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惡爲善—一 海濤 輯
1.凡是導致苦的作爲都是惡業,通常都出自無明、貪著或惱害的發心。你遭遇到的任何傷害,無一不是來自你的自心、過去的惡業。
2.依照業的自然法則,傷害別人就會傷害自己。反之亦然:若要他人愛你,就要先愛他人。若能幫助或利益他人,他人自然也會幫助、利益你。業的因果就是這麼簡單。
3.我們如何造下惡業呢?當我們出于私念或妄心而造十惡業時,就是在造惡業。所謂的妄心是指無明、執著和瞋怒;十惡包括叁種身業:殺生、偷盜、邪淫;四種語業:妄語、兩舌、惡口、绮語;以及叁種意業:貪欲、瞋恚、邪見。
4.爲什麼諸佛菩薩對那些比較惡劣、持異端邪說、有較多自我愛惜心念的人,會有更多的悲心?因爲他們造更沈重的業。菩薩更爲珍惜這些有情,因爲他們受比較多苦。
5.根本密續中說,一個人若是經常輕率、不自覺,小小的惡行也會對身語意造成巨大的傷害,就像毒蛇的毒液迅速擴散全身,日益惡化,終至危害生命。
6.如果我們希求此生擁有世俗的成功和安樂,不想遭逢困境,真正的解決之道就是淨障集資。聰明才智和教育不保證你能成功,那僅是成功的助緣。當聰明而且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卻事業失敗或找不到工作,這是一個征兆,顯示他們還沒有淨除惡業,而且他們沒有造善業、功德,以資獲得他們希求的成功。
7.生命中的一切成就,包括日常事物的成就,如:家庭、友誼、事業、健康、財富、權力都有賴于淨除惡業的障礙,以及不造更多惡業。淨障的禅修是破除煩惱最重要、不可或缺的方法。
8.如果你不淨除惡業,你將投生惡趣,再叁成爲地獄道衆生、餓鬼或畜生,永無止境,必須受苦。所以,你現在就必須淨除惡業。如果你現在無法忍受癌症,你將如何忍受惡趣之苦?在惡趣的有情必須受難以置信長時間的苦。這比所有人道的苦加總在一起還要苦上十億倍。
轉惡爲善—二 海濤 輯
1.就如文殊菩薩告訴宗喀巴大師的:「迅速實證菩提道的方法,就是要做以下叁件事:修持淨化,積聚功德;其次,向上師祈請;第叁,修心以邁入菩提道。」
2.佛陀的教法中曾解釋,每個人有不同的業,有些人經曆某件事的時候極端痛苦,其它人卻把同樣的事當作享受。所以,我們必須了解這些事,我們無法期待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業。
3.在到達菩提道次第上無死的境界之前,你都必須要死,而死亡隨時會發生,所以你現在就必須爲死亡做准備。所以,你必須淨除所有過去世的惡業,這樣就不會留下任何墮惡趣的因,只會有投生善趣的因。此外,你必須盡量累積最多的功德。
4.財富並沒有意義,因爲它不能淨除惡業。只有修持佛法才能去除或避免造成自己受苦。什麼是這一切背後的力量?根本的原因是業力。所以,淨除過去的惡業、且不再造更多惡業是多麼重要。換句話說,修持佛法是多麼的必要!佛法是所有人生問題的解答,是從一開始就避免問題生起的唯一方法。
5.以身口意造善業好比推一塊巨石上山頂般艱難,造惡業卻好比岩石從山頂滾下來,或瀑布從山上沖下來般,非常輕易,不由得就發生了。惡業和煩惱的生起非常多,非常強,且常是不由自主地發生。
6.如果你不由自主地造惡業,例如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離間語、粗惡語、绮語、貪業、瞋業、邪見(十不善業),這都是由于習慣及過去的習氣。
7.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如果認爲一項微小的惡業太小便不淨除它,由于一直倍增,它會變得愈來愈嚴重,甚至可能會傷害我們好幾世之久。
8.教法告訴我們:「智者的惡業縱然重大,但會變小;而愚者的惡業雖然微小,卻會變重。」
