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佛法 生活從容
史振偉
在學佛之前,我過的是一種疲于奔命的生活。
我曾每周讀6—8本書,讀名人傳記、心理學、成功學著作,持續接近一年時間。實話實說,我並沒有從中找到超人的智慧。倒是覺得許多書中充斥著投機思想,作者在社會上並沒有成功,靠賣文爲生,他們所謂的成功公式猶如“畫餅”。我深知,畫餅不能充饑,實踐中聽從紙上談兵人士的建議,結果只能是害人害己。在苦惱中,我有緣結識了佛法。
有一天,一位建築公司的經理到我們報社做廣告,閑聊中得知她信佛教,我問她:“佛教給你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她說:“佛教給了我平和的心態。每次招投標時不中,我都會告訴自己說,是我自己修行不到家,該工程不應該我接。”
“是我自己修行不到家”,這話太精辟了。似一道閃電劃破了我思想的夜空,我知道自己將走出混沌,走向黎明了。從此,我開始讀佛學書籍,上佛學站,認識佛法。
“苦和煩惱本身就是生活”。這是我學佛之後得到的第一條真理。釋迦牟尼是在人間修煉成佛的。具有無邊無際智慧的佛祖尚且苦修了六年,我們凡夫俗子怎麼能祈求馬上找到解脫的捷徑呢?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急于成功,急于解脫本身就是“癡”和“無明”的表現。佛祖認爲天堂裏太安逸,不適合修行,地獄裏太痛苦,也不適合修行,人世間是修行的最好地方。他明確地告訴我們:“煩惱即菩提”。六祖慧能也曾說:“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在佛教世界中,有些菩薩已修煉到了可以進入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了,可他們不願去,以“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這種超人的胸懷及勇氣,繼續留在人間普渡衆生,專找苦吃。我們衆生怎麼能既想得解脫又要貪安逸呢?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苦和煩惱本身就是生活”,任何凡人都生活在一片“無邊苦海”中。誰想在生活中享受快樂不忍受痛苦和煩惱,誰就是在做白日夢,永無可能!
“自己爲自己的人生負全責”,這是我學佛之後得到的第二條真理。我們衆生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一般總是指責別人的錯。偶然情況下自己也會認錯,但也常常歸結爲自己的運氣不好,或者就是怪罪父母水平低,早年沒把自己教育好。這是因爲我們沒有一雙慧眼的緣故。我們衆生只能看眼前的世界,不能看到前世和後世,不了解目前我們的境況是自己前世的“業”的必然結果。我們自己應該爲眼前的一切負責,朋友只是“緣”,父母也是“緣”,若沒自己的“因”,你不可能認識這個朋友,也不可能降生到你父母的家庭。
“要破除貪念和執著”,這是我學佛之後得到的第叁條真理。我們凡人總認爲錢是越多越好,總是拚命地去賺錢,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常常是連道德也不顧。結果是搞到了一筆錢,同時也搞垮了身體,搞垮了朋友關系,引起了憤恨,認識不到金錢等物質財富實爲“貪官、盜賊、大火、大水、不肖子孫”五者所有的實質。我們總是想占有,並且越多越好。衣服叁身五身嫌少,不去考慮其保暖的實質,總是執著于其華麗的外表,一個人在家不穿,到公共場合才披挂上陣,目的是爲了炫耀。飯食本是爲了充饑,可我們總是講求色、香、味俱全,什麼生吃活魚、生吃醉蝦,以動物的痛苦掙紮爲樂,絲毫不爲自己的殘忍而羞愧,不知道自己下一輩子很可能就會變成魚蝦。我們不但急于占有物,同時還特別愛虛名和實權。爲了出本書,爲了到電視上露露臉,爲了官升一級,很多人常常不顧自己的尊嚴,行賄送禮,賣身求榮。根本認識不到眼前的一切皆爲“幻影”。
佛告訴我們,眼前的花花世界實際爲“空”。請想一想,一百年前我們自己在哪裏?眼前的花花世界又在哪裏?一百年之後我們自己在哪裏?眼前的花花世界又在哪裏?當然這一切都是“一無所有”,我們所貪念的和執著的一切都將灰飛煙滅。用“四大皆空”和“因果”規律去指導生活,我們就不會執著于眼前的“幻象”,不會去疲于奔命,生活的腳步就會從容不迫。
“廣種福田,快樂就在心中”,這是我學佛之後得到的第四條真理。佛祖釋迦牟尼說,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和他一樣都有佛性,打開極樂世界大門的鑰匙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可是,我們卻總是到金錢、豪宅、名車、美酒、美色等中尋找快樂與幸福,不去修行“戒、定、慧”,不去耕耘自己的福田,在滿足世俗的欲望中自甘墮落。目前世面上流行一本書《鑽石就在你家後院》,很受歡迎,據說她曾改變了千千萬萬人的命運,其實她離真理的大門還有一步,佛祖說,一切都在你的心中!真正的快樂、幸福和財富,包括鑽石,當然都在自己的心中!
我學習佛法才幾個月時間,自覺得到了以上四條真經。雖然不多,也不夠透徹,但已使我疲于奔命的腳步從容不迫起來。一般情況下,遇事我不再慌張。佛法告訴我,眼前的事情是我過去的“業”的結果,我無法改變,但自下一秒起,我人生的境遇將由現在的我來決定,只要我廣種福田,努力修行,我一定能得到波羅蜜,一定能得到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