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陀法語 叁月

  叁月

  叁月一日

  起身!坐直!

  夢想有何益處?

  怎麼你病了,被憂傷之箭射中,

  仍然能繼續安眠?

  起身!坐直!

  鍛煉自己,爭取心境平和。

  別讓閻王得知你懶散,

  把你騙入他的領域。

  天神與人都受執著所困,

  你應摒除執著。

  莫錯過機會,

  錯過者惟有走入地獄。

  怠惰是塵埃,

  塵埃隨著怠惰而來,

  以知識和警覺,

  從身上拔出致傷的箭。

  叁月二日

  身體不能缺乏糧食,必須依靠糧食來維持生活。同樣地,五障也不能缺乏各自的糧食以維持下去。甚麼是激起或支持已升起的感官之欲的糧食呢?是沒有節製地注視事物的誘惑特征。甚麼是激起或支持已升起憎恨的糧食呢?是沒有節製地關注事物令人厭惡的一面。甚麼是導致或支持懶散怠惰的糧食呢?是沒有節製地沈溺于悔恨、昏沈倦怠、精神松懈中。甚麼是激起或支持煩燥不安的糧食呢?是沒有節製地關注心念上的幹擾。甚麼是激起或支持疑惑的糧食呢?是沒有節製地關注不確定及存有疑問的事物。

  叁月叁日

  彌加拉·羅漢尼亞王(Migara Rohaneyga)的要臣兀加(Ugga)對世尊說:“世尊,陛下的財富真令人驚歎呀!”

  “兀加,陛下的財富究竟有多少呢?”

  “很難說呀,也許有一億金和一億銀吧!”

  “那是真正的財富嗎?它們會因水、火、暴君、強盜、敵人和不肖子孫而喪失。但是有七種寶物是不會因上述因素而喪失的。那七種呢?即信心、德行、責任感、知恥心、學識、布施和智慧。這七種寶物不受水、火、暴君、強盜、敵人和不肖子孫所影響。

  叁月四日

  一個人不再撒謊就不再是人世間的騙子,而是個老實、可靠、可信賴之人了。一個人不再誹謗他人,就不再說長道短、挑撥離間,他是衆失和者的調解人,是衆團結者的支持人。他促進和諧、慶祝和諧、樂于進行調解。調解是他說話的動機。一個人不再用粗言暴語,所說的話,就不再是傷人之言語,而是順耳動聽、感人肺腑、溫和有禮、受人喜愛之言語。一個人不再講绮語(輕浮的話),而只在適當的時候開口,講的句句屬實、切中事理;講的是佛法、戒律、有價值之言語;講得合時、有理、清晰,與目標有關。

  叁月五日

  有能力卻不奉養年老的父母,

  這是一個人身敗名裂的原因。

  叁月六日

  一時,世尊住在釋迦族的迦毗羅國中的榕樹園裏,釋迦族人摩诃讷瑪(Mahanama)來問世尊:“世尊,要怎樣才能成爲一名在家弟子?”

  世尊說:“歸依了佛、法、僧之後就是佛弟子。”

  “世尊,在家弟子如何修養德行?”

  “在家弟子若能戒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就是有德。”

  “世尊,怎樣才算是利益自己而非他人?”

  “當一個人建立起信心、德行、能割舍放棄、好親近僧衆、好聞佛法、能專心聽聞並反覆思考、理解佛法的文句與字義、並依法修習,然而卻不積極助他人建立這些素質,那他便是只利益自己而非他人。”

  “世尊,怎樣才算是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

  “當自己已建立起信心、德行、能割舍放棄、好親近僧衆、好聞佛法、能專心聽聞並反覆思考、理解佛法的文句與字義,並依法修習,同時也積極幫助他人建立這些素質,那他便是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

  叁月七日

  如果把蟲膠(可作紅色染料)、郁金粉、藍色或黃色染料混在一碗水中,視力再好的人也不能辨認或看清自己在水中的影子。同樣的,當一個人的心被感官之欲所充塞、淹沒,而不知如何預防時,他就不能辨認或看清自己與他人的福利;以往牢記在心的經文全都忘卻了;近日所學的更不用提了。