9.帕繃喀仁波切說,我們死的時候,應當使自己的心舒坦、安樂,這是指死的時候應該有不必害怕墮惡趣的信心。
轉惡爲善—叁 海濤 輯
1.造惡業好比向銀行借款,必須付很高的利息,要遏止由惡業導致的一切苦難,使內心舒坦、安樂的方法是修叁十五佛除障法。
2.一旦我們的心清淨了,障礙就會越來越少。在《掌中解脫》中,帕繃喀仁波切曉谕,淨障集資比禅修菩提道更重要,我認爲這話非常實在。
3.有些人只做一些禮拜當前行,就會發現這對他們的心産生功效。他們的心突然變了,開始生起依止心及強力的悲心或強烈的出離心。當然這要看惡業和無明障嚴重到什麼程度。
4.宗喀巴大師每天睡覺前都持叁十五遍的叁十五佛名。宗喀巴大師往往說:「睡覺前持誦叁十五佛名叁十五遍,我這個比丘就會以舒坦、安樂的心上床睡覺。」這是指不必挂慮惡業或墮入惡趣。
5.如果你每晚睡覺前都能念誦叁十五次的叁十五佛名號的話,你每天都能以很歡喜、輕安的心入睡。
6.集體禮拜叁十五佛時,如果只有一個人念誦佛名,就只有那個人獲得由念誦每尊佛名而淨除好幾劫惡業的利益。其它人只是禮拜而不持名,便失掉所有除障的部份。
7.業由許多人一起造作時更有力量。如果一百個人集合衆願殺了一只羊,每個人都得到殺那只羊的惡業。如果政府決定宣戰,並得到該國群衆的支持,無論死了多少人,每個人都得到殺了那麼多人的殺業。
8.一百個人造佛塔和一個人造佛塔,功德是相同的,但前者更爲有力。一個人在房裏唱誦《上師供養》,和大衆在寺院裏共修,共修更有力量。越多人參與修行,力量就變得越大。當業更有力時,成果便來得越迅速。
9.惡業被淨除的方式有叁:最好的方式是你永遠不必再經曆最有力的惡業的苦果。其次是你以今生受他人批評、作惡夢、牙痛、頭痛或其它不適等,來替代多生墮入惡趣,多劫受沈重的苦而經曆惡業。第叁是你還是經曆惡業,但輕微多了,時間也更短。
轉惡爲善—四 海濤 輯
1.仔細檢視每天的身、口、意叁業,就會發現即使是最基本的五戒,都極難持守清淨。不善的念頭像瀑布般奔流,善念的滋長好比逆流上行,十分困難。
2.正因爲如此,我們更要好好利用這寶貴、難得易失的人身,不可片刻離開佛法,因爲唯有佛法能帶來真正的利益、究竟的安樂。
3.「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四句偈涵蓋了佛法的核心,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牽涉到業的問題。修行佛法,必須對業盡量深入、廣泛地去了解,因爲這是佛法的精要。
4.我們要以業爲主要的修習內容,才能在解脫道上有所進展。無論是現在的安樂、個人的解脫,乃至爲了利益一切衆生而成就佛果,都是來自于行善去惡。
5.爲什麼任何的惡業都不應該做呢?因爲惡業是苦因,而所有的衆生都不願意受苦,既然如此,就要舍棄惡業。同樣地,我們應該要造圓滿的善業,也就是要以清淨的動機行善,同時必須把行善的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如果能夠這麼做,就是在造樂因,而不造苦因。
6.遇到逆境時,若能自動將它視爲好的,就能喜樂。即使面對批評、貧窮、困難、失敗、病痛或死亡時,內心絲毫不受幹擾,仍然喜樂常在。
7.宗喀巴大師說過,身命就像水流一樣,很快就會趨于壞滅,死亡隨時可能來臨。死後我們的善惡業如影隨形,決定我們投生到善趣或惡趣。
8.祈請佛陀加持我們對此産生定解,能夠舍棄所有的惡業,即使是最微細的惡業都不去做。相反地,要以種種善巧方便,不放逸地奉行一切善業,無論多麼微小的善業都努力去做。
9.要確保自己不要隨喜(戰爭或殘殺的新聞)。那是非常沈重的惡業。當你一隨喜,例如你聽到一千個人被殺或被傷害,你覺得快慰——就得到等同殺一千個人的沈重惡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