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7-071空性的智慧

  空性的智慧—一 海濤 輯

  

  1.修菩提心是證得空性的快捷方式。如果你想現觀、了悟中觀的思想,體驗龍樹的教法,證悟《心經》的旨趣(整個佛法的心要),最好的方法就是修習菩提心。

  

  2.要了悟空性——「我」的實相——,必須具備很大的善緣,光是頭腦好,辯經行,那還不足。要證得空性,必須先證得空性的因,也就是說,必須先大量淨除惡業,累積功德。

  

  3.目前我們的問題是,我們還沒有認清該破的對象。如果能夠淨除障礙,累積大的功德,且在依止上師這個法門上下工夫,即使沒有學過龍樹、月稱所有內容詳盡的論著,只看兩叁頁有關空性的教授,或者單單「瓶子上有一個自性存在的瓶子」這幾個詞,都會猶如夢醒般,可以認清所破。

  

  4.一旦把那獨立存在的「我」認清,一切就會順利。一旦認清了該破除的對象:不存在的那個「我」,就要一心不亂地專注其上,通達它就是佛法裏所謂的「所破」。

  

  5.憶念「我」是個緣起法,憶念它是空的。這樣的話,了悟空性就不用花很多時間。

  

  6.無論你用何種方法禅修空性,首先你都必須認識虛假的我,那個從它那一方顯現爲固有存在的我。這投射出來的現象是要駁斥的對象。這是一種幻覺。首先你必須認清它。

  

  7.在這種時刻,你會得到上師極大的加持,由于你對上師強烈的依止心,由于你已經強力地淨罪、並累積了廣大的功德,因緣際會之下,你將因爲某些指導或教授,突然認識到要駁斥的對象——虛假的我。

  

  8.一旦你認識了這要駁斥的對境,那麼,當你正在想著:「我僅僅是依緣而生起」的時候,當你正在想著:「從它自己那一方顯現爲真實的『我』,僅僅是一種幻相」的時候,當你專注于「這是要駁斥的對境」這種心念的時候,剎時間,無始以來,你曾深信的這個「我」消失了。

  

  空性的智慧—二 海濤 輯

  

  1.突然之間,你執之爲真實的「我」的概念消失了。無始以來,打從出生你就一直執持于它。它突然消失了。沒有任何東西可攀執。什麼都沒有。沒有真實的「我」可以讓心去攀執。

  

  2.這並不是「我」去了哪裏。不是「我」從嘴巴或耳朵離開了身體。它徹底變成不存在。那個「我」根本絲毫都不存在。

  

  3.並不是說「我」一直存在著,突然變成不存在。而是心在那時獲得這種體驗:「我」根本就不存在。投射在僅僅名言假立的「我」之上的固有存在之「我」,並不存在。

  

  4.因爲你看到根本沒有「我」存在,你或許會變得極度恐懼並認爲你正落入無邊。你必須經過那種經驗,那種恐懼,就好象你在經曆一次外科手術般。你會有痛楚,但是你必須經曆它,然後就能夠圓滿你的空性成就。倘若你從那恐懼中逃離,那麼它就變成一種極大的障礙。

  

  5.成就空性的心中不會有諸如「這是空性」、「這是在禅修的心」、「我在禅修」這樣的見解。對于空性成就的一種測試是其中沒有二元對立。這是你的空性成就是否正確的明證。

  

  6.每天都做一些空性的禅修,即使只有幾分鍾,或幾秒鍾,可以修《心經》,或其它任何與空性相關的教授、偈頌或禅修,這樣在這一生當中,你遲早會了悟空性。

  

  7.或者,如果沒有了悟空性,你會盡可能地在心相續中,遺留下在下一世當中了悟空性的種子。

  

  8.偉大的行者密勒日巴,常將右手放在耳上,持傾聽狀的手印。這意味著,一切存在的事物,對他而言都是一種告誡、一種教示,不但不相爲敵,反而是觸目所及皆爲友。

  

  9.謹記困難的有利面,一切事相都是喜悅的,一切事相都是自性空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的。人是空的,粗惡語是空的,瞋怒是空的,你自己也是空的。

  

  10.依空性而産生慈悲乃爲最殊勝的悲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