  如果將一碗水放在火上加熱,煮滾沸騰,視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辨認或看清自己在水中的影子。同樣的,當一個人的心被憎恨所充塞、淹沒而不知如何預防時,他就不能辨認或看清自己與他人的福利,以往牢記在心的經文全都忘卻了;近日所學的更不用提了。

  如果在一碗水中長滿了水草,視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辨認或看清自己在水中的影子。同樣的,當一個人的心被懶散怠惰所充塞、淹沒而不知如何預防時,他就不能辨認或看清自己與他人的福利;以往牢記在心的經文全都忘卻了;近日所學的更不用提了。

  如果一碗水經風而掀起陣陣漣漪,視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辨認或看清自己在水中的影子。同樣的,當一個人的心被煩燥不安所充塞、淹沒而不知如何預防時,他就不能辨認或看清自己與他人的福利,以往牢記在心的經文全都忘卻了;近日所學的更不用提了。

  如果一碗水經攪拌而變得渾濁似泥,把它放在蔭暗處,視力再好的人也不能辨認或看清自己在水中的影子。同樣的,當一個人的心被疑惑所充塞、淹沒而不知如何預防時,他就不能辨認或看清自己與他人的福利;以往牢記在心的經文全都忘卻了,近日所學的更不用提了。

  叁月八日

  不斷地做那樣的思索冥想,心便産生那樣的傾向。

  叁月九日

  不論是國王、農夫、將軍、村長、互助會主管或族長,只要具備了五種素養,便會進步、成長而不衰退。那五種?

  就以族長爲例吧!他以自己的精力、血汗,用合法的途徑賺取財富。他尊敬孝順父母,父母則欣喜慈愛地回報他說:“願你長壽,願神保佑你!”因此具備了善待父母的素養的人,一定會進步、成長而不衰退。他也同樣善待妻子、兒女、傭人、工人,善待佃戶與房客、天神、沙門與婆羅門,而他們也都會回報他說:“願你長壽、願神保祐你!”

  叁月十日

  清淨身體有那叁方面?人應戒殺,放下刀棍,慈悲和善地對待衆生,心平氣和地過活。人應戒偷,不論在樹林中或村落中,若不是人家賜給,絕不自取、絕不偷盜。人應戒邪淫,不與任何受父母、兄姐或親戚監護的女子發生關系,也不與受法律保護,誓言對丈夫忠心或正在受刑或佩花待嫁的女子發生關系。

  叁月十一日

  日夜勤力淨化身、口、意業的人,日夜都快樂。

  叁月十二日

  世尊問:“我指甲中的小沙粒和大地的相比,何者較多?”“世尊,大地的遠比您指甲中的沙粒多,兩者根本不能相比。”“同樣的,輪回在人道的衆生很少,遠遠比不上輪回在非人道的衆生。”因此,你應時刻修行,提醒自己:“我們應認真地過活。”

  叁月十叁日

  黎明是旭日之前驅,德行是八正道之先鋒。

  叁月十四日

  有叁種念頭會導致盲目、無知、使智慧消失,使煩惱滋生,對證悟涅槃沒有助益。那叁種?貪念、嗔念與傷害念。

  有叁種念頭會擴大視野與見聞、使智慧增加、會促進和諧,對證悟涅槃有助益。那叁種?舍離念、慈悲念、施助念。

  叁月十五日

  世尊問目犍連:“你感覺昏沈嗎?”

