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雲門敲門(王志躍)

  雲門敲門

  王志躍

  雲門文偃是通過敲睦州道蹤之門,聞睦州道蹤言“秦時鍍轹鑽”一語,乃有所悟入。也許對雲門文偃來說,這一事例不過是其參禅過程中很平常的一件,尤其是文偃在開宗立派以後,始終以雪峰義存爲師,自認是青原系的傳人。睦州道蹤則屬于南嶽系,是百丈門徒。但就其最基本的方面來看,雲門文偃敲睦州之門.聞睦州言而悟所表現出來的意義,卻正好反映出了雲門宗的宗風。

  我們在這裏首先據史料來交代這一事例的大致情況。據說,文偃禅師敏質生知,慧辨天縱,幼歲即進入本地的空王寺,依志澄律師出家。及長,落發禀具于毗陵壇。後又回到本地,在志澄左右侍奉數年,探究律藏。雖持戒清嚴,以己事未明,就離開志澄,到各地去參學。初參睦州道蹤和尚,道蹤即陳尊宿。睦州道蹤看見文偃前來,便關門卻之。文偃可不管這些,上前便敲門。于是門裏門外在睦州道蹤與文偃之間便有一段問答。聽見敲門,道蹤便問是准,文偃回答說是誰。道蹤又問文偃來做什麼,文偃回答說:“己事未明,乞師指示。”這表明幾年間在志澄處探究律藏,未能滿足文偃自己深切的需要。他想要悟見自性,因而來到睦州道蹤處,希望道蹤能給他指明一條出路。誰知睦州道蹤一見文偃來便閉門卻之。經過一翻對話之後,睦州又是開門一見,旋即又是閉門卻之。如是叁天,文偃敲門不斷,卻同樣被睦州拒之門外。到了第叁天,當睦州道蹤一開門時,文偃便擠了進去,睦州便緊緊抓住他叫道:“快說,快說。”正當雲門文偃要開口時,睦州便把他推開,並莫名其妙地說了一句:“秦時鍍轹鑽。”于是就很快地又把門關上,夾傷了文偃的腳。文偃由此悟入,從此在睦州處參咨數年,深探玄微。

  雲門文偃叁天敲門,叁天被拒,到第叁天硬是在一開門便擠進去,聞睦州“秦時鍍轹鑽”一語,還被很快關上的門夾傷了腳,文偃卻由此悟入。這一事例對于後來雲門宗形成自己的宗風,是很有意義的。雲門宗系中所謂的叁字旨、一字關等全都導源于此。這裏,我們可以對此稍作一點說明。

  其一,雲門宗接引學人有所謂的“叁字旨”。據《人天眼目》卷二說,雲門文偃上堂,每顧見僧,即曰:“鑒。”僧擬議,文偃則曰:“咦。”率以爲常,所以門人錄之爲“顧鑒咦”。頌曰:“舉不顧,即差互;擬思量,何劫悟

  ”這就是雲門宗的叁字旨,是用來看驗學者的一種方便設施。雲門文偃本人在接引學人時,定睛一顧,或鑒或咦。後來雲門宗學者把這叁字看作雲門宗旨,認爲必須親自加以參究方能有所體會。雲門宗的叁字旨到了文偃的弟子德山緣密那裏,作了一些修正,他刪去“顧”字,但曰“鑒咦”,禅門中稱之爲抽顧頌。頌曰:“相見不揚眉,君東我亦西,紅霞穿落月,白日繞須彌。”從定睛一顧,曰鑒曰咦這一叁字旨來看,源于雲門之敲門是無疑的。雲門離開志澄律師,初參睦州,睦州一見他來就關門。待雲門敲門,兩人之間一番問答之後,睦州開門,也是定睛一顧便把門關了。如是者叁天。由此可見,雲門宗之叁字旨與此之間有某種內在的聯系。

  其二,雲門在志澄律師處探究律藏,可以說對律藏已有了十分豐富的知識,但自己仍然覺得沒有能夠對佛對禅有所悟解,所以離開了志澄,遊方參禅,尋求答案。幸運的是初參睦州,聞“秦時鍍轹鑽”一語即有所悟入。這沒頭沒腦的一句話爲何能使文偃悟入

  這也關涉到後來雲門宗接引參禅者的方法。因爲這一句“秦時鍍轹鑽”,卻似一把利劍,殺盡參禅者的知見妄想,截斷衆流,本來自性天真佛,自能顯現。因此文偃初聞此語,不用思,不容議,自然目瞪口呆,當下即顯現出真面目來。由此可得到一個啓示,即悟禅不是求佛求禅,而是剿滅知見妄想,掃除情解。後來雲門宗中普遍流行的所謂一字關,實質上是指雲門宗師在接引參禅者時,每用—語一字,通過答非所問的方式,蓦地斬斷葛藤,截斷問者轉機,使其無可用心,從而能悟達世谛門中一法不立的境界。

  由此可見,在禅學中聞名的雲門宗的叁字旨、一字關等,實質上皆由雲門之敲門發展而來。雲門之敲門不僅僅指的是雲門文偃自己最初的悟入,對于雲門宗宗風的形成,更是具有象征的意義。

  摘自《分燈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