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忏悔淨心靈(陸忠培)

  忏悔淨心靈

  陸忠培

  “忏悔”本爲佛教名詞。梵文寫作Ksama,音譯“忏摩”,意譯“悔過”。後來將音譯、意譯各取前一字,便就有了“忏悔”的名詞。

  隋朝智者大師《摩诃止觀》第七卷就說:“忏名陳露先惡,悔名改往修來。”把先前的過惡露出來叫“忏”,把往後的改惡從善,多做善事叫“悔”。

  忏悔有事忏和理忏的不同。事忏按照佛門忏法規定的程式儀規進行,如實地披露自己所犯過惡,包括思想上和行爲上的。理忏則以佛法的理性高度,剖析自己所犯罪孽,以期破除知見上的障礙。《普賢觀經》有偈曰:“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衆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這比喻,過惡有如霜露,理性猶似慧日。

  佛教寺廟製度規定,出家人每半月得舉行一次集體的誦戒儀式,給犯戒的僧人在菩薩和僧衆面前一次說過悔改的機會。這種儀式的精神實質,除了懲前毖後,還在于拔除罪苦,淨化心靈。

  我們今天社會上的人犯了錯誤,同樣也要忏悔,只不過是說法和形式上的不同罷了,是用民主生活會的方式,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說法和形式不同,意思相同,都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淨化心靈。

  梁武帝《和太子忏悔詩》說:蘭湯浴身垢,忏悔淨心靈。洗澡只能洗掉身體表面的塵垢,而心靈的淨化則有待于忏悔。談到忏悔淨心靈,有的人並不在意,或者並不明白心靈其意,缺乏對自性的了解。人們往往重視身體的保養,而忽視了心靈的淨化。其實心靈很不健康的人,既是害自己,又能危害社會。所以“忏悔淨心靈”的意義尤爲重要。

  如何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這個問題擺在我們每個人的面前,我們應如何面對?可是在現實社會上,人們在突出一個“我”字,具體表現爲一個“錢”字,“錢”成了“我”的化身。有人竟把錢當作萬能,甚至把人與人之間關系也看作金錢關系。其實這些人忽視了極爲重要而又最不爲我們所注意的東西,那就是我們的心靈,做人首先應該有“良心”才是。心是世界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的根本。世界上的差別就是由于人類心的差別,如果人們擁有慈悲、道德、智慧之心,世界就會出現善良、光明、和諧、安定的局面。相反,人們的心充滿著貪婪、嗔恨、愚癡、我慢、嫉妒,那麼這個世界的戰爭、謀殺、偷盜、強暴、欺騙等就會不可避免。這充分說明一個道理,一切唯心造,人們擁有什麼樣的心,就會出現什麼樣的世界,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家庭。

  心不清淨,是貪、嗔、癡叁毒汙染了我們的心靈。無始以來,人們就是在煩惱中生活,造下了很多罪業,不管你認識不認識,承認不承認,罪業是客觀存在的,則是有的人罪業大,有的人罪業小。如果我們不用忏悔的方法去清洗自己被煩惱汙染的人格,那麼,我們就不會有健康的心靈,罪業也就難以消除。作個比喻,心靈就像一件漂亮的時裝,本來很幹淨,由于你穿的時候也不注意衛生,穿了一段時間,髒了也不管,脫下來也不洗,過幾天再穿,脫脫穿穿,從不洗滌,時間一長,大家可以想像,這件衣服將會成什麼樣子?

  忏悔也像我們每天要洗臉一樣,面要經常洗才能除去面部塵垢,保持面部幹淨。心靈上的塵垢,同樣也得忏悔,加以時時勤拂拭,勿使有塵垢,心靈才能常清常淨,入于光明之境,人格才能恢複到本來清淨的面目,從而使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得更潇灑,更自在,更有意義。

  佛陀在佛經裏說:有兩種人在修學佛法上能有成就,第一種是能如法如律修行、生活,不會犯罪;第二種人是犯罪之後能忏悔。可是現實生活中,人的心靈被“叁毒”汙染,罪業很多,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忏悔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即使是一時犯了過惡,別人不知,作爲一個懂禮義、明事理的人,至少也得受到良心上的責備和忏悔,這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要求。

  如何忏悔,普賢菩薩告訴我們:“我今悉以清淨叁業,遍于法界極微塵數,一切諸佛菩薩衆前,誠心忏悔,後不複造;恒住淨界,一切功德。”從前我們所造的惡業,周遍法界,現在用清淨的叁業,在十方諸佛菩薩面前,誠心忏悔自己犯下的罪業,以後永遠不再造惡業,永遠安守清淨戒律的一切功德上,那麼,無始以來所積累的罪業都可以消除。

  忏悔要真誠效果才好。例如,當你做了一件對不起人的事,只是隨便說幾句道歉的話,心裏並沒有自責,沒有生慚愧心,有口無心,這樣的效果就差,你的罪業就難以消除。相反,如果你能用一顆虔誠的心,對自己做錯的事非常後悔,埋怨自己當初不該那樣去做,心裏感到慚愧、內疚,忏悔時甚至痛哭流涕,這樣的忏悔效果就好,你的罪業才能消除。今年四月份《姑蘇晚報》上刊有一篇忏悔淨心靈的報導。“特困女工陷入心獄13年”。說的是特困女工王××在13年前,將廠裏出納錯發的594元工資裝進了自己的腰包。那時,正是王××父親重病住院,急需錢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一念之差占用了這筆錢。13年中,她深陷自設的“心獄”,寢食難安……。13年後,她鼓足勇氣,把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1000元錢(還掉594元,多余的406元作爲13年的利息)和一封忏悔信,親自送到當年出納員的手中,真誠地道謙。出納員只收下了594元錢。王××說:從今往後,我總算又可以擡起頭來做人了。王××的忏悔,做到了思想、語言、行爲叁者的一致,這才是清淨的叁業忏悔,才能消除罪業。

  忏悔淨心靈,不僅自己要堅持做到,還要真誠地幫助他人忏悔,喚起他人的忏悔之心,從而使他人走上忏悔淨心靈之路。即使是對犯了重過或不返忏悔者,也要引發他的慚愧之心,讓他多做功德,引導他走上佛法的道路。

  “如果靈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忏乃盡。而靈空界,乃至衆生煩惱不可盡致,我此忏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段語告誡我們,忏悔不是一次二次,一天二天,而是要盡未來際不斷地忏悔,衆生的業,煩惱不會窮盡,所以我們的忏悔也沒有窮盡。

  臺灣高僧星雲法師說:忏悔是認識罪業的良心,忏悔是祛惡向善的方法,忏悔是淨化身心的力量。

  忏悔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忏悔要堅持,才能使我們一生有一個清淨的人格,有一個健康而美好的心靈,才能在修學上有所成就。忏悔是人格的清洗劑,真實不虛。

✿ 继续阅读 ▪ 善與惡(究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