  “是的,世尊。”

  “那,當你感覺昏沈時,就別執著于昏沈的念頭,它可能就因此消失。若不,或許你反覆思考佛法的教義能將昏沈去除。再不,或許你反覆背誦經文細節能將昏沈去除。再不,或許你從坐席處立起,洗臉,仰望滿布星星的夜空能將昏沈去除。再不,或許你在內心建立起清醒的知覺,不論晝夜都光明無阻清楚明亮,這能將昏沈去除。再不,或許你來回走動,對身前背後的一切都很清楚,但心神集中在內,不爲外物所誘,這能將昏沈去除。再不,或許你向右邊躺,以左腳疊右腳做獅子臥狀,保持清醒,念念分明,並默想著「過一會兒我將起身。”醒覺後立即起身,思想著:“我不迷戀臥躺與睡眠。”應這樣的鍛煉自己。

  叁月十六日

  歸依佛、法、僧,將不再畏怕、焦慮。

  叁月十七日

  有四件事可以增進智慧,對在人道中的衆生有很大助益。那四件事呢?即結交善人,聽聞佛法,明智留意,依法修行。

  叁月十八日

  流浪漢難提耶(Nandiya)問世尊:“有那些條件,在修習與發展之後,能引人走上涅槃的目標。”

  “難提耶,有八個條件在修習與發展之後,能引人走上涅槃之道,達到證悟涅槃的目標。那八個呢?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叁月十九日

  人生有五個最適于奮鬥的階段。那五個?當人年紀輕、頭發黑,正處在青春、全盛時期,是第一個適于奮鬥的階段。當人的身體健康,消化能力強,身體不燥熱也不虛寒時,是第二個適于奮鬥的階段。當沒有饑荒發生,糧食不成問題,人們可以靠朋友的幫助過活時,是第叁個適于奮鬥的階段。當人們和睦共處、情感水乳交融、目光溫和友善、彼此毫無紛爭、相親相愛時,是第四個適于奮鬥的階段。當僧衆們和睦共處、不相互辱罵、控訴、爭吵、爭辨;都同意一種教誨;信心不足者獲得信心,已具信心者,更進一步加強時,是第五個適于奮鬥的階段。

  叁月廿日

  別視察他人之過失,

  別視察他人已做和未做的事,

  應視察自己已做和未做的事。

  當人輕蔑有過之人,

  又常懷愛慕之心,

  他的煩惱不斷增加,難以消滅。

  惟當你能做到你所教導別人的,

  那麼你抑製了自己,

  你便能抑製他人,

  的確,抑製自己是艱難的。

  你一定要監視自己,

  你一定要省查自己,

  守護自己,保持正念

  啊!比丘,你會活在快樂中。

  叁月廿一日

  所謂的“思維”、“心”或“意識”,在日夜裏不斷地升起又消失,就像抓著樹枝,在樹木叢林中搖蕩的猴子一樣,放松了這只手中的樹枝又即刻去抓另一根樹枝。所謂的“思維”、“心”或“意識”,就是這樣在日夜裏不斷地升起又消失。

  叁月廿二日

  流浪漢堅布楷達卡(Jambukhadaka)來問舍利弗尊者說:“他們都在談論著涅槃,舍利弗,到底甚麼是涅槃?”

  “斷除貪、嗔、癡就是涅槃。”

  “是否有途徑可以通向涅槃?”

  “是有這麼一個途徑,這麼一個方法的。”

  “那是甚麼?”

  “朋友,那是八正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與正定。這是一條吉祥的通道,是個證悟涅槃的吉祥方法,也是認真修行的好理由。”

  叁月廿叁日

  在此世間,

  人應謹慎地修習德行;

  因爲德行修習好,

  成功便在握了。

  謹慎修習者應堅守德行,

  追求叁種快樂:

  他人的稱贊、財富的獲得、死後升天堂。

  有德者能夠自律,

  故,結交了許多朋友;

  無德者爲非做歹,

  故,朋友都疏遠他。

  無德者惡名昭彰,臭名遠揚,

  有德者衆望所歸,聲譽卓著。

  德行是一切善與美之基礎、前驅、根源,

  故,人應淨化其德。

  德行是控製、是自律,

  德行帶給心喜悅,

  德行是諸佛成佛的橋梁,

  故,人應淨化其德。

  德行是強大的力量,

  德行是銳利的武器,

  德行是至上的裝飾,

  德行是神奇的盔甲。

  德行是堅固的橋梁,

  德行是絕頂的香料,

  德行是最好的膏藥,

  向四方散發著香味。

  德行是首要的配備,

  德行是旅途上的糧食,

  德行是最佳的車輛,

  能駛向任何方向。

  叁月廿四日

  有叁種人對衆生很有幫助。那叁種?即引導衆生皈依佛、法、僧的人;引導衆生了解四聖谛的人;引導衆生斷除煩惱,在今生中得到澈底解脫的人。沒有任何人比他們對衆生更有幫助。

