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活的要谛
東和寺 心源
佛教兩個字,可由兩方面解說,一面說:佛教是佛祖的教訓,佛祖是釋迦牟尼佛, 佛教就是釋迦佛的教。另一面說:佛教是做佛之教,指教我們做佛的教法,把這兩面的 解說,合共起來,佛教就是指導我們做佛的釋迦佛之教訓。那末,做佛的佛是什麼?簡 單說,就是“自利利他圓滿的”,所以佛教是指導我們做“自利利他圓滿”的佛祖之教 訓。自利利他圓滿,就是“我也好,人們也好,完全做成這個立場的”,這樣說起來,沒 有什麼奇怪的事,可是實話說,能夠做到“我也好,人們也好”,是很不容陽的,因爲 我們世間的人類,不能夠完全做到“我也好,人也好”的地步,例如世上常說的一句話 “平等分配”,可是物品不一定是可能分配的,一蕊花兒不能分配兩個人,應該兩個人 公共觀賞,不應分配,一只小貓見還是不能分配兩個小孩子,分配了小貓見一定死了, 再進一步,可能分配的東西,收到分配的一定是歡喜,可是未免物主要損失一半了,一 碗飯還不夠一個人吃,分配了兩個人都要餓了,又一個人把四十塊錢,可能由臺北搭火
p.0004
車到基隆去,還有佑余的,可是分配了,兩個人都不能去。雖然搭上了火車,到了車箱 裏面中央去,下車時就有兩個門口可進出,可是坐在中央的,距離門口遠一點,這樣說 起來,世上沒有“我也好,人也好”的事了,所以把“自利利他”單說是“我好人好” 還是不通,應該說“人們好的話,我就滿意”才對。能夠這樣做下去,就可達到完全的 自利利他,“我不要緊,你好就好”,這就是自利利他的理想,分開來說“你好的話” 是利他的滿意,“那我就夠了”是自利的滿意,可是這些話,在人間社會上是很不容易 說得出來的,智慧不充足的人們,念欲煩惱太多的人們,說到“你好我就好”的話,他們 當然了不得,這個普通的人斷然做不出來,所以要做佛,做佛的立場境界,才能說出這句話來。
佛有神通力,自在神力,自由的精神,對于衣食住,沒有挂心,無衣無食也好,因 爲做佛的,得了一切的自由,立場上把衆生的苦惱來做自己的苦惱,又把衆生的安樂來 作自己的歡喜,是故做了佛,才能說“你好我就滿意”的。
然則我們能夠做佛麼?這個照著釋迦佛的教訓來說,我們是可能做佛的,佛祖教訓 的根本原理,就是“諸法因緣生”,諸法是一切事物,生是成立,一切東西是生成的, 怎樣成立?是因緣生,由因緣而成立,無論什麼事,什麼東西,給與“因”和“緣”的 時候,一定成立,這是佛祖的宣言,換句話說,一切事物,沒有因和緣的種子的時候, 絕對不能成立,單有因也不能生果,一定要因緣和合,才能生果,因緣有和合,必然有 結果,世間的一切,不是神佛做成的,又不是偶然生成的,沒有不得已而成立的,一切
p.0005
都是必然的,當然的,沒能例外的。
釋迦佛的徒子馬勝比丘,有一天在街路上跑走,婆羅門舍利弗,看見他的品格很高 ,相貌壯嚴,很奇怪,就向前去問他,馬勝說:“一切法從因緣生”舍利弗聽了很有覺悟, 後來就做了釋迦佛的徒子。
諸法本來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事物本來是空,沒有定形,皆由因緣和合 而生成,受賞的,被罰的,貧的富的,幸福不幸福等等,都是因緣所生,希望大家把這 個道理活用到人生裏面去,一定有很好的效果,可是很多人以爲有因必有果,這個不通 ,要知原因以外還有緣,有因和緣才有結果,若是這個不曉得的話,一定惹起不詳的事情來。
諸法因緣生,要做什麼就能做什麼,做神做佛,做鬼做怪,還是自由,可是因果不滅。
那末,做佛的方法怎麼樣?這個應該參觀釋迦佛四十五年的說法,或者曆代祖師的 教相判釋,佛祖一生的說法,無非教人做佛,可是信佛修道,想要做佛的人,頭第一要 守持七佛通誡,七佛是無量諸佛,不單是七佛,所謂“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這是佛教的通則,還是總則,簡單說“做善事不做惡事”,否則不是佛 徒,這個總則是做佛的指針,佛教生活之要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