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7-089空性的智慧

  空性的智慧—一 海濤 輯

  

  1.一個人若想從輪回苦海中解脫,便一定要對空性有所了解。

  

  2.一切有情因不知一切法乃爲空性而執無我爲實有,因而産生了瞋等五毒,並累積各種罪業而遭受地獄等六道輪回之苦。

  

  3.一切衆生雖然喜樂,但卻不懂尋求空性等之快樂的根本;雖然不喜苦,但卻不懂舍棄執實和煩惱等之苦的根本。

  

  4.念頭和心理的苦惱自心中生起。因此,念頭和心理的苦惱即是從空性中生起的。如果你了解了此點,你便了解了佛法的一切精要所在。

  

  5.「心」是個被嫁禍、歸罪的名詞。心所指的對象爲何?它是那有著「我快樂、我不快樂、我……」等,想著種種念頭的東西。當心無法本然地認識它自己時,就有了迷惑的有情衆生。

  

  6.如果無法了解心的作用,那麼你應該如此思維:如果你能夠抓住某些想要的東西,如你的財富或家人,以爲足夠。但是,你仍然會有許多貪求。貪欲永遠不可能被用盡。

  

  7.如果你認識到一切的迷惑外相皆自空性之心生起,而形相、音聲、味道、口味和觸覺的對象物,都只是迷惑之外顯而已,那麼你將會了解到一切現象都像是一個幻相、一場夢、水中倒映之月、一道彩虹或是鏡中的倒影罷了。

  

  8.人們嘗試著執持著他們的執著,與拒絕不快樂的東西。但這些是永不竭盡的,也因此而有許多心理的不悅和問題生起。

  

  9.當我們看到某些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我們會想:「我喜歡那個。」接近某些不愉快的東西時,我們會想:「我要除去那個。」這些事物好象真實地顯現,但事實上它們的精要所在是空性的,它們並不存在于任何地方。

  

  10.了解何謂空性,是減少、去除對自我執著、煩惱的圓滿方法。那是什麼呢?例如,我們以爲「我」、「我有個身體」。但我們的身體僅僅是我們自己迷惑的外在顯現。它們並不是真的,它們是空性的。

  

  空性的智慧—二 海濤 輯

  

  1.心是空性的,而且空性之心具有光明與覺知性。這叁者是合一無別的。在這叁者的基礎上,「我」與「他人」、執著、侵犯、猜忌、傲慢等等概念生起。

  

  2.因此,心的重點乃在它是空性的,它沒有任何顔色或形狀。它像是虛空般的空性。而我們必須去認識這像虛空般的空性。

  

  3.假如你認識心的作用,那麼即使是如執著等心理煩惱的生起,你也不會被其力量所支配。假如侵犯之心生起,你也不會在其力量控製下;如果猜忌之心生起,你也不會被猜忌之心的力量所左右。

  

  4.了解到心是空性的,而由心而生出的煩惱和念頭也是空性的,就等于是了解到了空性的意義。

  

  5.證悟空性——了悟心是空性的,而一切煩惱與妄念亦是空性的,此即圓覺,究竟安樂。

  

  6.但因衆生無法了悟這點,故一切有情衆生染汙地以爲有「我」,並認知形相、音聲、味道、口味和觸覺的對象物是真實的,而生起了貪欲、瞋怒和染汙。

  

  7.當我們想到「可憐的有情衆生被如此地迷惑」時,我們便會生起強烈的悲心。例如,如果有人睡覺時做了一個極惡的夢、紛擾的夢,像是夢見丈夫、妻子、雙親或孩子生了重病、死了或失去了,他們必會悲傷、哭泣、弄濕了他們的枕頭。但當他們醒來時,他們會了解這夢並不存在于任何地方。而且他們會想:「這不過是場夢,它不是真的。」並再度地高興起來——即使他們可能看見枕頭仍是濕的。輪回中的迷幻就像這般。

  

  8.當我們對空性的意義有某種程度的了解時,我們將會了解到,一切上師、本尊、空行、護法、諸佛、菩薩與賢聖僧都已證悟了空性的意義。

  

  9.他們便是藉此證悟而離苦得樂、而能夠去利益衆生、具有超越認知、神奇、圓滿的力量。見到了這完美的一切,我們將自然地對上師與叁寶生起信心。

✿ 继续阅读 ▪ 07-088空之探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