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五月一日
認真的人持有信心,不多疑。
認真的人精力充沛,不懶惰。
認真的人穩定專注,不會散亂。
認真的人清楚了解,不混亂。
認真的人智慧高強,不愚昧。
你具備了這五種素質後,還應培育另六種素質。對于如來,你應如此冥想:“如來就是世尊,是一位無上士(世間最尊貴者)、正遍知(能正確遍知一切事物)、明行足(德行與善行都圓滿俱足)、善逝(雖入涅槃,卻從不舍棄衆生)、世間解(了解世間一切事理)、調禦丈夫(能善巧調禦衆生的根性、化導他們)、天人師(教化天神與人之導師)、應供(德行圓滿、受人供養)、世尊(世人所共同尊重者)。
對于佛法,你應如此冥想;“世尊對佛法的教導達至盡善盡美。佛法是顯見的,不爲時間所限,人人都可親身嘗試的,佛法是上進的,智者可以自己證得。”
對于僧團,你應如此冥想:“世尊的弟子修習得很愉快、修習得很直截、修習得很正確、修習得很有規律。這四對人、這八種人都值得供養、殷勤招待、贈送禮物及合掌頂禮,他們是世間無比的善好的源頭。”
對于自己的德行,你應如此冥想;“它是完整無缺、沒有瑕疵、沒有失去光澤、帶來自由、被智者稱贊、純淨的、能使心念趨向集中的。
對于自己的布施,你應如此冥想:“布施對于我是一種收獲。處在衆多吝啬之人中,我卻能慷慨解囊、樂于分享、樂于助人、樂于布施。
對于天神,你應如此冥想:“四大天王、叁十叁天神、雅瑪天神、歡喜天神、製造天神、保護天神、大梵天四周之諸天神。這些天神升上天道之前所具有的信心、德行、智慧與布施,我也同樣具有。
當一個聖潔弟子冥想這些事物時,心念便能脫離貪、嗔、癡。這時他的心念筆直地固定在這些事物上。他真心的感到善的愉快、佛法的愉快、佛法所帶來的愉快。人若愉快,喜悅便油然而生。因爲喜悅,身體便能達至平靜。有了平靜的身體,他感到快樂,心念也由于快樂而能專注集中,有句話形容這樣的人:聖潔弟子冥想佛、法、僧,冥想德行、布施與天神,他平穩地、住在不平穩的人群中,平穩地過活。
五月二日
淨化德行的要素有哪些?在進行淨化時,有德的人應修持戒律,並立志徹底淨化德行:“如果我的德行不圓滿,我將致力去淨化,使其達至圓滿。即使我的德行已圓滿,我仍然以智慧從旁補助。”這就是德行的圓滿淨化。淨化過程中所涉及的立願、精力、毅力、勤奮、警惕性與全神貫注,都是淨化德行的要素。
五月叁日
信心有余而智慧不足者缺乏判斷力,其信心缺乏根基。智慧有余而信心不足者錯在奸詐狡滑,這習性有如吃錯藥所導致之病一樣難治。一個信心與智慧兩者平衡的人,只對有根基的事物有信心。
五月四日
尼甘塔·那達布達(Nigantha Nataputla)的弟子阿士曼拉卡布達(AsibandhaKaputla)來到世尊跟前。世尊問他:“尼甘塔·那達布達教導弟子們甚麼教義?”
“世尊,那達布達教導說:如果一個人習慣性地殺生、偷盜、邪淫、撒謊,他便會入地獄。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于他平日的習慣性行動。”
“但是,若如你所說:一個人的習慣性行動決定了他的命運,那麼根據那達布達的這個教誨,沒有人會下地獄。假設有一個人只在白天或只在晚上,或只在一些時候殺生,你認爲他最習慣的行動是殺生或不是殺生呢?”
“世尊,他最習慣的行動不是殺生。”
“假設有個導師教導如此的教義。他有個信徒對他很有信心,想著:我的導師說誰若殺生、偷盜、邪淫或撒謊,便會墜入地獄。我曾做過這些事,所以我一定會下地獄。于是他堅持這個見解,不加以割舍、放棄,不停地思想這見解,結果他真的下了地獄。但是如來在世時,曾譴責、嚴厲地譴責殺生、偷盜、邪淫與撒謊,說道:“戒絕這些。”他有個信徒,對他很有信心,想著:“世尊多方譴責殺生、偷盜、邪淫與撒謊,並說:“戒絕這些。”我曾做過這些,這是錯的,不好的。而且在想到這些都已不能挽回時,我便很後悔。”有了這種想法,他于是放棄這些行爲,脫離了惡道。由于放棄殺生,他戒絕了殺生,由于放棄偷盜,他戒絕了偷盜,由于放棄邪淫,他戒絕了邪淫、說苛薄之言語與無聊的閑談,他戒絕了這些;由于放棄貪婪,他變得慷慨;由于放棄嗔恨,他變得慈祥;由于放棄邪見,他變成有正見的人。這樣的聖潔弟子脫離了貪、嗔、癡,他心念分明、集中、不昏亂。他將滿懷的慈心、悲心、喜心、舍心散發到四方,充滿世界的上方、下方、對面與各個角落,並且把這四無量心進一步廣布與加強。有如一個強壯的吹海螺手,不必費多大力氣就能向四方發出通知。同樣的,慈心、悲心、喜心、舍心也能全不保留地散發出去。
