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7-049菩薩行

  菩薩行—一 海濤 輯

  

  1.菩薩摩诃薩入十種法行,知諸佛.如來.應供.正遍知真實常住。何者爲十?

  一、所謂遠離一切瞋恨過故,不取我、我所事;

  二、常爲一切衆生作善法依止故,猶如良醫;

  叁、過去善願滿足故,所得不退;

  四、于彼衆生起大慈故,善作諸業;

  五、唯爲他事起心故,能利益一切衆生;

  六、舍自利益故,代他受苦;

  七、遠離分別涅槃心故,以世間涅槃爲一味相;

  八、不疲惓行故,一切所作自然成就;

  九、遠離一切所求事故,無骨肉身;

  十、無障礙相故,于一切處示現涅槃。

  

  2.菩薩摩诃薩如實知貪心而不生瞋,知離貪心而不生憙,唯于貪心衆生生于大悲,于離貪心衆生生于大慈。

  

  3.菩薩摩诃薩如是如實知衆生心:于未得解脫衆生不生瞋心,得解脫衆生不生憙心,唯于未得解脫衆生生大悲心,得解脫衆生生大慈心。

  

  4.菩薩起貪心時,修不淨觀即滅貪心;起瞋心時,修行大慈即滅瞋心;起癡心時,修因緣行即滅癡心。

  

  5.以如實知故,菩薩于一切衆生生大慈悲。菩薩作是思惟:「我今以此如實叁昧法門如實知,爲令一切衆生成就!」是菩薩以大慈悲心熏修。依彼大慈悲心,修持增上戒、增上叁昧、增上慧滿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集經》

  

  6.若菩薩成就深固慈心,是名菩薩。《思益梵天所問經》

  

  7.日以照明爲用,月以清涼爲性,菩薩以悲爲體,智慧及財施安樂于一切。《大丈夫論‧施主體品》

  

  8.菩薩摩诃薩于一切衆生以自相饒益,滿慈波羅蜜。菩薩摩诃薩于一切衆生修慈,于親友、中人(無關系的人)、怨家(持)平等心,離瞋恚、愛。《解脫道論》

  

  菩薩行—二 海濤 輯

  

  1.善男子!複有十二種勝法菩薩成就,名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何等十二?《大薩遮尼幹子所說經》

  一者,安隱心──爲與一切衆生樂故,發菩提心;

  二者,愍念心──他惡來加,能忍將護,不生異想故,發菩提心;

  叁者,大悲心──爲荷衆生大重擔故,發菩提心;

  四者,大慈心──爲拔一切惡道苦故,發菩提心;

  五者,清淨心──能于余乘不生願樂故,發菩提心;

  六者,無染心──爲離一切煩惱濁故,發菩提心;

  七者,光明心──爲求無上自性清淨光明照故,發菩提心;

  八者,幻心──能知諸法究竟無物故,發菩提心;

  九者,無物心──能知一切無所有故,發菩提心;

  十者,堅固心──于諸法中不可動故,發菩提心;

  十一者,不退心──能證諸法究竟盡故,發菩提心;

  十二者,度諸衆生不生厭心──如說修行故,發菩提心。

  

  ◎雲何菩薩能修慈悲?

  

  1.善男子!謂諸菩薩于閑靜處獨處宴坐,端身舒緩,結跏趺坐;現前觀察,心極厭離;安住正念,心不外緣,作是思惟:「諸有情輩多起瞋害,作不善業。

  

  2.複常親近不善丈夫,無狀于我起怨雠想,或于過去、或于未來、或于現在起如是業。我意令彼一切有情所起瞋害皆得斷除,令彼坐于菩提道場。」

  

  3.如是之事不唯言說,實是菩薩甚深意樂,隨順思惟!是名菩薩能修慈悲。

  

  4.如來成就大慈平等,普爲一切有情。如來于一有情起于大慈,與一切有情而無有異。如來大慈雖遍有情界、盡虛空界,然大慈邊際實不可得。

  

  5.如來成就大悲,不與一切聲聞、緣覺、諸菩薩共。如來于一有情起大悲時,與一切有情而無有異。《寶雨經》

  

  菩薩行—叁 海濤 輯

  

  1.菩薩成就十種法,能知于世。何等爲十?

