頃不住 又見于施樂 複過于涅槃

   愛樂施自在 心則忘菩提 心既忘菩提 謂菩提難得

   自觀樂施心 由悲衆生故 不覺施味樂 施有叁樂味《大丈夫論》

  

  12.若人多瞋恚,後生恒醜陋;慈忍無忿怒,受身常端正。《分別業報略經》

✿ 继续阅读 ▪ 07-046生命的本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