五月五日
有兩件事會灼傷一個人的良知。哪兩件?當一個人回想自己造了身、口、意上的惡業或回想自己沒有實踐身、口、意上的善業時,會被懊悔所灼傷。
五月六日
世俗的禮物與精神的禮物,兩者之中,以後者爲至上。
世俗的分享與精神上的分享,兩者之中,以後者爲至上。
世俗的慈愛與精神上的慈愛,兩者之中,以後者爲至上。
五月七日
經常檢討自己的過失是好的,
經常檢討他人的過失是好的。
經常檢討自己的進展是好的,
經常檢討他人的進展是好的。
五月八日
水的天然本質是保持平衡、不動搖、不攪擾和純潔。認真修習禅定的人在排除了欺詐、哄騙、影射與掩飾之後,應與水一樣保持平衡、不被動搖、不被攪擾和純潔的本質。
水的本質亦是鎮靜、清涼的。認真修習禅定的人也應如此,對衆生生起悲心,要爲衆生謀福利,應持有忍耐心,慈愛心與悲憫心。
再者,水能化不潔淨爲潔淨。認真修習禅定的人也應如此。不論在村落、樹林或任何情況下都不違法犯規,不會被戒師或導師指責。
再者,水爲衆人所渴求。同樣的,認真修習禅定的人,寡欲、知足;能離群索居,獨自修習禅定。是衆人所向往的。
最後,水不爲任何人帶來不便,認真修習禅定的人也應如此,避免犯上身、口、意上的過錯,導致他人爭執、吵罵、爭辯、忽略了禅定、彼此仇視。
五月九日
受到辱罵、毆打或懲罰,
能加以容忍而不憤恨,
能以耐心爲力量與保衛,
我稱這人爲真正的婆羅門。
五月十日
行善者今世喜悅、來世喜悅,
今世、來世都喜悅;
憶及自己所行善舉時更爲喜悅。
行善者今世歡喜、來世歡善,
今世、來世都歡喜。
憶及“我行了善”時滿懷歡喜,
往生天界時,更爲歡喜。
五月十一日
冥想無量佛,
並虔信不疑、滿懷喜悅,
你會深受激勵鼓舞。
冥想無量法,
並虔信不疑、滿懷喜悅,
你會深受激勵鼓舞。
冥想無量僧,
並虔信不疑、滿懷喜悅,
你會深受激勵鼓舞。
五月十二日
我們應該認清以下四種由敵人僞裝成的朋友:貪得無厭者,說而不做者、阿谀逢迎者、揮霍無度者。
貪得無厭者是敵人僞裝成的朋友,理由有四:他貪心、要多給少、被威脅才做該做之事,只顧個人利益。
說而不做者是敵人僞裝成的朋友,理由有四:他提醒你曾幫你做的好事、告訴你將爲你做的好事、設想以空言贏取你的歡心、應該伸手幫忙的時刻,他以“無能爲力”來推辭。
阿谀逢迎者是敵人僞裝成的朋友,理由有四:他鼓勵你做錯事、勸阻你做對事、在面前稱贊你,在背後貶責你。
揮霍無度是敵人僞裝成的朋友,理由有四:他陪伴你喝酒、陪伴你在叁更半夜遊蕩街上、陪伴你觀看卑下表演、陪伴你賭博。
只拿不給之友,
說而不做之友,
阿谀逢迎之友,
伴你做錯之友—
此四友實乃敵人,
智者明白真相,
視爲畏途、
退避叁舍。
我們應該認清以下四種真正的朋友:伸手扶助者、同甘共苦者、忠誠相勸者、全力支持者。
伸手扶助者是真正的朋友,理由有四:他在你不小心時保護你、在你疏于提防時爲你看守財物、在你懼怕時安慰你、在你有所缺乏時給你雙倍的支援。
同甘共苦者是真正的朋友,理由有四:他告訴你自己的秘密、爲你保密、在你有難時,不撇下你、甚至肯爲你犧牲性命。
忠誠相勸者是真正的朋友,理由有四:他勸阻你做錯事、鼓勵你做對事、告知你未曾聽過的事、指引你走上天堂之路。
全力支持者是真正的朋友,理由有四:他爲你的不幸感到傷心,爲你的好運感到欣喜、阻止別人講你的壞話、贊揚講你好話的人。
伸手扶助之友,
同甘共苦之友,
忠誠相勸之友,
全力支持之友—
此四友乃真正之友,
智者明白真相,
珍惜並關照他們,
有如母親之照顧獨子。
五月十叁日
對于好友,你應如此回想:“與好友們結交對我有益。受到他們的關心、鼓勵、教導及照顧我的福利,我實在獲益不淺。”
五月十四日
貪圖榮華富貴、名譽聲望實在危險。我認識一個人,了解他的心念。他是不會爲了裝在金盆裏的天然銀塊而蓄意撒謊。然而,我在另一回遇見他時,他的心卻被榮華富貴、名譽聲望所糾纏,竟開口撒謊。榮華富貴、名譽聲望確實危險。
五月十五日
我並不贊揚居士或僧人的錯誤行爲。如果一位居士或僧人因其錯誤行爲而步入歧途,便不能實踐正道、佛法與善行。反之,我贊揚居士或僧人的正確行爲。如果一名居士或僧人因其正確行爲而朝正道邁進,便能實踐正道、佛法與善行。
五月十六日
佛陀有如能治好煩惱的高明醫師;佛法有如對症而下的良藥,斷除了煩惱的…
《佛陀法語 五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