  一、于倨傲者,能自卑下;二、于憍慢者,能離憍慢;

  叁、于邪曲者,能爲質直;四、于虛诳者,能真實言;

  五、于惡語者,能爲愛語;六、于堅強者,能柔軟語;

  七、于暴惡者,常能忍辱;八、于瞋怒者,能修于慈;

  九、于苦惱者,能修于悲;十、于悭悋者,能修于施。《寶雨經》

  

  2.菩薩成就十種法,生清淨佛剎。何等爲十?

  一者、成就于戒,無缺、無雜,戒無點汙,戒得清淨;

  二者、爲一切有情心得平等;

  叁者、以能成就廣大善根;

  四者、于利養名稱、恭敬贊歎,心常舍離,無所染著;

  五者、得清淨信,心無疑惑;

  六者、常修精進,離懈怠心;

  七者、能入寂定,無散亂心;

  八者、能得多聞而無惡慧;

  九者、成就利智,非鈍根性;

  十者、有慈悲性,無損害心。《寶雨經》

  

  3.菩薩摩诃薩住于慈忍有十種利益。何等爲十?

  一者、火不能燒,二者、刀不能割,

  叁者、毒不能中,四者、水不能漂,

  五者、爲非人護,六者、得身相莊嚴,

  七者、閉諸惡道,八者、隨其所樂生于梵天,

  九者、晝夜常安,十者、其身不離喜樂。童子!是爲菩薩成就十種慈忍利益。《月燈叁昧經》

  

  4.菩薩大事者,所謂不舍一切衆生。然度衆生必須二事:一者,內有慈悲心;二者,外有方便救濟。《金剛般若疏》

  

  5.又諸菩薩所有財物若少若多無不運心,先施一切後來求者如取自財,菩薩與時如還彼物。……又諸菩薩他雖不求自恣求者,必有所求稱須而與,常開求者歡情自取。《瑜伽師地論》

  

  菩薩行—四 海濤 輯

  

  1.菩薩成就四法,得富貴身。何等爲四?

  一者,應時行施;二者,無輕慢心;

  叁者,歡喜而與;四者,不希果報。《大寶積經‧妙慧童女會》

  

  2.菩薩成就四法,能離法障速得清淨。何等爲四?

  一者,以深意樂攝叁律儀;二者,聞甚深經不生誹謗;

  叁者,見新發意菩薩生一切智心;四者,于諸有情大慈平等。

  《大寶積經‧妙慧童女會》

  

  3.菩薩成就四法,能攝菩提亦令增長:

  一者,恒欲利益一切衆生;二者,常當慈心愍諸衆生;

  叁者,當以大悲度脫衆生;四者,堅固精進具足一切佛法。是名爲四。《轉女身經》

  

  4.菩薩摩诃薩行屍羅波羅蜜多時,複有十種清淨屍羅。汝今當知!雲何爲十?《大寶積經‧菩薩藏會》

  一者,于佛淨信屍羅,離心栽枿故;

  二者,于法淨信屍羅,守護正法故;

  叁者,于僧淨信屍羅,恭敬聖衆故,

  四者,俯屈從事屍羅,不離思惟佛菩提故,

  五者,親近善友屍羅,覺分資糧善積集故,

  六者,遠離惡友屍羅,棄舍一切不善法故,

  七者,大慈波羅蜜多屍羅,成熟一切諸衆生故,

  八者,大悲波羅蜜多屍羅,困厄衆生令解脫故,

  九者,大喜波羅蜜多屍羅,于彼正法生喜樂故,

  十者,大舍波羅蜜多屍羅,于諸愛恚兩俱舍故。舍利子!是爲菩薩摩诃薩行屍羅波羅蜜多故獲得十種清淨屍羅。當如是學!

  

  5.諸佛菩薩以大悲爲本,從悲而出,瞋爲滅悲之毒,特不相宜。若壞悲本,何名菩薩!菩薩從何而出!以是故應修忍辱。《大智度論》

  

  6.智者恒住悲,住慈與喜合,常舍一切有,修定證菩提。《月燈叁昧經》

  

  7.在家菩薩住于慈愍不惱害心,應修二施。何者爲二?

  一者,法施;二者,財施。《大寶積經‧優波離會》

✿ 继续阅读 ▪ 07-048忍辱大慈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