  叁月廿五日

  麻加離尊者(Vakkali)住在陶器匠的草棚內,病得很重、很辛苦,于是吩咐侍從說:“朋友,到世尊那兒去,替我向他頂禮,告訴他我病了,希望他能本著慈悲心前來探訪我。”

  侍從到了世尊那裏,依照指示上前頂禮及邀請他到草棚去。世尊默許了,披上僧袍,拿起乞缽便出發。

  當麻加離看到世尊逐漸走來,便掙紮起床來迎接。世尊見了說:“不必了,麻加離,躺下吧!這裏有座位,我就坐在這兒。”坐下後,世尊對麻加離說:“我希望你能忍受得起,我希望你能支撐得住。疼痛是加劇了,還是減退了?”

  “啊不,世尊,我忍受不起,也支撐不住。疼痛不加劇,也不減退。”

  “那你有任何疑問或悔恨嗎?”

  “說實在的,世尊,我無疑問也無悔恨。”

  “在德行上你可有必須自責之處?”

  “沒有的,世尊。”

  “那你必定有所擔心,有所遺憾吧?”

  “若說這方面,長久以來我就渴望會見世尊您了,但體力方面卻不允許。”

  “噓!麻加離,你爲何要見我這肮髒的肉身呢?看見佛法就是看見我,看見我就是看見佛法。真的,看見佛法就是看見我,看見我就是看見佛法。”

  叁月廿六日

  據我所知,沒有一種東西比一個沒有開悟的心更不能被使用。實在的,沒開悟的心是不能被使用的。據我所知,沒有一樣東西比一個開悟的心更能被使用。實在的,開悟的心是能被使用的。

  叁月廿七日

  凡是一個出于慈悲,爲弟子的福利著想的導師所該做的,我已爲你們做了。這裏是樹下,這裏是空地,在這兒修習禅定,不可怠惰,以免日後懊悔。這是我給你們的指示。

  叁月廿八日

  與具有七種德行的人結交爲友。那七種?即能施舍難以施舍的東西、能做難做之事、能承擔難以承擔之事、能吐露自己的秘密、又能爲你守密、在你遇難時並不舍棄你、在你失意時也不舍棄你。

  叁月廿九日

  弟子如何以愛心而非敵意去對待導師呢?慈悲的導師爲了弟子的福利,教導他們佛法,說:“這是爲了你們的福利與快樂。”弟子們因此聚精會神,以接受那高深的知識。他們不會違背導師的教導。他們會如此以愛心而非敵意對待導師。“因此,你們也應如此以愛心而非敵意對待我,這會爲你們帶來長久的福利與快樂。我不會像陶器匠一樣,把你們當陶土來揉捏,反之,我會苦口婆心地反覆訴說,反覆試探。只有能者才經得起試探。”

  叁月叁十日

  世人可分爲叁種類型。那叁種?即石上雕刻型、沙上爪痕型、水上字迹型。那一種人屬于石上雕刻型?即那些經常發怒,而怒氣持久不息的人,就像石上雕刻一樣,不會輕易被風、水或時光所侵蝕而消失。那一種人屬于沙上爪痕型?即那些經常發怒,但怒氣很快就消的人,就像沙上的爪痕一樣,很快就被風、水或時光所侵蝕而消失。那一種人屬于水上字迹型?即那些被人以惡言暴語、尖聲高調相欺,卻能馬上與對方和解,保持和氣友善的人,就像水上的字迹一樣,很快就消失。

  叁月叁十一日

  一個家庭能長久持續下去,歸功于下列四個因素:他們能尋求與彌補已喪失之物、修補損壞之物、適量地飲食、授權給有德的男士或女士主管家務。

  

《佛陀法語 叁月》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陀法語 四月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