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7-090持戒功德

  持戒功德—一 海濤 輯

  

  ◎《隨機羯磨》雲:「有善男女布施滿四天下衆生,四事供養,盡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類通情非情境故也。」

  

  ◎皈依叁寶的利益

  

  1.叁寶——佛、法、僧是構成佛教的叁大要素,他是人類邁向光明、充實生活、光燦生命、如實生存、了脫生死的至高指導和准則,皈依叁寶,有十大利益:

  一、成爲佛弟子。二、不墮惡趣。叁、莊嚴人格。

  四、善神擁護。五、獲得尊敬。六、成就好事。

  七、積集福德。八、值遇善人。九、受戒基礎。

  十、成就佛道。

  

  2.當我們了知佛具備遍知、大悲、大力的功德,在皈依時,就更能生起虔誠與信心。在未成就佛道之前,都要盡形壽皈依叁寶,我們也能因此遠離一切障礙與魔害。

  

  3.在我們虔誠祈請叁寶或生起信心的那一刻,便已造作了善業,善業的力量會使我們得到加持。

  

  4.愈是具足信心、虔敬的祈請,得到的加持也愈大。真誠的信心乃是皈依的要件。

  

  ◎受持五戒有十種利益

  

  1.在《月燈叁昧經》中記述了受持五戒的十種利益:

  一、滿足一切智。二、如佛所學而學。叁、智者不毀。

  四、不退誓願。五、安住于行。六、棄舍生死。

  七、慕樂涅槃。八、得無纏心。九、得勝叁昧。

  十、不乏信財。

  

  ◎受持菩薩戒有五大好處

  

  1.菩薩戒是發大心修大乘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依照《梵網經》中記載,其戒相爲十重戒、四十八輕戒是出家菩薩戒;若依《優婆塞戒經》的記載,則爲六重戒,二十八輕戒是爲在家菩薩戒。

  

  持戒功德—二 海濤 輯

  

  2.受持菩薩戒者,在《梵網經》中記載,可得五大好處:

  一、感得十方諸佛愍念、守護。二、臨命終時正見,心生歡喜。

  叁、所生之處,與諸菩薩爲友。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

  五、今世後世,性戒福慧圓滿。

  

  ◎受持八關齋戒有七種利益

  

  1.八關齋戒是佛陀爲在家佛弟子所製定的短時期出家的學習方法。受戒的人離開家庭一日一夜,住進僧團之中學習僧人的生活起居。能好好守持八戒,就可以使身口意不造惡行。

  

  2.八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叁、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以華鬘裝飾自身,不歌舞觀聽,七、不坐臥高廣華麗床座,八、不非時食。七項爲戒,後一項爲齋,故稱爲八關齋戒。

  

  3.能受持八關齋的行者,可以獲得七種利益:

  

  一、罪障消除:《優婆塞戒經.八戒齋品》說:「善男子!若能如此是清淨皈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乃至余一切罪皆悉消滅。」

  

  二、福報優厚:《優婆夷墮舍迦經》說:「六日齋者,譬如海水不可斛量,其有齋戒一日一夜者,其福不可計。」

  

  叁、得無上樂:《優婆塞戒經》說:「凡是齋日,悉斷諸惡罰戮之事。若能如是清淨受持八戒齋者,是人得無量果報,至無上樂。」

  

  四、所求如願:《增壹阿含經.高幢品》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八關齋者,欲求生四天王天上,亦獲此願,持戒之人,所願者得。欲求作聲聞、緣覺、佛乘者,悉成其願。」

  

  五、來世尊貴:《普達王經》說:「欲知王(普達)者。本是先王時執蓋小兒,常隨先王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淨守意,不犯諸惡,其後過世,魂神還生爲王作子。今致尊貴,皆由宿行齋戒所致。」

  

  持戒功德—叁 海濤 輯

  

  六、得相好身:經上說:「有一天女,光顔威相,與衆超異,諸天見已,生希有心。釋提桓因問之:『昔作何業,獲得此報?』天女答言:『昔于迦葉佛受持八戒齋,今得生天,獲端正報。』」

  

  七、遠離惡趣:《受十善戒經》說:「持此(八戒)受齋功德,不墮地獄,不墮餓鬼,不墮畜生,不墮阿修羅,常生人中,正見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請轉*輪。」故此八戒,又稱八種勝法。

  

  ◎受持十善戒功德

  

  1.持十善業戒者,有五事利益:一、能製惡行;二、能作善心;叁、能遮煩惱;四、成就淨心;五、能增長戒。若人善修不放逸,八萬四千無量戒品皆悉在十善戒中。《大寶積經》

  

  2.不殺亦不盜,不淫不妄語,遠酒避花香,高床過中食,聖人皆遠離,如是等八戒,汝等應受持。持此受齋功德,不墮叁途,不墮阿修羅,常生人中,正見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請轉*輪,得無上菩提。 《受十善戒經》

  

  3. 《大智度論》有雲:人天爲求世間福樂,故以十善布施爲其道;聲聞及緣覺等二乘爲求涅槃,故以四念處,乃至八正道等叁十七菩提分法爲其道;菩薩爲求佛果,故以叁十七菩提分法及六波羅蜜爲其道。其中,十善爲世間道,故稱有漏道;叁乘法爲出世間法,故總稱無漏聖道。

  

  ◎受戒修定安享四種無惱害樂

  

  一、出離樂:正信舍家,趣于非家,解脫煩籠居家迫迮種種大苦,名出離樂。

  

  二、遠離樂:斷除諸欲惡不善法,證初靜慮,離生喜樂,名遠離樂。

  

  叁、寂靜樂:第二靜慮已上諸定,尋伺止息,名寂靜樂。

  

  四、叁菩提樂:一切煩惱畢竟離系,于所知事如實等覺,此樂名爲叁菩提樂。

✿ 继续阅读 ▪ 07-089空性的智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