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7-066學佛的次第

  學佛的次第 海濤 輯

  

  1.佛教的修行包含「見地」與「修持」。佛教的「見地」認爲宇宙方法皆是相對待的,依因緣而生。「修持」即是非暴力的行爲,不僅要避免傷害他人,而且應盡力去幫助衆生。

  

  2.進入修行之前,「念頭」是很重要的。造成幸福或痛苦的因素,完全在「意」本身。

  

  3.將心轉向佛法之四念處。

  

  4.我們真正的敵人是貪瞋癡本身,所以我們不須往外去尋找征服敵人的方法,而且必須向內求,去克服存在于自我本身的叁毒。

  

  5.佛陀說:八萬四千個法門,每一個法門是爲了對治不同的惑業苦。所有的教法可以整合爲菩提道次第,亦即從初發心到證得無上菩提之大道,其內容爲叁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

  

  6.佛教的修持有正確的次第,首先要觀修「回心四法」,也就是透過思惟人身難得、死亡無常、因果業報、輪回過患四個方法,將煩俗的心回轉向佛法正念的心。

  

  7.無論是佛教徒或者非佛教徒,都需要懂得認識、觀修自心的方法,也就是透過禅修觀察自心。

  

  8.噶舉派祖師岡波巴大師曾說:「初學者首先要做的功課就是轉心向法。」通常,我也會要求跟隨我學習的弟子,先修四臂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持誦觀音心咒「六字大明咒」十萬次,培養慈悲心菩提心,讓浮躁的心平靜下來。

  

  9.在衆多修行法門中,究竟什麼對盡虛空界一切衆生最有益呢?那就是修習菩提心,時時持守菩提心,發利他願,愛惜其它衆生。

  

  10.宗喀巴大師說:「菩提心就像樹的主幹,有了菩提心才能生出枝葉花果。菩提心是菩薩行六度的主要原動力,也是得到智能和方便的基礎,因此菩薩都以珍貴的菩提心當做主要的修行法門。」

  

  11.在修習菩提心之前,必須先修平等心和大慈悲心。

  

  12.發展菩提心的二種方法:一、自他相換法。二、七支因果觀修法。

  

  13.在日常生活中修持菩提心,是修學佛法最好的方法。

✿ 继续阅读 ▪ 07-065慈悲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