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菩提心過生活—一 海濤 輯
1.每天早晨一醒來,必須思惟:
一、我的人生目的就在于令所有衆生離苦得樂,尤其是得到究竟的安樂。要強烈地感覺這是我的責任,若我對一切衆生具有慈悲心,就不能傷害任一衆生,他們就不再因我而受苦,這一切全操之在我。
二、我必須對所有衆生的安樂負起責任、持守菩提心,因爲這是衆生安樂、成功、得到無上正覺的根本。
叁、無始以來,我所遭遇的一切問題、失敗、不如意、修行不能成就等等,都來自于自我中心的愛執,因此直接或間接傷害了其它衆生。
四、只要自我愛執還存在,就無處容納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就不能證悟,得一切種智;欠缺一切種智,就無法依每一衆生的根性,以善巧方便度化所有衆生。
2.穿衣服的時候,思惟:我的人生意義在于服務所有衆生,帶給他們安樂,爲此,我必須保護身體,所以要穿著衣服。
3.飲食的時候,思惟:人生的意義在利益衆生,飲食是爲了延續生命,以服務衆生。
4.睡眠之前,思惟:令一切衆生離苦得樂是我的責任,爲了善盡這份責任,必須維持生命,保持健康,而睡眠猶如藥品,可以治療身心疲勞。
5.雖然生活忙碌,沒有時間修行其它法門,但只要把全部心力放在菩提心的修持上,無論遭遇多少障礙、困難,從菩提心就可以生起無窮的利益,帶來現世及來世的安樂,是成就利他事業、引導一切衆生成就圓滿佛果最殊勝的因。
6.總之,所有的日常生活各種活動——食、衣、住、行、工作、休息,都以利益一切衆生爲出發點,怨親平等;即使是每一呼吸都不是爲了自己。
7.這樣逐步把愛惜自己的心轉變爲最純淨的菩提心,愛惜其它衆生,每一件事情都會變成非常有意義的菩薩行。
用菩提心過生活—二 海濤 輯
1.我們每天都必須修持菩提心的態度。人們看不見你的心,只看得到你身、語、行爲中顯現出來的態度。時時注意你的態度,守護它如同你是警察、保镳,或照顧小孩的女傭,或者你是上師而你的心是你的弟子。
2.修持佛法,尤其如果你是受菩薩戒的,就得每天將生命奉獻給其它衆生。你發了願晝夜爲了衆生而活,而不是爲了自己活,並且還特別受了戒,要爲衆生吃飯、穿衣、睡覺等等。
3.無論利益衆生是多麼艱苦,要花上幾劫,菩薩都因爲有機會忍受這些困難而非常歡喜。早上一起來,就要發心:不管多難,都要爲衆生修持佛法。
4.如果一個人還沒有實踐行菩提心,就必須時時憶念菩提心,並自我檢視行爲的動機是自私的?還是利他的?如果是前者,就要立刻轉化爲利益他人的行爲。久而久之,當你安住在行菩提心時,自然而然一天二十四小時,時刻都只生起利益他人的念頭。
5.如果你貪著虛假的「我」時,問題就隨之而來。當貪著那個「我」時,你說:「我要快樂」,然後你就忘了其它有情,而且不覺得其它有情也要快樂。
6.我們往往把「我」放在心上,其實我們應當把有情放在心上才對。我們所做的一切,應當都是爲了放在我們心上的這一切寶貴的有情。
7.從早晨起床、漱洗、穿衣、上班、吃、喝、說話,直到晚上上床睡覺,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不管正在經驗安樂、成功或困境,我們都要代表放在心上的寶貴有情去經驗這一切。
8.你愈能夠把生命奉獻在利益衆生,就愈能夠在生命中得到愈多的喜樂,以及內心的滿足、平安。所以,如果有人要尋求安樂的人生,最好的方法是以愛惜其它衆生的菩提心行生活。
9.一天二十四小時,所作所爲都應出自菩提心,不是爲了自己作的,而是爲了衆生。靜坐等等所有的行爲都應該出自菩提心,要盡可能讓每個行爲成爲愛惜自我心的對治。
用菩提心過生活—叁 海濤 輯
1.有時,盡管你用功修習,心卻沒有變化。即使花了多年的時光,心還是一樣。這不應該讓你灰心或憂郁。修習佛法,或許有感到十分艱澀的時候,那時就要想到自己是爲了其它衆生修學的。有困難的話,不要覺得挫折,而應該想到菩薩自願、歡歡喜喜地作最辛苦的事。
2.憶念著菩薩這種勇敢的態度,自己不僅不起退心,反而要非常高興,不管多難,還是要繼續努力。
3.所有衆生都跟你無別,都是想離苦得樂的衆生,而人生真正的意義,在于消除衆生的痛苦,並將安樂帶給他們。身爲佛弟子,你要明白——你活著做一個人,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有情。
4.衆生都想離苦得樂。要能讓有情遠離一切痛苦,獲得一切安樂,非得成就遍知的心不可。因此,勉勵自己:我要證得一切種智,要證得佛果,以便利益一切有情,就這樣生起菩提心。
5.即使衆生無數,痛苦無量,但由于努力的付出,還是可以影響到我們所接觸的衆生。我們希望能讓所有衆生都脫離痛苦,獲得圓滿安樂。所以任務再大,也不應該會嚇倒我們,反而是激發我們更加精進。
6.遇到任何災難或命難緣時,要馬上生起菩提心,就算你真的因爲地震、空難等災難而死了,也一定能夠往生善趣,無需害怕,因爲菩提心是最大的保護。
7.用菩提心的發心來過你的日常生活。無論你在做什麼,把你全部的心力放在這上面。這樣一來,你的生命不會浪費掉,而且會變得充滿喜樂,之後也了無遺憾。這樣,你往生時,就能臉上帶著微笑、心中帶著微笑。
8.即使你不懂菩提道次第,也不知如何修習它,甚至不想先用出離生死的心來實修菩提心,那你日常生活上的一切都要用慈心來作。
9.用菩提心過日子,用菩提心工作,用菩提心面對死亡,用菩提心修行,用菩提心來享受生命,當困難臨頭時,要用菩提心去經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